收起左侧
发新帖

地方国资加码银行股权 金融改革纵深推进

时间:2025-2-20 09:52 0 5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2025年以来,银行股东继续变阵。比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廊坊银行变更股权的批复,同意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廊坊控股”)受让廊坊银行股份。此次股权变更后,廊坊控股成为廊坊银行第一大股东。
受访专家分析认为,通过让地方国资成为银行的控股股东,可以更好地推动金融资源向地方实体经济倾斜,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的稳定性与发展动力。同时,这种股东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其对地方经济波动的应对能力。
集中整合区域资源
根据批复,廊坊控股持股比例由7.44%增至19.99%,成为廊坊银行第一大股东。
廊坊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本次国资增持是我行优化股权结构、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战略举措,体现了地方国资对于银行发展的信心,以政企银强强联合,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企业成长和民生福祉,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谈到国资增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前述廊坊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廊坊银行已初步完善“党管金融”体制下的“三会一层”治理机制,经营结构稳定。此次国资增持会进一步推动该行夯实治理机制,为下一步的稳健转型提供更有力支持。
记者注意到,2024年,保定银行、天府银行等多家银行获得国资股东的增持。两家民营银行江西裕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也都迎来国资股东。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朱萍萍指出,基于金融稳定以及服务实体经济与地方发展的需要,城商行、农商行国资持股比例上升或将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从整个行业来看,随着中小银行合并重组加速,许多中小银行正在整合成为更大型的金融机构,如有不少省份组建省级农商行,这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也能提高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和收益性。
浙商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在当前信贷投放难度较高、息差压力加大、经营承压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增资对银行而言是较为重大的利好。一方面可以明显改善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水平,增强其信贷投放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对该银行的支持意愿和力度均较强,区域重要性较强。
稳定银行发展预期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城商行、农商行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联系通常较为紧密,地方政府在推动地方国资入股中小银行方面具有较大话语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地方国资入股中小银行的意愿、能力普遍高于民营资本,部分中小银行对民营资本吸引力有限。地方国资入股之后,有助于优化中小银行股东结构,稳定银行发展预期,整合区域资源。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分析,部分中小银行存在股权结构复杂、公司治理与内控问题突出等问题,前期一些出现风险事件的中小银行也涉及民营大股东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导致银行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国资股东的介入,一方面可以加强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配合地方政府更系统全面地监控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统筹推进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夯实资本、加快存量风险资产的出清。
“当然,还要关注地方国资增持、控股后,对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实际影响。国资入股甚至控股中小银行后,将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但地方国资要尊重中小银行独立法人地位,不得干预银行日常经营管理;地方政府提名董事高管人选、地方国资下达考核任务等要符合公司治理程序,应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行使股东权利,不能直接作出决定。”董希淼说。
展望未来,朱萍萍分析,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中央政府不断强调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城商行的股权结构将趋向于国资股东集中化,同时部分省份也可能推动区域金融资源的整合,对城商行进行合并重组,以此提升地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公司治理水平。
在徐雯超看来,最新的《金融稳定法(草案)》表明,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将承担化解本地区小型银行风险的主要责任。随着恢复与处置计划的完善以及后续金融稳定法的正式出台,大的方向是更加突出地方政府承担起各自辖区内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这也符合这几年一系列监管改革包括机构改革的精神。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张国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