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舌尖上的“甜蜜奔赴”(上合大家庭 生活新变化①)

时间:2025-8-20 08:39 0 3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60吨陕西猕猴桃踏上跨国之旅,远销至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供图


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当地消费者在选购中国水果。

本报记者 林子涵摄


一名来自中亚的青年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采摘樱桃。

彭一鹏摄


扫码观看视频

开栏的话
上合成果落地,民众感受最深切。看看身边,家门口的路、桥通了,能源供应更稳了,中欧班列跑得更勤了;再瞧瞧交流,留学生越来越多,联合科研、文化演出更热络了,医疗合作更深入了,上合国家民众彼此了解更深,情谊更浓。
2023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秉持“上海精神”,推动上合大家庭在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深入合作,让合作的果实真正“落”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里。
上合组织国家间合作给成员国民众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各国民众有何新期许?本报今起推出“上合大家庭 生活新变化”系列融媒体报道,敬请关注。
陕西的苹果、猕猴桃,海南的椰子、芒果……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一家水果店,记者粗略一数,竟有近10种中国水果售卖。“中国水果,很甜!”店主热情向店里的消费者推介,她对这些来自千里之外的水果充满信心。
实际上,中国水果不止甜到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来自陕西的猕猴桃、蓝莓等水果早已进入当地居民果篮、摆上餐桌。在阿联酋迪拜,空运而来的中国岭南荔枝,成为中东消费者夏日消暑的“鲜甜名片”……
近年来,随着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来自中国的水果逐渐“走进”上合组织国家,赢得当地居民青睐;其他上合组织国家的特色农产品也搭乘飞机、火车、汽车等,摆上了中国货架。
“我们全家都爱吃中国的猕猴桃”
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消费者阿依古丽·萨迪科娃下班后喜欢到超市购买水果。在众多水果中,来自中国的猕猴桃是她的最爱。
“在我第一次品尝它的时候,就被它的美味吸引。来自中国的猕猴桃,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我们全家都爱吃中国的猕猴桃。”阿依古丽说,每当猕猴桃上市,她几乎每周都会买一些。
阿依古丽第一次吃到来自中国的猕猴桃,是在经销商阿布杜拉·伊布拉希莫夫经营的水果店里。阿布杜拉来自塔吉克斯坦,这些年辗转中亚多国做水果生意,与陕西云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多年。如今,他成为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猕猴桃在中亚市场的稳定经销商之一。
“几年前,我从中国陕西尝试进口了一些猕猴桃到中亚销售,并邀请一些当地消费者品尝,阿依古丽是其中一位,她立刻喜欢上了这种来自中国的水果。”阿布杜拉说。
上合组织国家的消费者爱吃水果。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布的报道显示,俄罗斯民众消费的水果中,有1/3是苹果,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3公斤的苹果。另据哈萨克斯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当地人均季度消费水果量达18公斤,较2023年同期增长4.9%。从水果品类看,苹果是最受欢迎的水果,人均季度消费量达4.6公斤。香蕉和橘子分列第二、第三,葡萄和柿子的消费量也较为可观。
近年来,中国水果凭借稳定供应和高性价比,逐渐赢得上合组织国家消费者青睐。
“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市场,中国产的猕猴桃非常受欢迎。”阿布杜拉说,“这种果子的口感酸甜适中,果肉细腻,很受中亚消费者喜爱。”
在俄罗斯,中国产的苹果不愁卖。当地媒体分析,这是由于中国出产的苹果价格适中、味甜、商品外观佳且保质期长。
原产于中亚的石榴,2000多年前随古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如今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最大的水果巴扎(集市)上,卖得最好的石榴产自中国四川。一个摊主说:“现在中亚与中国交通更便捷了,运输成本也低,来自中国的石榴又大又甜,人们都喜欢吃。”
多方合作让水果抢“鲜”抵达
在阿联酋迪拜机场,刚刚乘机抵达的中国岭南荔枝,仍带着新鲜清香,便迅速被送往当地一家华人超市的果蔬货架。在锁鲜技术和航空运输助力下,这种水果在48小时内完成了“采摘到上架”的全流程。
今年初,载有13多吨“阳光玫瑰”葡萄的货车从陕西渭南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运往哈萨克斯坦,这是陕西葡萄首次出口该国。
随着中国与其他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逐渐深入,一些此前“藏在深闺”的中国水果逐渐走出国门。
地处秦岭北麓的眉县,猕猴桃是特色农产品。陕西云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肖涵,2013年回乡开始农产品销售之路,通过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近年来把猕猴桃卖到了中亚市场。
“我们选择中亚作为主要出口市场,一方面考虑到这些地区的水果市场需求大;另一方面是因为眉县猕猴桃的品质和口感非常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肖涵说。
走进云果公司繁忙的猕猴桃加工工厂,机器上排列着密密麻麻的“金蛋蛋”。肖涵介绍,这些是预备发往阿联酋迪拜的货品,借助机器自动选品,依靠30多个摄像头的视觉系统,不仅确保了产品品质,选品效率也颇高,一天能选100多吨。
猕猴桃出口路途遥远,如何确保其品质不受影响?“我们会严控货品在途中的温度和湿度,让猕猴桃在到达目的地时依然保持新鲜。”肖涵说,去年公司在眉县建成云果冷链全球集配中心,还配备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与先进的物联网冷链管理技术。在海外,公司与当地物流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将这些来自家乡的猕猴桃,更好地送上中亚消费者餐桌。”
卖出好果子,共育好果苗
广阔的关中平原,果蔬长势正好。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田家庄镇金圣果业合作社苹果生产基地里,一排排套袋的苹果挂满枝头。工人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派丰收景象。
作为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兵刚签下今年第一笔大订单——1.5万斤苹果准备销往俄罗斯。他感慨:“种了一辈子苹果,现在果子要跨出国门,心情咋不激动哩?”
“我们施的是农家肥,绿色无公害,而且个大、形美、色艳、汁多、酸甜适口,希望俄罗斯顾客能喜欢。”赵建兵是种苹果的“老把式”,近几年尝试了不少新技术、新品种。“随着华硕、瑞雪等品种陆续‘入园’,果园里早、中、晚熟品种均衡种植,销售季比之前更长了。”他说。
“这里的鲜果上市时间,比其他果业主产区稍早一些,我们也是慕名而来。”作为收购商,扶风有丰达果品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军介绍,在果园里收购的这批苹果,将通过陆路运输,“在山西集结后,经满洲里口岸出口至俄罗斯。”
不仅卖出了好果子,陕西的好苗苗也在国外扎下了根。眼下,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卡拉巴尔塔市,5565棵来自陕西的苹果苗挺直了腰板,舒枝展叶。看来,它们已经适应了异国水土。
这个刚刚建成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吉苹果示范园,由两家中国企业联合打造。来自陕西的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在这里得到规模化应用。
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来自陕西铜川的苹果苗去年4月在此安家,成活率高达98%,最近已经挂果。
从水果、果苗出口,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国与其他上合组织国家逐渐架起一条农业交流合作的桥梁。这场水果的跨境之旅,不仅是舌尖上的“甜蜜奔赴”,更促进上合组织国家民众间结下了友谊与合作的累累硕果。(本报记者 高 炳 彭训文 林子涵 李 贞)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20日 第 08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