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日本遗孤吐心声:日本是祖国 中国是故乡 ...
菲龙网新闻部
有 492 人收听 TA
192172
主题
191584
回复
4399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国际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新闻部发布过的帖子
0/1253
青海省纪委通报违反八项规定典型:趁上级领导父亲去世送2万礼金
0/1260
湖南纪委通报谢高进被开除党籍:大吃大喝并食用野生保护动物
0/1484
罕见!今年中纪委这份名单点名十“虎”,“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样吗?
0/2658
欧洲“气荒”,武契奇却很淡定,因与普京有约!
1/2762
普京这堂“历史公开课”,不简单!
0/1545
五省市同日宣布省级党委常委履新,其中四人为“戎装常委”
0/1231
“台独”分子逃到海外怎么办?专家:通过司法协助条约缉拿归案
0/1166
中纪委机关刊披露!市委原书记带头违纪,落马后当地一大批干部被查
0/1108
外交部严正警告:不要一错再错!人民日报五天连发五问,揭批美方种种谬论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日本遗孤吐心声:日本是祖国 中国是故乡
时间:2015-7-19 05:46
0
355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7月13日,日本遗孤在哈尔滨祭拜中国养父母公墓。
新华社记者 王凯摄
七月三日,在日本东京,两名参观者观看日本战争遗孤图片展。
新华社记者 刘秀玲摄
《中国妈妈》演出现场
新华社记者 王凯摄
新华社记者 王凯摄
7月13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在苍松翠柏掩映之间,“中国养父母公墓”静候着“来自日本的中国孩子”。20余名日本战后遗孤默默地走近墓碑,致以90度鞠躬,并敬献上一捧捧鲜花。其中一名73岁的日本遗孤缓缓跪下,背朝天连续三次叩首,再次抬起头时已泪流满面,反复重复着:“你们就是我的亲妈。”
同时在一旁默默流泪的日本遗孤铃木静子说:“我们都是1945年战后残留下来的孤儿,对我们来说,中国就是家乡,养父母就是亲父母。当时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是好几个兄弟姐妹,但是父母对我们一样疼爱。今天来到这里,就像见到自己的父母一样,思念、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
这次来访的遗孤都是1945年日本侵略军在仓皇撤退时,遗弃在中国东北地区并被中国养父母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许多孤儿被遗弃时仅有几个月大,如今他们都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
7月12日,24名日本遗孤及其家人组成的“日中友好之会感恩团”来到哈尔滨,感念中国养父母的恩情。这是他们继2009年以来,第二次组团访华。
“永世不忘养育之恩”
今年73岁的遗孤中春惠子跪在中国养父母公墓前,眼泪不住地向外流淌。
“我到妈妈家的时候才3岁,弟弟只有7个月,我和弟弟没有血缘关系,我们都是从难民收容所里被抱出来的孩子。养父母再也没有要过孩子,他们就把我们当成亲生的孩子抚养。他们把我供到了中师毕业,把我的弟弟送到了大学。我能拥有的一切都是中国人给我的。”中春惠子说。
时至今日,方正县有位叫郭真的老人,数年前还能清晰地写出6个日本人的名字:熊谷原初子、熊谷小夜子、熊谷福美、麦岛升子、口田真子、上垣居江。这6名日本妇女和孩子是当年郭真和他的叔伯哥哥一起到“红部”领回的日本“残留妇”和遗孤。
当时“日本开拓团”走的走、死的死,剩下的这些日本女人和孩子骨瘦如柴,有些得了重病奄奄一息。他们在“红部”的院子里,住露天的房子,靠从地里收集的庄稼秆和稻草过冬,寒冬腊月,惨不忍睹。如果中国人不管他们,他们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善良的当地农民以德报怨,把这些曾经侵占自己家园的“天皇弃民”领回了家中。
在以后的几十年生活里,这些日本遗孤和中国人没什么两样,没人歧视和虐待他们,他们渐渐地成了中国人,直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他们和他们的后人才开始陆续返回日本。
据方正县志记载,当年方正县一共收留了日本遗孤4500多人。被善良的中国人收养的日本遗孤,他们对以德报怨的感受更加深切。于是在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里,除了日本人公墓外,还有了这座建于1995年的“中国养父母公墓”,兴建者是6岁时被方正县庆丰村刘振权、吕桂云夫妇收养的日本遗孤远藤勇。
