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创新金融产品与合作模式,提升普惠金融质量

时间:2025-2-8 12:42 0 4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雷椰 21世纪金融研究院普惠金融课题组研究员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走已过了十年历程,在这十年之间,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显著成就。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
2024年,普惠金融进一步深化。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9%,较此前连续5年年均25%的增速有所放缓;前三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经营主体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以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
在“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4)”征集活动中,“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案例”在五大案例类型中,较受各类机构关注,机构报名积极性高。在所征集到的507份案例材料中,有132家单位提交了144份“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案例”。
最终,评选出了32个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案例。其中,华东地区数量最多,有13例,华北地区6例,华南地区5例,西南地区4例,华中地区2例,西北地区1例,东北地区1例。从机构上来看,银行机构有20例,华北、华东地区数量较多;融资担保公司4例,两例来自华东地区;财务公司、小贷公司类型均为3例。此外还包括其他类型2例,分别来自四川省和福建省。
在对32个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案例进行分析之后,本次获评的案例具有两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创新金融产品。普惠金融的核心在于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金融需求。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
例如,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地方政府及当地法人银行推出的“园贸贷”模式,通过政银合作,创新了“进出口银行+转贷行+风险补偿资金池”的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业务模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出的“智棉贷”通过数字仓单融资赋能棉花产业中间购销环节,纾解棉花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推出的“惠抵贷”面向小微企业、个人经营者,通过产品政策完善优化及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支持全线上申请流程,精准测额预批,提升自动审批通过率,助力业务受理提效。
这些创新金融产品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而且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是创新合作模式。普惠金融的推广和实施需要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创新合作模式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次案例中有政银合作模式,如“园贸贷”模式中,中国进出口银行与苏州工业园区政府的合作,通过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池与银行资金的结合,共同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银企合作模式,例如,浙商银行围绕慈星股份的销售模式,打造了慈星股份智合贷集群项目贷款。当地代理商通过调查经营者的从业年限、实际经营情况等对客户评判推荐,结合银行风控措施向银行推荐符合条件的经销商开展智合贷业务,发挥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势。
还有跨界合作模式,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非传统金融领域的合作,通过数据共享和技术合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例如,汇丰银行与全球跨境电商数字API平台联合推出的跨境电商融资服务,通过数据整合进行金融产品数字化决策,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便捷及时的金融解决方案。绿色金融合作模式,在绿色金融领域,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环保组织等合作,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支持环保项目和绿色产业发展。例如,江苏省国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构建了完善的绿色服务体系,为集团内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提供信贷投放上的支持。
通过这些创新合作模式,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同时也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和合作模式的探索,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