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把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外国博主眼中的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3877
主题
74329
回复
9462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国际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6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30
中巴三代师生情
0/50
中方在世贸组织揭批美国“对等关税”措施 呼吁维护全球服务贸易秩序
0/35
“旅游专列”照见文旅发展之道(今日谈)
0/35
【光明漫评】国庆烟火气,离不开劳动者的守护
0/35
旅游消费“燃”起来,活力中国“动”起来
0/33
新华社经济随笔|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折射了何种变化?
0/36
活动丰富多彩 乐享美好假期
0/33
“非遗+旅游”,消费新动能
0/36
“我开上了国产大飞机”(从一线看高质量发展这五年)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把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外国博主眼中的中国)
时间:2025-10-4 11:27
0
46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国庆、中秋假期,不少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游”热度持续上升,也有在华生活的外国博主的贡献。他们通过沉浸体验非遗、融入“村超”踢球、走进村寨学艺等,深度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蓬勃发展的现代生活,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世界展现多姿多彩、真实立体的中国。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几名外国年轻社交达人,听他们分享对中国的独特观察与感受。
“推动台州乱弹等非遗走向世界,让更多人爱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的90后小伙史明思将自己演奏二胡的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平台,表达对二胡的热爱。“它搭建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中国民乐的美妙。”史明思说。
手握琴杆,指按琴弦,张弛之间,热烈的赛马场面仿佛呈现在听众面前……在浙江台州路桥区曲艺馆,史明思演奏了一曲《赛马》。
“我听到的第一首二胡曲子是《二泉映月》,旋律中的情感让我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的辛酸与痛苦。”史明思自幼学习小提琴,在美国读中学时听到富有东方韵味的音乐,心中产生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乐器能演奏出如此独特的音乐?“仅有两根弦却能演绎出无尽的悲欢离合,这就是二胡的魅力。”史明思说。
二胡成为史明思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上大学后,他主动找老师学习二胡并选修了中文。2014年大学毕业,史明思来到中国。
在中国,史明思坚持每周赴上海学习二胡演奏技巧,并与台州本土戏曲团体合作演出。“我到台州乱弹剧团学习,和乐师们共同演绎过经典曲目《白蛇传》。”他说,“台州乱弹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遗之一,通过乱弹可以更好地触摸台州的历史文化。”
“闲暇时间,我喜欢用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在台州生活多年,史明思早已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在十里长街的百年戏台,他常与当地票友即兴合奏。“台州的包容性令人惊叹。”在史明思看来,台州既有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现代活力,又在古街巷保存着灰雕非遗,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共振。
作为台州市一所学校的教师,史明思还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育教学,让学生感受中西文化融合的魅力。“每次返回美国,跟朋友们分享在中国的生活经历,朋友们眼中总是流露出浓厚的兴趣。”
“我打算定居台州,做一辈子的教师。”史明思说,他计划继续钻研二胡技艺,“推动台州乱弹等非遗走向世界,让更多人爱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找到共鸣和归属感”
在贵阳市花溪区长大的英国小伙大卫的社交媒体动态,字里行间满是对贵州的热爱:“我在贵州度过了人生中很长的一段时间,有很深的感情,这里是我心中的家。”
大卫的父母是侗族语言文化研究学者,大卫2岁时,全家从英国来到贵阳;14岁以前,大卫不少时间是跟着父母在榕江县六佰塘村度过的。大卫回忆:“在那里,我学会了简单的侗话,也爱上了踢球。”后来,大卫回到英国上学,但童年在贵州生活的经历始终让他念念不忘。2020年,他决定重返中国,并在贵阳定居。
春节时与家人一起贴春联、放烟花;到黔北万亩茶海采摘春茶,欣赏茶艺表演;穿梭苗乡侗寨,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从懵懂幼童到讲着一口地道方言的“新贵州人”,在贵州生活近20年,大卫感受最深的是开放和多样。“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令我着迷。”他表示,“在这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找到共鸣和归属感。”
现在,大卫是贵州大学的足球教练,也是六佰塘村足球队的一员。2023年5月,贵州“村超”火爆出圈,大卫前来观战,当时场上的一支队伍来自六佰塘村,不少球员还是他儿时的玩伴。“虽然10多年没见,但大家一眼认出了我。”赛后,大卫跑进球场,与球员们紧紧相拥。2024年新赛季,大卫正式加入六佰塘村足球队,成为“村超”赛场上为数不多的外籍球员。
2025贵州“村超”40强交叉赛现场,大卫穿着印有“六佰塘”字样的球衣奔跑不停,用一个假动作晃过防守队员,接一记漂亮的直塞球传入禁区,获得满场喝彩。中场休息,球场上唱起侗族大歌,身着节日盛装的侗族姑娘们跳起了欢快的多耶舞。大卫说:“足球与民族文化共舞,既展现草根足球的拼搏精神,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乡村的活力与多元。”哨声响起,耳畔传来夹杂着侗话的加油声,大卫和队友们又将上场。“我爱贵州,更自豪能为‘家乡’代言。”大卫说。
“中国的美,是要用脚去走、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的”
边弹彝族月琴、边唱云南民歌《阿老表》,品尝撒撇米线……这些都是90后伊朗姑娘兰兰短视频的素材。有人问她:“你是为了拍视频才去体验这些的吗?”她摇头:“不是的,我是真的喜欢这些,才想分享给大家。”
时而拨弹琵琶,时而摆动碰铃,兰兰自己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会登上云南丽江古城纳西古乐会的舞台。“要知道我还是个90后‘老外’!”略带云南口音的普通话里,兰兰透着股子骄傲。
2024年,借着在丽江出差的机会,兰兰学习了东巴画、东巴文字后,又被纳西古乐吸引,决心拜师,认真学指法、练运弦、控音色。一个伊朗姑娘为何如此痴迷中国传统乐器?兰兰说:“我从小就喜欢中国文化!”
2012年,兰兰来到中国,如今已成为“云南媳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兰兰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中国高铁速度很快,去哪都非常方便;要是不想出门,还可以等着收快递;如果不想做饭,可以叫外卖。不管哪个城市治安都很好,我可以吃喝玩乐到很晚,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兰兰经常跟外国朋友说,“如果你没来过中国,就不要轻易下结论。中国的美,是要用脚去走、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的。”
从初到中国时只会说“你好”“谢谢”,到如今操着一口流利的云南腔普通话,连纳西族的东巴文也能写上几笔。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学过的技艺,都让兰兰和这片土地更加亲近。在兰兰眼里,云南已是她的第二故乡。
夜色下,兰兰放下手中的月琴,抬头望向星空。她说:“我会把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记者 刘军国 黄 娴 杨文明 俞懿春,实习生梁婷昱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4日03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