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自动驾驶双雄,贴身肉搏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6895
主题
156912
回复
18342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73
东西问|买玉华:为何说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治理是不断发展、深化、创新的?
0/79
东西问|维罗妮卡·杜兰·卡斯特洛:一块来自中国的披肩让不同文化“坠入爱河”
0/69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打卡”唐人街中餐馆:吃饺子、点凤爪、喝中国花茶
0/71
(经济观察)中国金融数据三个“高增长”,意味着什么?
0/74
(粤港澳全运会)一张球场合影,照见相融的力量
0/70
(粤港澳全运会)全运会上这些“动物”,藏着大湾区发展密码
0/68
专访COP30中国代表团团长李高:中国始终是全球气候治理建设性推动力量
0/64
专访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落实气候行动 中国说到做到
0/69
安徽合肥“芯屏汽合”构筑产业新高地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自动驾驶双雄,贴身肉搏
时间:2025-11-14 11:11
0
44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01、吵架风波
一年时间内,两次“狭路相逢”,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两家明星公司——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缘分不浅。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彭军和楼天城,以及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都曾在百度自动驾驶团队工作过,两家公司的总部也都设在广州。不仅如此,2024年四季度,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还前后脚在美国上市。
11月6日,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又撞上了。两家企业同一日在港交所敲钟,不过上市当天双双跌破发行价,直到11月11日才见好转:小马智行报收114.6港元/股,较前一日上涨2.87%,总市值达到489.63亿港元;文远知行报收21.6港元/股,较前一日上涨2.27%,总市值为221.75亿港元。
对于两家股价的下跌,和高资本创始合伙人何宇华告诉《财经天下》,近期部分中概科技股回流港股后出现破发,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是与美股市场的强关联性。
“港股发行价往往参考美股表现,一旦美股持续下跌,即便公司基本面未变,也会直接拖累港股定价预期。更关键的是,美股允许自由做空,且存在大量套利资金,容易在短期形成不断下跌的负效应。”何宇华分析称。
▲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
两家公司在美国上市初期表现都很抢眼,但后劲平平。今年2月18日,文远知行股价曾涨至44美元/股的历史高点,市值突破了百亿美元。小马智行当日市值为63亿美元,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次,文远知行市值超过小马智行。不过,目前小马智行美股市值已经是文远知行两倍左右。
这一市值差异背后,核心在于小马智行与主机厂在L3/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更多,短期现金流更有保障。何宇华也提到,因为L4/L5级技术落地周期长,当前市场更看重短期财务指标,小马智行的订单落地合作因此更受青睐。同时,港股流动性匮乏,资金更倾向于选择细分赛道龙头,小马智行也因此获得了更高的流动性溢价。此外,当前港股新股供给充足、可选标的众多,游资更倾向于追逐确定性更高的机会,这也进一步放大了两家公司的市值差距。
从美股到港股,业内关于这两家公司谁才是“自动驾驶第一股”的争议不断。过去一年,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各自出招,都想向外界证明自己才是领跑行业的那一个。
有意思的是,正值双方齐赴港股IPO的关键节点,小马智行一份用于港股IPO的路演材料,引起轩然大波。文远知行CFO李璇发文指控这份路演材料存在数据不实、刻意贬低文远知行的行为。但小马智行未对此事进行回应。
这已经不是双方第一次发生不愉快了。
今年6月,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在接受腾讯汽车专访时提到,自动驾驶L4级有清晰的门槛和标准,即无人化和规模化。在他看来,全球范围内,只有Waymo、百度和小马智行三家在牌桌上,其他公司没有达到这三家公司两年半前的状态。
此言一出,未被提到的文远知行随即表现出不悦,李璇迅速下场“开怼”。
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为什么两家公司要争一时的高下?因为在这一被资本与技术双重裹挟的赛道上,竞争从来不止于产品本身,更是一场关于话语权与市场信心的较量。
