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电视剧《阵地》热播,剧中这几位人物都与桂林米粉结下不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6147
主题
156164
回复
182648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85
谁说内娱现偶妆造土?《许我耀眼》的“场合美学”太权威
0/88
20分钟飙升至第一,热度高达19000!观众好评如潮,这部剧,爆了
0/92
赵露思凭《许我耀眼》打了翻身仗,不仅演技获好评,还带火了穿搭
0/74
《欢乐家长群2》:在笑声中思考 于共鸣中奋进
0/77
《大兵小将筑国防》第四集今晚热血续燃!
0/95
把所有人骗了!《沉默的荣耀》最聪明的人:不是谷正文,不是吴石
0/84
强烈推荐,五部正在热播的高分海外新剧
0/85
十月古装剧大战打响!五大顶流男神携新作来袭,你想追哪部?
0/81
热播剧陷口碑危机:鞋穿帮、抄袭风波、剧情注水,观众还买账吗?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电视剧《阵地》热播,剧中这几位人物都与桂林米粉结下不解之缘
时间:2025-9-23 09:48
0
98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近期热播剧《阵地》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画面,李克农在剧中吃着米粉,揭开了民国时期桂林米粉盛行的历史图景。
从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至1944年9月湘桂大撤退,桂林聚集了众多文化人士。而桂林米粉,则成为这些文化人在桂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者查阅《半壁民国一碗粉》《桂林抗战文化城奇闻异事》《解读桂林》等书籍、资料,发现《阵地》剧中不少人物,都曾与桂林米粉结下过不解之缘。
田汉与剧团青年的“米粉情谊”
1937年,田汉到桂林工作,其身份是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六处少将处长,另一个秘密身份是共产党员。他曾经4次到桂林,与夏衍、欧阳予倩等人组织和参加了许多抗战文化的活动。逗留桂林的4年里,在所有在“抗战文化城”中生活过的名人中,有关田汉吃米粉的逸闻最多。
指导“新中国剧社”排练,是田汉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离不开米粉。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不愿打搅剧团,为了抢时间,也不回家去,就在剧场门口米粉担子上,靠着墙吃一碗“经济粉”。
有一次赶上平宣队演日场,田先生就坐下来看戏了,戏演完,大家请他谈意见,弄点饭来请他吃,晚上又看夜戏,等夜戏看完,大家又买点米粉面请他吃夜宵。田汉当然不会总占年轻人的便宜,排练紧张时刻,他会自己掏腰包犒劳大家吃上一碗桂林特产——马肉米粉,既是“打牙祭”,也是他们当时唯一的奢侈享受。在《刻骨铭心记忆深》一书里写道:“田老请客是有名的。他很知道我们肚子里缺油水,所以只要有人请他吃饭,他就要带上我们几个去吃一顿。有时得了一点稿费也要叫我们去会会餐。我记得有一次他说拿稿费了,但为数不多,只能请我们吃一顿桂林米粉。十来个人,待吃完一算账,他的稿费也仅够付一半多,于是大家掏口袋凑数。店老板是田老的同乡,又是熟人,见此情景就慨然免了。”
那时候剧团的青年演员们生活艰苦,一件衬衫两面穿,皮鞋垫纸继续走,但一碗米粉下肚,又能精神抖擞地登台演出。艺人彭菊生排练,几乎到了废寝忘食境界。艺人们为他准备了饭菜,他不吃,就在高升戏院门口的粉摊上,倚着墙吃一碗马肉米粉,然后在剧场里的长条凳上打一个盹儿,下午又继续排戏了。
田汉领着这帮年轻人排戏,就是为了“西南剧展”。据1944年2月15日《广西日报》刊登头条消息,“演出展览开始【本市消息】西南剧展及艺术馆新度落成,为日来欢腾之盛事……西南剧展演出展览话剧节目,定今日开始。先由广西省立艺术馆演出五幕剧《旧家》,由欧阳予倩编导……”这场史无前例的“演出展览”延续了133天。
夏衍街头米粉摊前的大快朵颐
作为以促进全民族抗日救亡为主旨的《救亡日报》的主编,夏衍一直主笔撰写社论和时评,宣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用文字炮弹粉碎日本人的战争谎言。在夏衍的努力下,1939年,《救亡日报》在桂林顺利复刊。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30日,夏衍的代表剧作《一年间》在重庆、香港、桂林三地举行联合公演。在桂林艺术馆公演时,夏衍亲自参加了导演团的工作。
演出结束后,桂林文化、艺术、新闻各界人士,为夏衍庆祝40岁生日,欢聚一堂,忽然有人提出与会者每人表演一个节目,狂欢过后,肚子饿了,便一起前往米粉摊位吃粉。有资料记载:“街边一个个卖马肉米粉的小摊,飘出诱人的香味,把行人吸引住了。妙在马肉米粉是以小碟装盛的,味道鲜极了,吃客一口一碟,堂倌一碟又一碟的送到食客面前,最后用计算碟子的数量结账。我们虽然囊中羞涩,有时也能坐到摊上,买个三碟两碟来解馋。看见夏衍和欧阳予倩吃得津津有味,相比之下,夏衍吃起来斯文得多。”
那时,流亡群众云集桂林,兵马来往日多,很多的战马都被宰杀做肉,马肉米粉也从那时起开始兴盛。足高底浅的小碟,这个碟有多小?一两米粉能够分成五份装进碟子里。坊间流传着,广东篆刻名家邓万岁到桂林游览后,记录下“市马肉者在米粉店中以小碗盛米粉,以马肉芼以辣椒、芫荽等物,每人三四十碗,以多为贵云”的当地米粉食俗。
小小的一碟马肉米粉,成了文化人紧张艰苦生活的调剂品。在那硝烟弥漫的岁月里,一方小小碟盏中盛放的马肉米粉,以其滚烫热辣的温度,成为了文化人清贫岁月中难得的慰藉,为他们紧绷的神经带来片刻温暖的松弛。
聂绀弩40岁生日宴上的“米粉火锅”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聂绀弩到桂林,出任《力报》副刊《新垦地》编辑,并在夏衍的《野草》杂志做编辑。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28日,他迎来40岁生日。当时,桂林满城都是文人,而只有诗人伍禾陪同他过生日。他在卖活鱼的地方买了一条鲤鱼,由卖鱼的剖开,挖出其中“尺素书”。他提鱼回伍禾住所,伍禾已烧了一壶水,泡了一壶茶,准备了酒、醋、油、酱、姜、辣椒、青蒜、豆腐、米粉等,一应俱全……
“米粉火锅”充寿宴,虽简朴,倒也逍遥。这顿简单的米粉寿宴,成为了抗战时期文化人清贫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桂林本地画家阳太阳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战,在广州艺专任教授。那时的他已有一子三女,靠他一人的薪金难以维持这六口之家。迫于无奈,他爱人李农尼“租了一间能放下三张小圆桌的铺面,以卖桂林米粉增补家庭收入”。
一碗普通的桂林米粉,串联起了抗战时期文化名家的生活轨迹。它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那个特殊年代文化人坚持抗战、坚持创作的见证。《阵地》中李克农吃米粉的画面,恰如其分地揭开了这段历史,让现代观众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化人的生活细节与精神风貌。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石艳红)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菲律宾新闻
中国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