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全周期“缺口介入” 广东这项科技金融创新机制获全国推广!

时间:2025-2-13 09:49 0 5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2月12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聚焦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中现存的“缺口”“短板”“痛点”,创新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缺口介入机制”,已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以“弥补前端引导缺口”为例,广东首创“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专用额度和“智链通”“绿链通”再贴现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已累计投放“粤科融”支小再贷款60亿元,惠及科技创新型企业1600余家。
据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林平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介绍,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广东全省建立推广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缺口介入机制”,实现前端工具引导、中端模型适配、后端风补兜底的特色模式。
针对前端引导缺口,积极创新“粤科融”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模式,从前端激励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针对中端适配缺口,积极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地方税务、市场监管、产业发展等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打造科技型企业评估系统,用直观的可视化效果为企业建立企业画像,并指导银行机构探索设立“评级贷”“信用分挂钩贷”“科创分挂钩贷”等信用贷款融资产品,缓解中端融资适配瓶颈。
针对后端兜底缺口,优化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先代偿后补偿、灵活调整财政补偿比例等方式与银行共担科技信贷风险。建立符合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使用规律的绩效评价制度,构建“政府+银行+担保”风险共担机制,有效降低科技信贷风险。
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在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模式,弥补前端引导缺口方面,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已累计投放“粤科融”支小再贷款60亿元,支持银行发放的优惠贷款中,近七成为信用或保证类贷款,惠及科技创新型企业1600余家;累计办理“智链通”“绿链通”再贴现71.2亿元,支持智能移动终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创新领域市场主体928家。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科技型首贷企业和设备更新项目获得贷款224亿元。
在开发科技创新全流程信贷产品,弥补中端适配缺口方面,多地因地制宜,围绕科技成果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科技成果应用生产三个阶段创新融资产品模式。如东莞松山湖高新区 “评级贷”产品惠及科技型小微企业90余家,贷款金额超1.9亿元;江门、肇庆等地国家高新区“创新积分贷”累计向超过1000家企业授信1200亿元。
而在弥补后端兜底缺口方面,据介绍,广州市设立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的贷款规模达2256亿元、支持企业约1.3万家,帮助2024年入池企业中的5640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纯信用贷款,占比91.7%。
在弥补前中后端三个缺口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还探索建立了激励相容的联动机制,如公开招募多个“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团队来加强股贷担保租联动,来弥补多种金融工具运用的“协同不足缺口”。
据悉,东莞松山湖试点设立“缺口介入机制”服务工作站,并组建5支“股贷担保租”金融服务团队开展联动走访,由政府部门推送相关待服务企业名单、队内机构共享客户等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探索构建“财政补助+创业投资+科技信贷”联动机制,对于政府投资机构通过产业基金或货币资金直接投资入股的科技型企业,可提供额度最高3000万元的贷款。
此外,在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赋能,弥补直接融资服务缺口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相关部门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搭建广东企业上市培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三所一中心”流动服务站,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开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广东已有多家科技型企业成功发行科创票据,规模达934.2亿元,居全国前列。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