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半个世纪居菲情(二)

时间:2019-1-9 10:33 1 376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吴荣德(原载于《商报》)

以上三大好事、善事,也称菲华三宝,让广大菲人受益,受到全体菲人民的赞扬,也有力推动华人社会和菲主流社会,尤其是与菲平民百姓建立良好的关系。

菲国华人,现可说遍布全菲各地,据统计,约有百万人口的华人,先祖是来自福建闽南地区,包括晋江市、泉州市、厦门市,约占百分之九十,而在此占百分九十的三市中,也是以晋江市的人口占有绝大多数,又剩余约占百分之十居菲华人中,是以广东籍为多,其他中国省籍居住在菲律滨的为数不多。另有菲律滨华裔,指那些具有华人血统,是出生及居住在菲律滨的菲律滨居民,人数约有一百一十万人,今若将这些人口,也计算在内,现菲律滨该有两成人,具有华人血统。随着中菲两国人民的相亲相爱,相信有华人血统者,将不断增加。也不论祖先来自老家祖国的任何省份或在菲国所出生者的华裔,菲国正统的华语就是“闽南话”。直至当今也不论,你是来自咱中国大陆的人民,或来自中国台湾省的人民,你若要在菲地谋生、生活生存、传宗接代就必须学好讲好“闽南话”。

俗语说:“在家日日好,出门朝朝难”。为了生活,也为了能过上好日子,与不少闽南地区的老同乡一样,因在我老家湖格村一无靠山,二无靠海,而可耕种土地面积又不多,因此,大约是在满清年代,就有不少乡亲,想方设法要出外谋生,而绝大多数乡人是选择到吕宋岛找出路讨生活。而众乡亲们初到菲国,并非一帆风顺的,是经历过无数的苦难,经过数十年、百年的努力、艰苦、节俭的奋斗,始获得在此安居乐业的好结果。

早前,在我老家湖格村有杨、吴两姓,居菲后较兴旺发达,较杰出者杨厝有乡贤阿康的老叔公阿览、杨阿伟所经营的建筑原料大商场,有阿投乡贤所经营的建筑商店也甚出色,还有阿培乡贤所经营的车器店也十分理想。在吴厝,属前埔角落,有阿升伯、阿珠婶、阿水叔的家族,在仙下其厘(Sto. Cristo St。)所经营,宝号叫XX发的大吃食店,四房阿合伯,由西衫厂发展到创建成规模的布厂,三房阿焙伯的鸡公牌西衫厂,也算有点名气,而顶角阿黎伯,在后街仔(Nueva St. , )所经营的皮具店,也甚有知名度。也在那年代,我村多数乡亲是开小食(士多)店、小西衫厂,绕线圈的小家庭作坊,当然也有不少乡亲是打工的。

公元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到菲,紧接一日,就是六九年的元旦佳节,当我由香港来菲,与家父居住在向一同侨所租房屋,位于霍仁珍诺‧多礼示街(F. Torres St.,)约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二层木屋,家父在此屋的楼下,经营一平民化的小餐室,顾客多是贫穷的卖报童。而楼上用作小餐馆的厨房及休息房间。在此条街有家当时菲国最有名的《岷里拉时报》(Manila Time),此大报同时办有一份附属小报叫《消息报》(Balita),而此小报,每天最少出版二次,而当国际、国内有什么突发事件,或菲国内的大名人,大名星有什么花边新闻,又再次出版,所以此小报每天经常出版三次,确实获有众多读者。也由于那年代尚不知手机微信为何物?人民大众想要了解国内、国外大小事情,唯有看报纸或听电台广播。又在此街有乐斯“De Luxe Theatre”及共和“Republic Theatre”二大影院,记得三十多年前,也是中菲建交后,有数位香港闽籍老乡,也是由泉州地区移居香港,诸位专职古装戏(包括高甲戏、梨园戏、歌仔戏)的名角,编导等组成一团甚有水准的“福建高甲戏剧团”来到岷市霍仁珍诺‧多礼示街(F. Torres St. ,)的乐斯戏院(Deluxe Theatre)演出,由于该剧团获有近二十位优秀演员的精彩演出,轰动了整个华人区,让众多菲国华人,有眼福可欣赏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传统古装献,也深受到菲地众侨胞的高度赞扬,有不少远居山顶州府的同侨,乘飞机、开汽车来岷市观看演出。

而每年演出时间有一个月足,也由于该戏院离家父居屋也是餐馆,只有十二个门号,因此我经常到该戏院观看演出,也认识该剧团的前台及后台的众多艺人,并知道首次由香港组团来岷演出的团长,大名叫吕飞来先生。后来可能是岷市华人区的戏院因观众少亏本而关门,以及喜爱古装戏的观众少,因此只好停办矣!

<连载二>

1回复

moao 发表于 2019-1-10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香港 CloudFlare节点
你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1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