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沉默的荣耀》导演杨亚洲:让观众“真实看见”历史的褶皱

时间:2025-10-14 09:49 0 2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热播剧集《沉默的荣耀》的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均有据可考。
由杨亚洲执导、于和伟主演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首次以1949年—1950年台湾为背景,呈现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真实潜伏事迹,揭秘隐蔽战线斗争细节。该剧导演杨亚洲曾经执导过《空镜子》《浪漫的事》等多部爆款剧集,在谈及本剧创作初衷时,杨亚洲表示,执导这段历史故事,是为了让那束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光,重新照亮当下的精神高地。“它关乎一个民族在存亡之际的脊梁,关乎个体在巨大历史洪流中,如何以渺小之躯承载千钧道义——这份重量,至今仍在叩问每一颗心灵。”
剧集历史真实度高达80%以上
《沉默的荣耀》全剧根据历史事件和人物原型艺术创作,将台湾隐蔽战线斗争与解放战争尾声的排兵布阵结合,首次以1949年—1950年台湾为背景,呈现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真实潜伏事迹,揭秘隐蔽战线斗争细节。剧集情节与主要人物均有据可考,历史真实度高达80%以上——小至蔡孝乾亲属关系中“小姨子”等细枝末节的人物原型,大到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社会生态,均有真实资料片段参考。在杨亚洲看来,《沉默的荣耀》的历史意义也正在于,首次以真实姓名、真实事件,将这段隐秘而伟大的斗争全景式托出。“它填补了叙事空白,是对历史真相的庄重复原,更是对无名英雄迟来的深情致敬。他们的潜伏、情报传递直至英勇就义,是新中国黎明前最惊心动魄的乐章之一。”
《沉默的荣耀》群像版海报。
而剧中吴石等主人公们的抉择是一面澄澈的明镜。他们以生命诠释:真正的“选择”并非权衡利弊的算计,而是信仰驱动下义无反顾的担当。杨亚洲称,“当物质丰盈而精神时有困顿,他们的故事恰是一剂唤醒民族血性与崇高感的良药,提醒当下的我们:信仰的力量,永远是穿透迷茫、锚定方向的灯塔。”
最大的叙事挑战源于历史的庄严本相
《沉默的荣耀》剧情从1949年8月展开,原本准备迎接解放的吴石,突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次长。为获取更多情报,吴石毅然前往台湾,继续向中共华东局提供重要情报。原本打算从香港回上海的朱枫,得知吴石的交通员牺牲后赴台接任交通员。他们共同成立东海小组密切合作,传递了多份重要情报。然而,因叛徒出卖,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等人不幸被捕……
对于创作中的困难与挑战,杨亚洲表示,面对如此沉甸甸的史实,平衡创作与还原历史,是横亘眼前的第一道峻岭。
杨亚洲坦言,创作之路绝非坦途,最大的叙事挑战,恰恰源于历史的庄严本相——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核心人物,因地下工作铁的纪律要求,在台湾潜伏期间几乎隔绝往来。直至生命尽头,在敌人的法庭上慷慨赴死之际,他们才真正“相聚”。“这历史的真实,对电视剧惯常依赖的人物交集与戏剧冲突构成了严峻考验。”杨亚洲表示,剧组也曾经陷入到叙事困境中:如何在主角“不相见”的现实中构建戏剧张力?如何让观众理解并共情这沉默中的伟大?在反复思量后,最终选择了还原真实。那些鲜为人知的动人细节——一句诀别的暗语、一份传递情报的果敢、就义前眼神的平静,都逐渐汇聚成驱动创作前行的使命感。
为此,团队反复走访英雄后人,为还原1949年-1950年的压抑氛围,创作团队深度查阅了解密卷宗:当街处决的血腥示众、“思想犯”家属被株连的残酷政策、邻里互告、同窗反目的荒诞举报成风……这些被简化的“灰色地带”,通过剧中的生活化场景,化为可触可感的历史阵痛。在杨亚洲看来,无数个日夜,剧组追求的是,在真实人物与事件的地基上,尽最大可能真实还原;这还原,不仅是器物场景的考究,更是对那个“看似无路却又处处需要抉择”的年代气质的捕捉。“让观众‘真实看见’——看见历史的褶皱,看见信仰如何在绝境中迸发光芒,看见四位英雄如何以生命完成对信仰最纯粹的交付。”
英雄的孤独与坚守,本身就是最震撼人心的戏剧
剧中,于和伟饰演的主人公吴石将军并非共产党员,却在目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溃烂后,以“国防部”参谋次长的最高职务,毅然选择为新生政权传递核心军事情报。这种“超越党派属性的信仰觉醒”,通过他与朱枫“为民族未来赌命”的对手戏层层铺展,展现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突围,让英雄形象回归“人”的真实厚度。杨亚洲坦言,英雄的孤独与坚守,本身就是最震撼人心的戏剧。他们的信仰不需要喧哗的佐证,其力量恰恰蕴藏于那看似“疏离”却共同指向黎明的隐秘行动中。“那些在至暗时刻以信仰为灯、以生命为炬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不该湮没。他们用最彻底的牺牲告诉我们: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唯有崇高的信仰,才能穿透最深的黑暗,指引民族抵达光明的彼岸。”
DSC0001.jpg

于和伟饰演主人公吴石将军。
杨亚洲表示,这束信仰之光,曾照亮1949年的黎明,也必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漫漫长路,“它是暗夜深海永不熄灭的灯塔,是民族精神星河中永恒的坐标。”
新京报记者 刘玮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陈荻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