▲小马智行创始人兼CEO彭军
《第一财经》报道称,在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双方已就此前路演风波达成和解,这场备受关注的行业纷争暂时告一段落。
在港交所的敲钟现场,彭军和韩旭进行了友好互动。“文远知行与我们同一天登陆港交所,这不仅是两家企业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加速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彭军表示。
韩旭也称,两家公司同步上市,标志着行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让我们携手为中国乃至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贡献力量”。
02、终极对手并非彼此
吵归吵,闹归闹,老板之间还要维持体面。事实上,作为两家渊源颇深的企业,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微妙而复杂的“竞合”关系。它们同源而异途,既是市场上寸土不让的对手,也是探索技术无人区时的同行者。
接近小马智行的行业人士对《财经天下》表示:“谁是‘第一股’并不重要。自动驾驶市场空间广阔,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整体渗透率极低,谈竞争为时尚早。”
目前,国内外针对汽车智能驾驶已有通用的基础标准,把汽车自动化驾驶分为从L0~L5共6个级别。其中,L0级代表完全人类驾驶,L1~L2级属于组合驾驶辅助,L3~L5级则为不同条件下的自动驾驶。当前,大部分自动驾驶企业探讨最多的还是L4级。
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分别成立于2016年和2017年,是自动驾驶创业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家公司,创立之初,它们都选择站上行业最难、也最具商业前景的赛道——Robotaxi(常指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2024年7月,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运营期间曾引发广泛关注,其正是典型的Robotaxi服务。
虽然都是自动驾驶的玩家,但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定位、主要收入来源都不同。
小马智行定位是“实现自动驾驶出行大规模商业化的领导者”,围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卡车服务、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三方面业务展开。
文远知行定义自己是“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全球先行者”,业务更多元,除了Robotaxi外,还布局了自动驾驶小巴、无人驾驶环卫车、自动驾驶货运车等。
从收入结构看,2022年,小马智行的技术授权是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达到50%以上。到了2025年上半年,自动驾驶卡车服务贡献收入最多,业务占比从32.7%(2022年)上升到48.8%。
文远知行的收入构成有两部分:一是产品收入,指销售自动驾驶车辆(包括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环卫车及相关传感器)的收入。
二是服务收入,包括自动驾驶相关经营及技术支持服务,以及ADAS研发服务和智能数据服务。
文远知行称,自动驾驶出租车是旗舰产品,在扩张和增长战略中起到核心作用。但2022年至2024年,产品收入分别约为3.38亿元、0.54亿元、0.8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64%下降至24.3%。
今年上半年,这部分收入约为0.69亿元,占比为34.7%。其中,自动驾驶出租车的销售额持续增长,2022年仅卖出11辆,2024年卖出18辆,今年上半年则售出46辆。
再看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从2022年的36%上涨至2024年的75.7%。今年上半年,该部分收入占比达到65.3%。
综合来看,两家企业关注最多的Robotaxi业务,目前对它们的贡献还比较低。直到今年第二季度,这部分收入才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
今年二季度,小马智行的Robotaxi业务收入为1090万元,同比增长157.8%,其中乘客车费收入同比激增超300%。同期,文远知行的Robotaxi业务收入为4590万元,同比增长836.7%,这也是其成立以来单季度最高的收入。
何宇华表示,Robotaxi本质上仍是“流量生意”,这一赛道它们真正的终局对手并非彼此,而是滴滴这样的超级出行平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Robotaxi规模化之后,拼的不再是单一的技术指标,而是用户流量、品牌信任与运营网络密度,这正是滴滴的优势所在。
