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菲律宾华人华侨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时间:2017-3-22 15:43 0 272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7-03-22_15-30-22.png

中国向国际社会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迄今已确定了65个沿线国家,一个全新的贯穿亚非欧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渐成形。在这一划时代的历史进程中,移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凭着其独特的身份定位及资源优势,必将成为建设“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者:
陈琮渊(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助理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博士后)

敖梦玲(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硕士)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截至2014年),官方语言为他加祿語(Wikang Tagalog)和英语。就地理而言(见图1),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南中国海,北隔巴士海峡与台湾遥遥相对。就历史而言,菲律宾曾先后被西班牙、美国和日本统治,1946年独立,建立总统制的菲律宾共和国。

中菲自建交以来,关系亲善,互动密切。但近年来因南海问题,特别是2014年仁爱礁的冲突,导致两国关系恶化,也使东盟国家对中国现阶段地区战略设计产生疑虑,不利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广。

在此背景下,华侨华人作为中菲“民间大使”的角色倍受瞩目。华侨华人占菲律宾人口的比例虽不大,但移居历史悠久,早已融入当地社会,加之政商关系通达,经济实力雄厚;近年积极参政议政取得不俗表现,被视为沟通中菲、化解矛盾的桥梁。

菲律宾地理位置
2017-03-22_15-30-46.png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菲律宾华侨华人历史概况

《文献通考》提及西元982年,“摩逸国……载宝货至广州海岸”,是最早将中菲往来形诸文字的古籍。早年中菲往来以民间贸易为主,明季菲岛古国多次遣使来华,最值得一记的是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国王以盛大规模来华访问,却不幸于归途中病逝,永乐皇帝下令厚葬山东并建墓立碑,为古代中菲友好留下重要史迹。
2017-03-22_15-31-02.png

2017-03-22_15-31-16.png

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人统治菲律宾后积极发展大帆船贸易,带动往来菲岛的华商人数不断增加。17世纪初,已出现颇具规模的华人社群(约2万人)。但西人殖民当局出于疑忌,不仅在政策上歧视华侨,还发动了五次(分别发生于1603、1639、1662、1686和1762年)排华屠杀。直到19世纪中叶,殖民政策改舷易辙后,菲岛华侨方快速成长至10万。由于长期的种族隔离和高压统治政策,菲岛华人凝聚力逐步加强,华社组织的规模也不断壮大。

2017-03-22_15-31-32.png

美国1898年领管菲律宾后,华侨所受到的政治迫害和经济限制明显减少,菲华侨社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具体表现在(1)人数持续增长:1939年华侨人口将近13万,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从1903年的78:1降为3:1。(2)经济力量壮大:华侨在此时期主导了菲国的粮食、椰干及木业,基层零售业的发展也非常成功。(3)“侨社”三宝(华侨社团、华文报纸和华文学校)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

太平洋战争时,菲律宾为日军所占,菲国华侨不仅组织游击支队(简称“华支”)抗日,也与当地友族并肩作战,共同反击法西斯主义侵略。二战结束后,因受中菲关系变化及菲国族群政策影响,菲律宾华社开始走向本土化。首先,1949年后,中菲关系断绝,移民驟止,中华语言文化的传衍横受打击,久处低糜;其次是菲国独立后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即“菲化政策”),使得以农产、商贸及零售为主的华侨经济陷入困境。然而华侨华人仍能艰苦卓绝,抓住菲国工业化的机遇,迅猛转向制造业及其他新兴行业,不断扩大商业版图。
2017-03-22_15-31-53.png

2017-03-22_15-32-06.png

随着中菲建交及菲律宾政府逐步放宽人口政策,当地华侨华人也积极申请入籍,这使得菲律宾华人植根于当地,促进了华菲融合,大部分华人的心态也从“落叶归根”转为“落地生根”。

菲律宾华侨华人发展现状

1975年中菲建交,为双方友好往来开启新局。对菲律宾华社而言,这是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华人普遍获得了菲律宾公民身份,得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另一方面,中菲建交后,中国向菲律宾的移民得到恢复,新移民的到来为菲华社会注入新鲜血液,持续为中菲关系的稳固做出贡献。此后菲律宾华社的新动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017-03-22_15-42-50.png

