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追寻台胞抗日足迹”系列①)

时间:2025-8-21 08:16 0 2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在日本侵占台湾50年期间,台湾同胞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持续进行抗日斗争。台湾同胞英勇抗日的史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民族气节,体现了台湾同胞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追寻台胞抗日足迹”系列,通过记者实地探访抗战遗迹、深入采访台湾抗日家族后人,带您感受台湾同胞义不臣倭、浴血护台的民族大义与爱国深情。


80年前的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进入8月份的这些天来,尽管民进党当局刻意保持沉默,台湾各界人士仍通过纪念集会、座谈会、纪念展、图片特展等方式,隆重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共享胜利的荣光和喜悦。
从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到1945年抗战胜利及台湾光复的50年时间里,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怀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爱国激情,不畏强暴,前仆后继,奋起反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台湾同胞英勇抗日的精神和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所建立的功勋,将被全世界的中国人永远铭记!
奋战守土,顽强抗争
1895年4月,清政府因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列岛被日本强行霸占。消息传来,举国义愤。在岛内,台湾民众发出了“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怒吼,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斗争。
新北市盐寮海滨公园,一座由石块堆砌的抗日纪念碑矗立在海滩之畔。1895年5月,日军就是在此处登陆,拉开了日本殖民台湾的序幕,也展开了台湾人民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壮丽画卷。
彰化县八卦山上,台湾抗日义军集结于此,与日军近卫师团殊死搏斗,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血战三昼夜并重创日军,最终弹尽援绝,壮烈成仁者达四五千人;屏东县佳冬乡的步月楼前,面对登陆而来的近两万日军,当地客家民众虽势单力薄但仍浴血守土,连村中妇孺都投入战斗,不少人用的甚至是木棍绑菜刀;屏东县长治乡火烧庄内,面对日军侵犯,义军及火烧庄男女青年壮丁以土枪对洋炮,拼死抵抗,死伤惨烈,血性悲壮……据统计,乙未战争(指1895年台湾同胞为抵抗日军占领台湾而发起的战斗)期间,部分坚守台湾的大陆籍官兵与台湾民众组成的义军并肩抗日,4个半月里阵亡超过1.4万人。
此后多年,岛内起义烽火熊熊不熄,涌现出北部简大狮、中部柯铁、南部林少猫等被称为“三猛”的义军首领,苗栗事件、噍吧哖事件和雾社起义等抗争血染史册。另外,在祖国大陆五四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的影响下,以蒋渭水等为代表的台湾知识分子通过发起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创立文化协会、推动工农运动、组建政党等非武装形式,与日本殖民当局进行顽强抗争。
为救台湾,先救祖国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反抗,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国抗战。除在岛内采取暴动、起义等方式继续坚持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外,许多台湾同胞秉持着“若要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信念,毅然来到大陆,投身抗日战场,用实际行动来赢得民族独立、台湾光复。
新北市芦洲区友邦巷,一座由红砖与石墙交错砌成的闽南古厝,掩映在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观中。古宅入口处,基座上镌刻的两个红字“复疆”,表达了主人李友邦保国复台的志向。李友邦自幼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成年后便赴大陆投考黄埔军校,立志投身抗日救国事业。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友邦提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口号,号召各地台胞投身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民族解放与救国运动。
1939年,李友邦将旅居在闽浙一带的台湾同胞组织起来,在浙江金华成立了台湾义勇队,并组建台湾少年团。义勇队和少年团的成员们活跃在抗日前线,从事生产、情报、宣传和医疗等工作。台湾义勇队从起初的42人发展到1945年的381人,成为台胞参加祖国抗日斗争中人数最多、活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抗日团体。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许多像李友邦一样的台湾热血青年冒着生命危险,间关万里,冲破封锁,潜归大陆,活跃于全面抗战的连天烽火之中。丘念台在广东组建东区服务队,开展抗日活动;林正亨投笔从戎,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后随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时间里,共有5万多名台湾爱国志士回到大陆投身抗日,在大江南北留下许多悲壮感人的故事。
牢记历史,奋发图强
在日本占据台湾50年的时间里,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道,不屈不挠,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有65万多名台湾同胞慷慨赴死,用生命完成顶天立地的壮举,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这段血泪写就的历史,在今天的台湾却面临着被淡化甚至被歪曲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民进党当局鼓吹“台独史观”,推行“去中国化”政策,蓄意曲解历史,甚至粉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用“终战”字眼代替抗战胜利。这样的言行引发岛内舆论痛批。
“80年前,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光复,民众争相庆祝。台胞坚持抗日50年,涌现的英勇事迹数不胜数。”台湾历史学者、统一联盟党荣誉主席戚嘉林说,这些年来,台湾光复在岛内已经被刻意淡化,台胞抗战史也被刻意扭曲。我们要立足于历史真相,以彻底还原历史真相的方式,重构正确史观。台湾人在抗日战争中没有缺席。这段历史不容忘却,也不能忘却。
庆幸的是,岛内有识之士早已开始行动。2007年,林光辉发起成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成员包括30个抗日家族。多年来,林光辉等抗日志士后代奔走两岸,组织图文展、追思会、座谈会等活动,讲述台湾同胞英勇抗日事迹,还原历史真相。许多台湾青年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了解真实历史,培养家国情怀,立志奋发图强。
新党台北市议员侯汉廷表示,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就是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两岸同胞要共同努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0年前,两岸同胞共同投身全民族抗战;如今,我们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伟业。”在京创业的小包智工联合创始人、台青徐韬说。(本报记者 柴逸扉 程 龙 张 盼)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21日 第 04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