更重要的是,滴滴具备“人驾+无人”混合调度的能力,当政策允许时,加速布局无人驾驶;当监管收紧,则以有人驾驶为主、局部区域试点无人,实现灵活过渡。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是当前许多自动驾驶公司难以复制的。
“一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真正进入规模化运营阶段,它们将不可避免地与滴滴在用户入口、订单分配和市场心智上展开正面较量。”何宇华表示。
对于上述分析,小马智行回复《财经天下》称,从Robotaxi过去近10年发展经验看,它不止于“流量生意”,本质上是硬科技的突破,并会对人们出行产生变革式影响。
“Robotaxi这个产业需要综合能力,包括技术能力(比如全无人驾驶在城市场景的安全运营)、运营体系建设(从远程平台运营到无人车自动化补能、维护、点检等)和成本控制能力(车规级突破、车辆生命周期增加)等,不是单纯的流量入口比拼。”小马智行表示,随着Robotaxi行业迈向商业成熟,获客和运营也会是重要一环。
03、一起“造血”才是正事
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在一年时间内构建了“美股+港股”双重上市架构,展现出高效资本运作能力和商业化决心。
跳出是非和争吵,它们的所有动作都是为了让企业保持稳定并活下去。
在自动驾驶L4级这条路上,两家企业已经熬了快10年。如今,这条赛道上的玩家越来越多,竞争日趋白热化之外,大家也都有了新盼头。
今年以来,小鹏汽车、地平线等公司纷纷布局Robotaxi,更多是作为技术验证、数据收集与品牌叙事的配套打法。“它们的投入是克制的、可调节的,不依赖Robotaxi单一业务生存。”有行业人士表示。
受限于高昂的硬件与技术研发成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尚未盈利,这场竞赛依然是以巨额投入换取未来可能性的“烧钱游戏”。
为了有更多“造血”能力,目前,小马智行在不断降低成本,走轻资产模式,以缓解资金压力。
今年4月,小马智行正式推出第7代自动驾驶出租车,其自动驾驶套件BOM成本下降七成,可以帮助Robotaxi业务实现单车毛利回正。
与此同时,小马智行正加速推进“轻资产”运营模式,降低资本开支。包括与丰田及广汽丰田成立合资企业,由后者持有车队资产并承担车辆采购与运营相关的资本支出。
目前,小马智行已携手丰田、北汽集团和广汽集团等头部OEM,联合开发出三款搭载第7代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车型:Toyota bZ4X、Alpha-T5 和 AION V。
在获客和运营方面,小马智行拥有许多网约车、出租车平台合作伙伴,包括Uber、腾讯智慧出行、如祺出行、支付宝、高德打车等,并且还将Robotaxi运力接入打车平台,以及与出租车公司深度合作。
另外,小马智行还需要在海外拓展更多的业务,目前已在卢森堡、韩国、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地与当地政府及行业伙伴合作推进L4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与商业化。例如,在韩国成立合资企业并于首尔核心区域开展Robotaxi试运营,同时获卢森堡官方许可,联合当地出行服务商开展L4测试。
文远知行也分散风险,多元布局,将业务更聚焦高价值的海外市场。
例如,在阿布扎比,2024年文远知行车队规模增长了2倍多。截至2025年10月,文远知行车辆每12小时轮班最多可以完成18次出行,加上当地乘车票价约为中国一线城市的4倍,文远知行在此地已经实现了商业化。
同时,文远知行也是在法国、瑞士和比利时等国家唯一一家成功部署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公司。此外,文远知行已经与博世、Grab、英伟达及优步等建立了战略及股权合作关系。
市场认为,2026年或将是Robotaxi规模化量产元年。东吴证券测算,到2026年,国内Robotaxi的保有量将提升至10万辆左右;2027~2030年,Robotaxi保有量将从36万台增加至300万台左右。
何宇华告诉《财经天下》,L3级别自动驾驶预计在2026年实现局部放量,Robotaxi真正规模化落地,可能要等到2029年之后,这一判断既基于技术落地节奏,也考虑到基础设施完善、法规配套等外部条件的成熟周期。
在他看来,L4级无人驾驶的公司在未来3到5年时间内仍处于“持续投入,等待盈利”的煎熬阶段。“如果作为上市公司无法按期兑现商业化预期,估值将持续承压。相比之下,从L2、L3级渐进式发展的公司,由于已具备稳定收入和可预期的盈利路径,反而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和资本耐力。”
不过,楼天城认为:“在Learning by Watching(通过观察学习)思路下,L2做得越好,它的上限离L4越远。”同时,L4也不会反向取代L2。
不同企业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理解,让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充满更多可能。这场瞄准L4级的豪赌,已经不是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之争,玩家们已经从技术竞赛变为对生存能力的考验。谁能储备足够的粮草,并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谁就能在未来的自动驾驶格局中占一席之地。
(作者 | 杨十二,编辑 | 田梦,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