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时事评论
›
菲律滨华文报业的过去、现状和前景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2804
主题
53255
回复
7194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时事评论
订阅
|
收藏
(
2958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65
“费城之声”在海口奏响
0/38
中文话剧《悲惨世界》登台法国
0/39
岛内私立学校苦寻出路
0/41
“我们跨越万里来相聚”(环球热点)
0/41
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0/39
助企纾困稳外贸(锐财经)
0/42
凝聚发展共识 完善全球治理
0/41
赫哲故里渔歌新
0/36
向大海要水 解“发展之渴”(经济新方位)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时事点评]
菲律滨华文报业的过去、现状和前景
时间:2019-10-1 10:02
1
4569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蔡友铭(原载于《商报》)
历史背景
菲律滨华文媒体历史悠久,最早的菲律滨华文报刊是创刊于1888年的《华报》,之后出现过很多报纸,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华侨抗日团体出版的地下抗日报纸《华侨导报》、《大汉魂》等,一直持续到今日仍然能维持五大华报争鸣的局面。
今日,历史最悠久的要数1919年创刊的《商报》(前身是《华侨商报》),今年已经100周年。其余华文报纸分别是《世界日报》、《联合日报》、《菲华日报》和《菲律滨华报》。另外也有一些杂志、电视台(菲中电视台、菲华电视台)等。
但最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菲华新媒体。所谓新媒体就是指通过线上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脸书、微博等)发布新闻的新闻机构。虽然菲律滨华文报刊都拥有自己的网站,部分更有微信公众号,但这些仅仅是“附加服务”,其主要业务仍然是印刷报纸。
菲律滨华人新媒体包括菲龙网、菲信网、华语社区、福建东南网菲律滨站等,主要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服务华人读者。
菲律滨华文报曾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菲律滨华文报业的黄金时代,由于当时处于冷战时期,华文报分成左中右三派,但由于许多工作人员都是战后和解放初期移民到菲律滨的人才,因此华文报有自己的记者、撰稿人、漫画家、评论家、资深编辑、翻译、排字员等。很多编辑记者在移民菲律滨之前是中国的教师、学者、教授、记者等,人才济济。
但由于冷战意识形态和华社左右两派的激烈斗争,加上当时的菲律滨与台湾有外交关系,中国国民党在菲势力如日中天,动不动就对华社进步人士和媒体抛红帽子。在这种情况下,《华侨商报》坚持刊登新中国的发展和最新消息,让菲律滨华侨华人能第一时间知悉故乡的信息,但这一做法得罪了当时的中国国民党驻菲总支部和国府“大使馆”。这导致1970年,菲律滨总统马科斯和中国国民党特务连夜绑架《华侨商报》社长于长城和总编辑于长庚,并用军机送到台北进行军事审判,罪名是《华侨商报》刊登中国大陆的新闻。这种公然绑架报人并送往他们从来没踏足过的地方进行军事审判,引起全世界媒体组织的哗然和谴责,国际新闻学会、菲律滨全国记者会、菲律滨海外记者会、国际特赦组织等纷纷致函台湾当局,要求立即放人,台湾在国际新闻学会的会籍也因此被吊销。由于国际压力,台湾当局一改强硬姿态,不再要求判处于氏兄弟死刑,而是分别“轻判”三年和两年“感化”。
台湾当局和菲律滨政府的不择手段行为,非但没让《华侨商报》关门,反而发行量大增,显示华侨华人对国民党的不满和对新闻自由的支持。于长城1972年出狱后移民美国旧金山,于长庚1973年获释后移民加拿大多伦多。
就在《商报》的于氏兄弟系狱台湾期间,马科斯总统于1972年宣布全国戒严,关闭全菲所有报纸,华文报纸也未能幸免。
1973年,台湾国民党在菲势力动用关系,获马科斯批准出版一家华文报纸,于是将两份“党报”《公理报》和《大中华日报》合并成《联合日报》出版至今。
自从菲律滨政府1976年实施华文学校“菲化”,限定华语只能作为选修课,上课时间每天不得超过120分钟,导致华文教育一落千丈,也影响华文报日后的质量和发行量。菲律滨华社流行一句话,每当殡仪馆发来一篇“讣闻”,就意味着华文报少了一个订户。当然,这句话是夸张的说法,但恰恰说明了菲律滨华文媒体面临青黄不接,读者流失的局面。
1981年,马科斯宣布解除戒严令,当时菲中已经建交,一些爱国华侨纷纷集资,聘请前《华侨商报》的编辑部和制作部班底,出版《东方日报》,几年后改名为《世界日报》,由《华侨商报》前外勤记者陈华岳担任社长,前《华侨商报》国际版编辑陈振贤担任总编辑。
之后《菲华时报》创刊,由前《华侨商报》记者庄文成担任总编辑。
一直到1986年2月菲律滨爆发人民力量革命,推翻马科斯政权,于氏兄弟获新任总统阿基诺夫人特赦返回菲律滨,同年6月12日《商报》复刊,并出版至今。于氏兄弟回菲后,原本不打算复刊《商报》,认为《商报》的历史使命已完成,况且两人在北美都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家人也都在北美落地生根。但《商报》很多忠实读者及支持者说服了于长庚,认为《商报》应当继续服务华社,充任华社喉舌。戒严前各英文报刊与新闻媒介先后在新闻自由环境中复版,《商报》是唯一复刊的中文报纸。
于长城1990年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于长庚于200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逝世。《商报》现在由于家第三代和一些华社领袖组成的董事会管理。
菲律滨华文报业现状和困境
虽然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菲律滨华文报纸的发行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华人新移民社团的增多,广告量不减反升,目前最赚钱的是《世界日报》和《商报》,单单是社团贺词广告,有时候一天高达200多版。
这相信是菲律滨华人社区独有的现象。菲律滨华社人进行非正式统计,各种社团、校友会、宗亲会、同乡会、商会等大大小小高达两三千个社团,每当一个社团举行就职典礼或庆祝活动,都会邀请其他社团捧场,宴会场面达千人以上是很常见的情况,而这些社团都会在华文报纸上刊登“贺词”,例如祝贺某某人当选理事长,又或者某侨领的高堂要过九十大寿、子女结婚、毕业、得奖等,亲朋好友和所属的团体也都会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这是除了商业广告以外,菲律滨华文报纸最大的收入来源。
菲律滨五大华报中,只有《商报》和《世界日报》有自己的印刷机,其余三家都是让当地英文媒体代为印刷。但各华文报面临的最主要困境不是读者和广告,而是编辑部和制作部人才凋零。
由于华文报纸是晚间上班,工资低、工时长,再加上熟悉三语(中文、英文、菲文)人才有限,几乎是凤毛麟角,因此许多华文报的编辑人员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虽然资历非常深,但在科技方面一直很落后,有不少翻译人员和编辑仍然用纸笔写稿,许多社团的来稿也是用纸笔写的,报社不得不聘请专门打字员和校对员,这除了增加出版成本,打字员和校对员也很难请到。部分华文报更是只有一名打字员,一两个排版员,一两名翻译,一两名编辑支撑,其中一家报纸的打字员返回中国,报社一直请不到人,只能将所有稿件扫瞄寄到中国让该名打字员继续“兼职”打字,再传回来排版。(上)
回复
举报
1回复
正序浏览
倒序浏览
正序浏览
MOONshineR
MOONshineR
发表于 2019-10-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菲律宾 Bayan通讯公司用户
秋之叶,颤颤于微风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1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