远藤勇幼年随全家由日本来到中国,他的父亲在“开拓团”里。当年“开拓团”撤离时,远藤勇的祖父母、母亲和姑姑都死在了途中,年仅6岁的远藤勇成了遗留在中国的日本孤儿。1946年春天,方正县庆丰村的中国农民刘振权、吕桂云夫妇在难民收容所里,将生命垂危的远藤勇收养,取名刘长河。这对农民夫妇在远藤勇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一直将他培养至大学毕业,远藤勇成为了一名教师,取妻生子,生活幸福安乐。
1974年,远藤勇携妻儿回到日本定居,并在日本创办东京东商株式会社,事业有成,成为返乡遗孤中的佼佼者。返回日本的远藤勇始终念念不忘中国及中国父母对他的救命和养育之恩。
远藤勇曾经将养父母接到日本共同生活,但两位老人因不习惯异国的生活,又回到中国。此后,远藤勇每年都要回来看望养父母,他还先后几次给方正县的学校、政府捐款报恩。1995年,他再次捐资200万日元在“日本人公墓”旁建造了“中国养父母公墓”。他说,所有收养过日本遗孤的中国养父母,百年之后都可以安葬在这个公墓里,接受来访者的凭吊。远藤勇还亲手写下了“永世不忘养育之恩”几个字。
这个墓地占地624平方米,墓身呈圆形,墓穴内分5层放置骨灰盒。他的养父母去世后,遗骸就被安放于此。目前“中国养父母公墓”里已经安放了7位中国人的骨灰,他们都是收养过日本遗孤又没有亲生骨肉的农民。
超越仇恨的博爱之心
7月12日,在哈尔滨南岗区政府院内三楼礼堂,73岁的中村惠子及同伴们试图用舞蹈还原70年前历史的“真实面貌”。
舞台上响起低沉的音乐,预示一场毫无准备的逃亡。穿鲜艳和服的日本小女孩,被仓皇的人群裹挟。转瞬,和服被花棉袄棉裤替换,音乐轻快起来……
快结束时,台上的人潸然泪下,台下多名观众也红了眼睛。
舞蹈的名字叫《中国妈妈》。表演者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日本遗孤。
中村惠子在舞蹈剧中饰演中国妈妈,她说:“当初第一眼看到这个舞蹈剧就被震撼了,这里讲的不就是日本遗孤的故事吗?虽然自己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没有舞蹈基础,不会表演,踢腿不行、弯腰不行,甚至在舞蹈表演队里还有好几位癌症患者,但我们一定要学。这部舞蹈剧还原了那段历史,让中日的观众能够多了解一点真相,我觉得值了。有生之年,我要做中日友好的桥梁,能做多少做多少,直到死了为止。”
90岁的李淑兰是《中国妈妈》舞蹈剧中的故事原型之一。她说,“虽然是敌人的女儿,但孩子无罪。当时看着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孩子就没想那么多了。送女儿回国时,我主动找女儿谈,虽然不舍,但日本是她的家乡,那里有她的亲生母亲。”这次的访问团中并没有李淑兰的女儿,她说,“女儿回国后曾经回来看望过自己两次,我很想念女儿,想去看看她过得怎么样,但自己现在年龄大了,已经走不动了。”
令中村惠子欣慰的是,据说,这个舞蹈会在8月26日日本厚生省主办的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活动中演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70年前的那段历史。
但她遗憾地发现,日本国内正在试图删改这段记忆。“到什么时候,侵略就是侵略,事实摆在那里,不承认不行。”中村惠子希望舞蹈可以还历史真面目。
有研究分析,日本遗孤归国时多已四五十岁,语言不通,文化及生活习惯不同,令他们在融入日本社会过程中受到种种歧视。据统计,65%的返国日本遗孤只能靠救济金生活。
回日本前,中村惠子及丈夫均已退休,两人每月退休金加起来有七八千元,在吉林省延吉市算得上中等偏上的生活水平。但去到日本后,两人语言不通,只能靠政府微薄的补助金维持最低生活。
即便如此,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日本遗孤们筹集捐款了1800万日元。
中村惠子去年腰椎骨折,为了排练舞蹈《中国妈妈》,她打着钢板上场。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没有舞蹈基础的老人,其中还有几个是癌症患者,他们将高抬腿、大弯腰等动作做得尽量到位。
日本遗孤及家属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排练舞蹈剧《中国妈妈》,70多岁的老人们,用身体语言真情诉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舞蹈剧内容源自中国妈妈收养日本遗孤的真实故事。面对敌人的孩子,甚至可以说面对着仇人的孩子时,中国妈妈用博爱的心,给予他们亲人般的关怀,赢得了最光辉的赞誉。
归国难忘中国的家
“说句心里话,我时常牵挂。一个家在东瀛,一个家在中华。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恨。战争的悲剧永远记住它。虽然回到祖国,难忘中国的家。” 7月15日晚,一段唱词经改编但旋律仍熟悉的歌曲,在中日友好协会和平宫内响起。
