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李书福要走雷军的“老路”?

时间:2022-5-8 11:31 0 54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传了近4个月的吉利汽车将收购魅族的传闻,恐怕就要尘埃落定了。
近日又有媒体报道,魅族已被吉利收购,目前正在完成交割阶段。对此,吉利表示“对市场传闻暂不做评价”。
四个月前,《财经》记者从相关交易的知情人士处确认,吉利旗下手机公司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正与魅族接触,洽谈收购事宜,并已进入尽职调查阶段。对此,吉利方面表示“不予置评”,魅族回复“感谢对魅族的关心”。
按照以往惯例,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等同于默认,再加上各方面的信息暗示以及时间线的吻合,基本可以做实传闻的真实性。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差不多时间宣布造车的雷军。尽管双方都是一手抓手机,一手抓汽车,但李书福无疑是造车大军中的“逆行者”,而他又为何在这个时间点选择走上雷军的“老路”?
针对吉利收购魅族的传闻,外界分析普遍认为:对于吉利来说,这是在抢占万物互联的关键节点上,走出盘活整个生态的重要一步;至于魅族,也得以依靠吉利强大的资源,重获新生。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局双赢的好棋。
雷军造车,李书福造手机,殊途同归
李书福和雷军,一个造车一个造手机,本无太多交集。
李书福在没人、没钱、没技术、政策还不支持的年代转型做车企,最终在时代的变革中实现了自己的“汽车梦”;雷军在2010年创立小米,两年做到年销790万台,三年做到终结国内山寨机时代,四年做到手机全国出货量第一,踩着风口实现了自己的“手机梦”。
在各自领域的成功,促成了两人的第一次同框。 2013年,雷军被授予“中国梦践行者”荣誉,李书福手捧“中国梦”致敬杯为其颁奖。在留下的现场照片中,两人都笑意盈盈。
DSC0000.jpg



李书福和雷军第二次引人注目的交集,源于八年后彼此攻向对方的腹地。
2021年3月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高调宣布造车,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未来10年将累计投资100亿美元;同年9月,吉利集团成立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李书福宣布正式进军手机领域,定位高端领域,总部选址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DSC0001.jpg



造手机的雷军开始造车,造车的李书福开始造手机,还是在雷军的大本营武汉。两条看似平行的关系线开始相互较量,引得各路媒体争相报道。
小米造车,雷军3年前就想好了。在2019年初举办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宣布启动“手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双引擎战略。作为AIoT中的一个重要终端,造车成为小米走双引擎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吉利造手机,李书福目标也很明确。定位高端手机,放眼全球市场,意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在智能化方面让两个产品互相赋能,实现协同。
雷军和李书福不约而同在手机和汽车上的布局,源于手机与汽车日渐紧密的关系。如今,随着智能网联的趋势,智能汽车已被视作PC、智能手机后的第三代智能移动终端,而要实现第三代智能终端,还得依靠手机的助力。
正如2017年,时任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的王坚,在第十届TC汽车互联网大会上说的那样:时隔多年,无论宣称多么智能的汽车,仍有车主要买一套九块九包邮的手机支架备在车里。
苹果开始造车,华为打着“不造车”的旗号造车;车企特斯拉、蔚来传出要造手机,都是同样的道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同时拥有这两项紧密联系的业务,重要性不言自明,并且越早布局越好,坐以待毙的后果就是任人宰割。
DSC0002.jpg



因此不难看出,雷军造车是为了汽车,李书福造手机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汽车,两人看似背道而驰,实则殊途同归。
只是,出于同一目的做出不同的选择,也意味着彼此拥有不同的胜算。在新能源浪潮下,从造手机走向造车的雷军,选择的是一场从有限到无线的游戏。而在手机红利期已过,增长见顶背景下,从造车走向造手机的李书福,选择的显然是一条更难走的路。
外界质疑纷纷,但这条路该怎么走,如何才能提高胜算,收购“狂人”李书福太熟悉了。无他,唯收购尔。
黄章拒绝雷军后走向李书福
对于魅族来说,奄奄一息之际,被吉利收购,已然成为最好的归宿。
魅族和小米不同的走向,也成为当下一片红海的手机行业里,两种新的发展趋势。一方是以小米为代表,通过做用户的手机在行业站稳脚跟,如今寻找新领域、开发新增量的手机厂商;另一方是以魅族为代表,偏安一隅做粉丝的手机,随着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寻找大公司续命的手机厂商。
走上不同道路的雷军和黄章,曾有过一段知己变仇人的故事。
雷军曾是魅族的忠实粉丝。2009年黄章制造出了国内第一款触摸屏智能手机魅族M8,此时的雷军刚从金山CEO的位置上退下来没多久,财富自由正在寻找下一个创业的风口。
当时的魅族M8,就像是朝国内手机市场扔出的一颗重磅炸弹,五个月的时间就创造出5亿元的销售奇迹,雷军对此赞不绝口,常在聚餐场合掏出魅族M8向人讲解。
他赞赏魅族“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一是苹果,一是魅族。”他也钦佩黄章的匠人精神“魅族是国内少有的用心做事情的公司。”
志同道合,雷军和黄章的感情迅速升温,此后两人在黄章的办公室讨论过不少手机的事情。期间传出雷军有意投资魅族,黄章也考虑邀请雷军担任CEO的消息。
魅族一开始就是个家族企业,黄章对于外部投资天然保持了一定的警惕。当他左右权衡不定的时候,雷军已经决定自己做一个软件公司,随着雷军做出MIUI系统,双方反目成仇。
黄章多次在论坛大骂雷军是骗子,说他打着天使投资人的旗号,骗取了诸多魅族的商业秘密“整体理念、开发流程、供应商选择、生产和销售计划、核心人员介绍和财务报表等”“连手机的UI交互文档都有发给他请他一起探讨”。
雷军的回应是:“那是他的一家之言。”
后来,雷军在北京创办的小米迅速崛起,守在珠海的黄章却在手机发展的黄金时期,因选择了错误的产品战略、与资本的博弈、与高通交恶、内部组织管理问题频出、黄章本人的数度隐退和出山等一系列问题,一步步走向了死胡同。
DSC0003.jpg



