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菲国等南洋华人贡献

时间:2025-8-28 10:05 0 37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U205P5038T1D184648F8DT20250828021927.jpg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一名父亲向女儿讲述中国抗战的历史。 (商报记者蔡友铭摄)

商报北京8月27日专电(记者蔡友铭):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9月3日将举行阅兵。纪念活动新闻中心昨日起一连5日安排已提前注册的记者,分别到北京、天津、河北参观采访。

首日外出采访活动是到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宛平城、卢沟桥一带。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赖生亮表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7月8日起已向公众开放,他形容展览受社会高度关注并踊跃参观,至今累积接待约57万人次。

整个展厅面积有1.22万平方米,展览共分八个部分,包括展出文物、档案,以及部分首次展出的历史影像等,亦有由5098张老照片组成的照片墙,反映由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14年抗战期间的社会实况。

记者在抗战纪念馆中看到,展品中包括大量各国华人对中国抗战的贡献。从南洋到北美洲,从非洲到大洋洲,华侨华人未缺席这场保卫中华民族的正义之战。

展品提及菲律宾的部分不少,包括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还特别展出1938年王唯真从菲律宾回国奔赴延安参加抗战的故事。当日也少不了菲律宾归侨、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叶飞将军。

南洋华侨展览方面还特别辟出大幅版块介绍南侨机工的贡献。

在马尼拉惨遭日军杀害的中国外交官的照片和遗物也有自己的展柜,参观者看了无不动容。

让记者感到惊讶的,还有一副摄于1944年11月23日的照片,显示日军第14方面军坦克第二师团袭击中吕宋邦邦牙省干沓巴社巴帕尼基村时,村里的女性在日军驻屯地“红房子”遭到日军集体强奸。这些受害者现在组成“自由祖母”,虽已耄耋之年,但仍然不放弃争取日本政府的道歉和赔偿。笔者上个月刚去采访过其中5位“祖母”,并拍摄了这座现已破败不堪的“红房子”。

在菲律宾未能得到政府重视并保护的日军暴行铁证,反而在千里之外的中国抗战纪念馆被永久展出。

记者们分批参观完抗战纪念馆后,冒着大雨参观了当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地卢沟桥和宛平城。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桥长266.5米,宽9.3米,桥上现存雕刻精美、形态各异的大小石狮共计501只。

早在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写了一本轰动整个欧洲的游记叫《马可·波罗行记》。书中是这样描写卢沟桥的:“河上有一美丽的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极之者……建置甚佳……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自此,桥随书流传到西欧各国。欧洲人习惯称卢沟桥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七七事变,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卢沟桥作为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地,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21年列入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宛平城位于北京西南15余公里处卢沟桥东侧,是中国华北地区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宛平城始建于公元1638年,竣工于公元1640年,由明代御马监太监武俊主持修建,原名为“拱北城”,清代改为“拱极城”。

清代以来,宛平城西及永定河两岸商户逐渐迁建城内,相继兴建酒肆、茶楼、驿站和祭祀庙宇,打破了单纯的军营格局。 1928年宛平县公署迁至拱极城,并将其改名宛平城。宛平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约20公顷。

宛平城见证了全民族抗战的爆发,至今城墙上还保留着当年日军炮击宛平城的弹痕,现城墙上仍留存有31处弹坑。

宛平城作为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地,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21年列入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媒体记者28日将采访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镇石峡村、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包括了解长城遗产保护、长城文化创新活化、低空经济技术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商旅体”业态融合发展等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