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不平凡的故事

时间:2019-1-23 10:34 0 385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 鸣笛(原载于《世界日报》)

近期来罕有参加应酬活动,上周六从《菲律宾星报》读到Carmen N. Pedrosa的专栏,讲述了吉米(Jaime Florcruz)“流亡成了机会”很不平常的故事。知道当天将在Kaisa举行“红色的记忆”的特别展?,想到二十多年前我们也曾经一起到过西昌,采访过菲律宾Mabuhay卫星的发射,多年未曾再碰头,借此机会看看他。会场上也见到画家施荣宣林玉琦伉俪等多位多年未见的朋友,那天刚好也是Kaisa菲华历史博物馆二十周年的庆典活动,走一趟很有意思。
  
那是个属于世界大变革的年代,中国发生震撼世界的“文革”,我是早已移居在香港,对于其时大陆各地的情况及世界各地的情况还是较有了解。当我移居来菲后,感受到左派的影响力之大,其时许多年轻人很激进,反对越南战争,谴责政府腐败和官员虐待,呼吁进行土地改革,倡导学术和新闻自由。其时港英禁映的音乐史诗《东方红》,菲律宾大学的华生会就不断在校园中放映,让菲华人士前往观看。
  
“红色的记忆”故事就是发生于一九七一年八月,由十五名学生领袖,校园编辑,女权主义领导人,大学教授,专业记者和穆斯林青年领袖组成“菲律宾青年代表团”一行应中国友好协会的邀请,要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考察访问,其团长正是现菲驻华大使Amb. Sta. Romana。刚碰上溪仔婆教堂米兰达广场爆炸事件,马科斯政权停施人身保护特权,在没有逮捕令和无限期的情况下迅速围捕了数百名政治对手,更多无法逮捕的人被列入黑名单,代表团成员中五人被列入黑名单,被迫无限期在中国逗留。
  
吉米(Jaime Florcruz)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三十多年,正如专栏作者所说,目睹了中国从他独特的栖息地,作为流亡者、农民、学生和中国观察者的巨大变化。他表示多年来作为一名学生、一名教师、一名记者,试图通过语言和文化交流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红色的记忆”是大变革的年代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