当时,黄章孤注一掷做高端,砍掉了销量引擎魅蓝系列。他本人又秉持着特立独行的性格,几次隐退又几次出山,来来去去,不断动摇着魅族内部的权力格局。
战略的不清晰和黄章个人意志的左右下,高级副总裁杨拓、联合创始人白永祥、高级副总裁兼Flyme事业部总裁杨颜、魅蓝创立者魅族副总裁李楠等一大波高管相继离职。随之而来的空降团队不能和原团队很好的融合,新派旧派各自为营,分歧严重,不断内耗,这些都加速了魅族走向没落的进程。据市场调研机构BCI公布的数据,到2021年1月底,魅族的市场份额已被蚕食至0.1%。
雷军一步步做实了“雷布斯”的名号,而曾被冠以“中国乔布斯”之称的黄章,在带着魅族走过小而美路线、机海战术、性价比策略、精简战略后,已经无力回天,魅族被逐出手机市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挣扎的黄章遇到了正为吉利筹划转型的李书福。
尽管从市场占有率上看,魅族已经完全沦为边缘角色,但不能否认魅族拥有成熟的手机研发团队、丰富的手机制造经验、完善的渠道以及多年累积下来的品牌知名度,其外观设计和Flyme OS操作系统也在行业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DSC0004.jpg



因此,对于吉利来说,想要打造手机、汽车互联,快速做成自己的生态壁垒,收购魅族是最直接且有效的策略。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没有规模的企业终将面临“生”或“死”的抉择。对于魅族来说,被吉利收购也不失为一个保留火种,重获新生的机会。
李书福联手黄章,时间正好?
在雷峰网看来,吉利焦虑在未来,魅族挣扎在当下,彼此都需要对方来开拓新的想象力,于是一拍即合。
不同于董明珠从零开始为格力造手机,李书福面对陌生的手机领域,选择了用金钱换时间的办法,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
近年来,吉利积极布局未来科技领域,外界已经很难将其定义为一家车企。
2018年,吉利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车企,并在去年9月步入批量化生产阶段。2020年又成立沃飞长空,做飞车、无人机。今年1月,在传出收购魅族消息的同时,吉利宣布与力帆科技合资成立睿蓝汽车,在换电上进行布局,同时扩大经营范围,瞄准了整个电池生态。
智能汽车、飞行汽车、低轨卫星、芯片研发,不难看出,李书福是想打造出一个全方位的智能生态圈。如今涉足手机领域,就是意在抢占万物互联的关键节点。
魅族除了拥有高端手机的基因,也拥有一定的软件能力。2020年末,魅族正式发布高端智能家居品牌Lipro,并在次年更新了Flyme OS系统,实现了用语音助手Aicy控制智能家居。
对于吉利来说,其根本目的就是车机协同,魅族的软件能力正是当下刚需。
再来看看吉利面对的现实问题。
随着不断扩增业务版图,吉利的营业成本开始猛增,2016年营业成本为489亿元,到2020年就已经抖升至882亿元。与此同时,总营收出现明显下滑趋势,2019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净利润也从2018年的126亿元下降到2020年的55亿元。
DSC0005.jpg



至于2015宣布全面进军的新能源车领域,李书福原本的计划是,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车销量占总体销量的90%以上,但现实数据占比甚至不足5%,远低于自身预期的,也远低于12%的行业平均值。
面对未来的忧虑,李书福为吉利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刺激点,那就是手机,目的就是盘活智能生态,拉动新的增长曲线。
回首小米公司这几年的“手机+AIoT”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小米就是在通过探索生态产业,谋求自己的二次增长。
2018年,小米在港交所上市敲钟,招股书中小米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AIoT战略在当时被定为小米未来5-10年的核心发展战略。
在小米最新公布的2021年财报中,小米2021年总收入为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智能手机业务以63.6%的占比,依旧占据了全年营收的大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总营收的25.9%。
对于雷军来说,小米手机的商业化之路一直走得很成功,但随着红利见顶,各手机厂商也渐趋成熟,意味着背后的供应链也逐渐走向趋同。随着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走向下坡路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去年3月30日,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不无悲壮得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会押上所有,为小米汽车而战。”对于雷军来说,此时选择加入造车大军,是无奈,也是他个人的英雄主义。
手机行业与汽车行业从平行走向交汇,展现出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因为这次收购事件而备受关注的李书福、黄章、雷军,都是时代浪潮下,选择顺势而为的聪明人。
当初,黄章拒绝雷军,是因为手机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有得选择;如今吉利收购魅族,李书福联手黄章,是怕很快没得选择。
这步看似“双赢”的好棋,才刚落一子,由于对面的竞争者众多且足够强大,未来棋局走向如何,还要以观后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