“欢迎回家。”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王秀云动情地说,“各位是历史的过来人,期待你们继续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做中日友好交往的坚固桥梁。中国永远是你们的家,永远欢迎你们,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
感恩团团长池田澄江感概:“对我们来说,日本是祖国,中国是故乡。” 她说,遗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70年前的那场战争,使我们被迫与亲生父母分离。善良的中国人把我们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度过每一天。”
池田澄江的父亲是原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人,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苏联红军带到了西伯利亚,她的母亲只好带着5个女儿颠沛流离地逃难,后来来到了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日本难民收养所。一路上备受煎熬的母亲早已经没有了奶水,收养所里也没有10个月大的池田澄江能吃的东西,她很快就被饿得奄奄一息,焦急的母亲只好背着她在牡丹江的大街小巷求救,看见路过的中国人就苦苦哀求人家收养孩子。终于,一对李姓和王姓的夫妻收下了小池田,后来又介绍给了一对没有孩子的徐姓夫妇收养。
2009年11月8日,池田澄江作为团长的“日本遗孤感谢中国人民养育之恩访华团”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感恩无处不在,方正县人民“以德报怨”的博大胸襟,建立了特殊历史背景下中日组合的特殊家庭,形成了中国方正与日本的亲缘和血缘关系。
3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与日本有亲缘、血缘关系的方正人陆续定居和侨居日本,方正县逐渐演变成黑龙江省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人数最多的县。据方正县外事办介绍,在有着23万人口的方正县,就有86270位华侨及侨眷,目前从方正县回到日本定居的人数已突破了4万人。正是这些返乡侨民的宣传,让很多日本人知道了方正县的日本人公墓,有的侨民还亲自带领日本参观团回来参观祭拜。“日本人公墓”成了中日民间交流的一个平台,方正县也成为了中日两国民间交流的一个窗口。
值得指出的是,现在仍有数以百计的日本遗孤留在中国各地生活和工作。他们中间既有政府官员,也有工人农民,还有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他们留华不归的原因纵有千条万条,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对养育他们的人和土地的眷恋。
长春日本遗孤、诗人于德水1986年被确认为遗孤身份,同年9月去日寻亲。但因养父母没人赡养,便没有申请去日定居。养父母相继去世后,他又守孝3年,才于1992年去日。
在日生活期间,他无法忘怀第二故乡,作《思乡》诗:“身在扶桑心在华,萍踪万里到天涯。樱花满目惟催泪,夜夜魂梦到旧家。”1995年,他重返长春投资办厂,并写诗明志:“不欲声名传后世,拼将热血换和平。世界原本多灾难,铸剑为犁劝耦耕。”
今年4月1日,本报记者到沈阳采访“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时,专门瞻仰了日本遗孤们修建的养父母碑。
1998年,在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时,由1400余名日本遗孤和友好人士捐资修建了养父母碑。碑体是铜像:一对中国父母拉着他们收养的一个日本小孩的雕像。妈妈看孩子的目光非常慈祥,是人性普世的母爱。父亲的目光注视前方,非常坚毅。母亲的目光超越了仇恨,父亲的目光是从沃血的土地上抬起头来向前看。孩子仰望母亲的天真目光是人性本真的流露。
日本
,
中国
,
故乡
相关帖子
菲农业部将维持A级榴莲产量 以保住20亿美元中国大单
菲船只起火,中国渔船提供援助,32名菲人获救
剪纸巧娘菲国“收徒” 手作课堂飘起中国红
菲“中国通”吉米将任驻华大使
菲律宾新鲜榴莲即将出口到中国!
中国长征五号B遥火箭顺利升空 菲律宾航天局提醒留意碎片
中资企业协会达沃分会成立
小马感谢中国!达沃-萨马大桥将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业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