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频道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看中医,为何也要照B超、做CT(民生一线)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2306
主题
72758
回复
9282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123
海外华文媒体齐赴新疆,走访当下盛景
0/54
走出一条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0/52
务实合作践行“上海精神”——访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阿西夫
0/57
关税令欧洲经济蒙上阴影
0/42
津门凭阑:有形有神,更有现代范儿
0/38
巨灾险扩面提质(财经眼)
0/34
“城市伴手礼”中的人文经济学(评论员观察)
0/38
“这趟旅行,给我留下深刻的文化记忆”(中国游中国购)
0/40
站上新赛道,退役运动员如何拼(体育大看台)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看中医,为何也要照B超、做CT(民生一线)
时间:2025-8-25 14:37
0
35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核心阅读
开具检验单、B超或CT检查单……在中医治疗中,医师会使用现代医疗技术和医学检查手段,是为了更为细致准确的诊疗,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现代科学技术不能替代中医的整体辨证。在临床中,要把检查数据作为参考,以患者整体状态为中心,最终还是落到辨证施治上。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中医大夫看诊通常是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有些患者发现,如今到中医院就诊,医师有时会开具检验单、B超或CT等检查单,融合了现代医疗技术。中医治疗为什么要使用现代技术和医学检查手段?它们如何与中医传统诊疗方法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医学检查手段是中医“望诊”的延伸
近日,42岁的张女士因反复咳嗽近2个月,伴体重骤减10斤,到重庆市中医院就诊。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任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初步判断为“阴虚燥咳”。出乎张女士意料的是,医生并未直接开药,而是建议她进行肺部CT检查。结果发现左上肺有个混合性结节,最终转至胸外科确诊为早期肺癌,及时手术避免了病情恶化。
中医为何也需要借助CT检查?任毅解释,CT、B超等检查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并不是西医的专属,中医也可以使用。中医传统诊疗技术能辨阴阳、察表里、分寒热、别虚实,但对于深部器质性病变,若有科技手段赋能,有利于实现更为细致且准确的诊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医学检查手段已经成为中医诊疗的有力帮手。国医大师邓铁涛曾提出,将体格检查、实验理化检查等作为“查诊”,将传统中医四诊发展为现代中医“望、闻、问、切、查”五诊,借助现代技术补充四诊主观局限,推动中医诊断可视化。
“也可以说,医学检查手段是中医‘望诊’的延伸。”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闫英表示,从传统的望神、望色、望舌、望表面的“形”,到望人体内部的器质性改变,可以帮助中医诊断,也有利于中医给出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老年人高发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例,通过彩超、CTA(CT血管造影)等,就可以明确肢体动脉血管的斑块数量、血栓位置、管腔的狭窄程度等,对于判断疾病轻重、预后有极大帮助。“通过CTA的探查,医生可以明确动脉管腔存在一处还是多处斑块,以及狭窄的程度,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全身情况,从而判断是适合置入支架或者进行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或是单纯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可以逐步改善整体功能,使患者的症状减轻,行动能力逐步恢复。”闫英说。
全国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小萍介绍,有一名自述“胃脘胀痛”的患者,医师先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初步辨证为“胃阴不足兼瘀滞”,考虑患者存在胃溃疡,随后借助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又结合CT排除了胃部占位性病变,在治疗方面采用滋阴养胃基础上加用敛疮生肌、活血护膜之药,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缓解。
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实现“1+1>2”的疗效
实际上,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协同远不止于照B超、做CT。以中医药经典理论为基石,融入现代化理念和手段,越来越多中医传统诊疗方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可视化针刀是一个典型案例。“针刀源于中医针灸,而彩超实时动态、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势促进了针刀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这一技术惠及广大患者。”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刀整脊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刘福水介绍,当前,可视化针刀不仅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以前针刀治疗风险性较高的疾病,现在也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精准治疗。
“医生,我的左肩和手臂又痛又麻。”不久前,患者张先生来到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医生经过综合判断,确诊张先生患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于是推荐张先生来到针刀整脊科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这种疾病是由于颈神经根受压,导致一侧或双侧肩和手臂麻木疼痛,可以通过针刀治疗松解局部软组织粘连、缓解肌肉痉挛和神经压迫。”刘福水说。
刘福水坐在彩超机旁,左手拿探头,右手拿着针刀,治疗全过程都可以在超声下实时动态监测,通过调整针刀方向,安全精准地对病灶进行处理,仅用数分钟就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常需要处理颈椎横突部的粘连组织,但是周边涉及椎动脉、颈动脉等大动脉,位置非常危险,有了可视化针刀后,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刘福水说,可视化针刀还能让教学者在更加直观的条件下进行讲解,使临床教学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大大缩短学习时间。
“当前,现代科学技术、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与历史上的社会情况截然不同,疾病谱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闫英认为,中医也需要对疾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技术相结合,与中医临床思维相互印证,可以实现“1+1>2”的疗效。
在临床中,要把检查数据作为参考,最终还是落到辨证施治上
专家强调,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与传统中医药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不止于影像学设备,从临床到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的融合非常普遍。例如,智能脉诊仪通过压力传感器和算法模型,将脉象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谱;舌诊系统可以自动分析舌质颜色、舌苔厚薄、裂纹分布等特征;越来越多中医互联网医院在5G网络支持下,实现四诊信息远程采集;借助现代生物学、信息科学等跨学科知识,能深入研究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
张小萍认为,与时俱进、兼容并蓄是中医药学的宝贵品质。现代科技延伸了中医的感知维度,让中医看得更清、辨得更准。“但要强调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不能替代中医的整体辨证。在临床中,要把检查数据作为参考,以患者的整体状态为中心,最终还是落到辨证施治上。这样既守住了传统中医的根,又借助科技让疗效更有保障。”张小萍说。
任毅表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以患者为中心”诊疗模式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
“要坚持守正创新,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持续探索、研究和应用新的治疗方法,包括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药物靶向作用,深入探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等,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闫英说。(记者 杨彦帆 杨颜菲 王欣悦)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5日13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