(1) 人口规模

1980年代末,菲律宾有近100万的华侨华人,约占菲国内人口的1.5%。而根据《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3》的最新统计,菲律宾华侨华人将近162万。其中,菲律宾华侨华人以祖籍福建者为多,十之居八九;而广东籍者次之,约占十分之一。但随着新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加,其他省籍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特别是在留学生群体中,有不少是来自北京、上海、湖南等地。

(2) 经济实力

华侨华人只占菲律宾总人口的2%不到,但其经济实力不容小觑,成为许多产业部门的主导力量。在二战结束后,华商抓住了菲律宾社会经济转型的机遇,及时从商业为主转向制造业等更多的行业,向多元化发展,在进口贸易、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根据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庄国土教授的研究统计,在2009年底菲律宾的248家上市公司中,华商所占的比例为30%,共有73家。近年来,菲律宾华商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也成绩斐然,以2013年福布斯菲律宾十大富豪榜为例,华商富豪的人数业已过半。

(3) 政治参与

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菲律宾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程度较高,上世纪大部分华人已归化当地,不再以“侨”自居。政治身份转变带来的主要效应,便是参政意识的提高。1986年的菲律宾大选为华人参政的突破口,在这场选举中,总统候选人科拉松·阿基诺(Cojuangco Aquino)公开宣称拥有华裔血统,与她一样具有华裔背景的政治实权人物亦所在多有;更重要的,华人选民也受到此选举的鼓舞,积极参与政治。90年代以后,菲律宾主流政治不再是菲人或混血群体的专利,更多华人参与其中。他们在菲律宾主流政治中的参与,更多地立足于菲华社会,在维护华人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华菲的融合。进入21世纪,菲华人参政、从事公职的情况更行普遍,在2011年菲律宾政府的部级官员中,华裔达15名之多;占所有国会议员中的比例超过12%,较过去有了很大的突破。目前,在菲律宾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华人就有总统发言人陈显达、科技部长蒙特约和税务局长洪欣欣等。

(4) 语言文化

在语言文化方面,与前早期华侨华人相比,目前为华社中坚的第三四代华人,多半生于菲长于菲,虽不排斥中华传统,但毕竞接触有限,更深受菲律宾文化熏陶,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方面趋向认同当地。同时,在1973年华校菲化以后,中文只能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华文教育的发展陷入困境。长此以往,菲华青少年自小由菲族保姆照料、生活上多以他加祿语或者英语为常用语言,拥有良好的华文听读写能力者可谓凤毛麟角,遑论对中国的深入认识及情感认同。此外,在宗教信仰方面,新一代华人大多都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根据菲华学者洪玉华的调查,在510名华族受访者中有66.67%为天主教徒,11.54%的是新教徒。

菲律宾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

我们认为,无论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消弥中菲南海争端,菲国华裔都将扮演重要角色,应当在理解菲华历史发展及社会结构的基础上,积极投入下列工作:

其一、加大政策优惠以鼓励当地华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积极角色,促进中菲经济合作,降低中国海外投资风险。近年来中国加大对菲律宾的投资,成为菲律宾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对菲律宾的信息通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等方面的投资逐步加大。菲律宾政府也积极引进外资,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2014-2016投资优先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外资流向特定行业。在中菲贸易所涉及的行业中,有不少是菲律宾华侨华人所占据传统优势的,应继续吸引投资并确保其在中菲传统贸易中的作用。

其二、以中华民族的文化为纽带,吸引新一代菲国华人亲善友我,为中菲交流及文化建设献智献力。具体的作法是通过互访交流、商业贸易、留学考察等场合,深化菲国华裔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认识,以期发挥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宣传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华侨华人在菲律宾的历史悠久,在当地拥有深厚的社会关系、政商网络和媒体资源;若能以之为传递中国形象,势必事半功倍,足可减少菲国内舆论对中国的误解及敌意,强化菲国主流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以及支持。

其三、以菲国华侨华人为桥梁,开展社会经济交流。民间交流的兴旺与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落实程度的重要指标,菲律宾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马尼拉、长滩岛、宿雾、大雅台和巴拉望岛等,久为中国游客响往的旅游景点。旅游业是中菲社会经济合作最值得关注的方面之一。据所悉,华侨华人在菲律宾旅游产业中有一定基础,他们对中菲两国的语言文化、社会发展有较佳的感性认识,如能妥善结合其优势,可使民众在赴菲旅游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及风土民情,进而有利于两国的交流。


文章来源:CRI菲律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