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险企挺进企业健康管理万亿新赛道,如何实现保险、企业、社会多方共赢?

时间:2023-11-1 12:21 0 36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2年因健康风险导致每名员工每年损失39.6天工作日。”近日,平安健康险与上海健康医学院企业健康管理研究团队发布的企业健康指数案例中,通过结合不同健康风险的产能损失公式计算出了这一结果。
这个看来有些触目惊心的结果无疑需要企业重新审视员工健康状态的管理。从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到的情况来看,作为“健康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健康企业”建设目前已引起越来越多企业主的重视,但在系统性和有效性方面仍待改进。而在企业健康管理的推进中,保险公司可以承担重要的专业角色。
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到,在商业健康险进化到“保险+健康服务”的阶段时,市场上已有险企将目光从C端拓展到B端,开始挺进这一潜力巨大的企业健康管理新赛道,力求通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实现保险、企业、社会的多方共赢。
每年损失39.6天背后的企业健康风险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劳动力人口,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人口的健康风险正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
“企业员工面临快速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以及方便食品的摄入、社交频率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很多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高发而且年轻化,导致企业健康指数日益堪忧。”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黄钢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而员工不良的健康状况显然会影响企业的产能和长远发展。上述企业健康指数案例的研究成果数据显示,2022年,因健康风险导致每名员工每年损失39.6天,比2019年多出了5天。“员工健康状况的下降其实不仅仅是工作时长的减少,还伴随着工作效率的下降。所以我认为,企业关心员工的健康就是关心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黄钢分析称。
如果剖析企业健康风险背后的因素则与不良生活习惯高度相关。上述企业健康指数案例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6项健康维度中,有4项不良生活习惯风险,即吸烟、不平衡的膳食结构、缺乏运动以及过量饮酒,会增加4种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这些疾病在中国是近60%的死亡病因。
不良生活习惯风险可以通过健康管理来干预。从定义上来说,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的几位专业人士表示,近几年,企业对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视度确实有所上升。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副教授董恩宏表示,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目前许多公司开始注重员工膳食的搭配以及鼓励运动。
平安健康保险医健运营中心总经理林晟亦称,从与企业交流的情况来看,现在企业愿意在年度预算中纳入这部分的员工福利方案,例如建设健康小屋、企业医务室等,但由于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企业健康管理仍面临企业支付动力不足、未形成体系化整体性的策略,缺乏事前的准确评估、事中的有效干预和事后的完善评价、数字健康管理技术不够普及等发展痛点,需要专业人士帮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化企业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企业健康管理,保险大有可为
如何在企业内建立起系统化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基于案例研究,企业健康指数课题组建议,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来剖析员工健康趋势,改善职场健康策略、追踪项目进展、识别不足之处;企业可以基于员工的生活习惯,针对健康风险敞口设计职场健康管理项目;同时将健康奖励融入健康管理项目中,让员工接受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林晟表示,未来企业健康策略将日趋全面系统化、数据化、体系化,健康管理项目会兼顾全面健康与针对性风险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内容形式会更敏捷、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员工的获得感也会大幅提升。
不过,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受访专家均表示需要专业化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业大有可为。
董恩宏认为,与个人健康管理侧重点不同的是,企业健康管理需要群体化特征的标准制定,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个性化选择,同时也需要专业化。而由于企业在这方面的专业性及专业人士储备等不足,因此需要专业力量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将健康管理和保险结合起来就非常重要。“保险+健康管理”可以让两者之间互相促进,保险给健康管理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供给,健康管理则成为保司服务和经营客户、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在国外成熟市场,保险公司已在企业健康管理中承担重要角色。中国保险学会援引《保险理论与实践》2022年一篇专业文章内容称,在美国,企业健康管理项目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渗透率,已成为大型企业常规员工福利的一部分。企业雇主可以选择找外包商自我管理,也可以通过团体健康险来一并购买服务。知名非营利研究机构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凯撒家族基金)曾经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提供健康管理项目的大型公司(200人以上)中,55%是通过团体健康险提供的。
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也是一片崭新的“蓝海”。头豹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发展白皮书》中预测,中国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21898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0.8%。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平安健康险、众安保险等多家险企开始挺进企业健康管理这一新赛道。以平安健康险为例,其开发的健康管理项目“活力GO”,通过线上健康评估,为企业员工定制动态健康任务,完成健康任务即可获得相应奖励;同时通过整合体检评估、可穿戴设备等健康数据,为员工实现可视化、可量化的健康状况、健康风险提示与指引,从而促进员工健康意识、健康行为的改善与提升。
在业内专家看来,保险深度参与企业健康管理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林晟分析称,对企业来说,通过企业健康管理服务,可改善员工健康状况,提升企业经营效能,降低企业在保险、员工疾病等方面的支出和负担;对保险公司来说,可以增强企业客户和员工对保险产品的获得感,真正满足客户不生病、少生病的本质诉求,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价值认同和客户健康水平,有效管理经营风险。同时,企业健康管理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缓解国家老龄化压力,同时有效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实现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共赢。
系统化健康管理,从健康评估开始
事实上,商业健康险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和近几年的失速后,“保险+健康”已成为行业共识,保险公司也想借此重现商业健康险的辉煌。
然而和许多企业方健康管理需求的“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类似,部分保险公司在健康管理服务上也显得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而在企业健康管理中,面对大量员工,系统性就显得尤其重要。
黄钢表示,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企业健康管理方案通常包含四个方面。首先是全面的健康管理模式,不仅仅是健康教育,还需要有具体的客观标准来评估和跟进;其次是个性化设计的健康管理模式;第三是长期的大数据有效分析反馈;最后是有效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从保险的供给端来讲,我们要代表支付方以及整合供应方,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对一个企业从健康教育到健康促进,再到健康管理,最后到健康保障四位一体的企业健康服务方案。”林晟表示。
在这些环节中,企业对员工健康管理的认知以及由此是否建立相应机制是基础所在。
“在整体的企业健康服务方案中,我们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企业对员工健康状况是否有清晰认知,洞察其中的风险,也是目前企业健康管理中最大的痛点。针对这一痛点,我们设计并推广了企业健康指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福利预算投入后的健康提升情况及潜在风险敞口,并对所有企业免费开放。”林晟说,类似的企业健康评估工具是企业健康管理的起点所在,可以让健康管理方案有更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形成可量化可衡量的评价尺子,并帮助企业福利预算实现降本增效,最终提升企业经营价值的可持续性。
在这一基础上,林晟认为,保险公司还需要做到健康管理服务的广度、深度、可持续的动态监测以及依从性的激励机制。
“目前整个健康险行业都在做‘保险+服务’,我认为未来要走向‘服务+保险’,即服务产品化、服务责任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健康保障、便民就医、专家服务‘七步走’,组成完整的企业健康保险福利方案。其中健康保障只是最后的支付兜底作用,相对而言服务是更重要的部分。”林晟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