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重走抗战路,一定要去一趟安徽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

时间:2025-8-19 11:59 0 1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

9e02f73ac7994b279b32cf450fcc8044.jpg.jpg
航拍安徽泾县云岭镇一隅。(无人机照片)张强 摄

新四军军长叶挺笔下的皖南小镇——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如今成了没有屋顶的抗战博物馆。

云岭西靠黄山,北望长江,位于泾县西北部。1938年夏,叶挺初抵云岭,被这里的秀美山水所震撼。谁也不会想到,这座静谧的皖南小镇即将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神经中枢”。

3ea9a3aeb0bd4dcbb89c20bc14922f3f.jpg.jpg
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司令部旧址(种墨园)。(无人机照片)张强 摄

同年8月,新四军军部正式移驻云岭,司令部设在“种墨园”——一座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清末宅院。随后的近三年里,叶挺、项英等在此指挥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浴血奋战,云岭成为当时新四军的指挥中心和政治、军事、文化活动中心。

烽火记忆 血色丰碑

7cdb9dd4c56243fd8d6478f1a034d5cf.jpg.jpg
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司令部旧址航拍图。(无人机照片)张强 摄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新四军军部在云岭近三年时间里,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

ef1ba71058ea419eb434ca7dbf735a86.jpg.jpg
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供图
4dd8befc8bfc4e7b94595a46f32ae6b1.jpg.jpg
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司令部旧址(大夫第)。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供图
a7282f9445e34772b8a47a974d650bfb.jpg.jpg
坐落在安徽泾县云岭镇的新四军军部修械所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供图
5def2cbd98574136a61d911a1e352f41.jpg.jpg
坐落在安徽泾县云岭镇的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供图

漫步云岭,军部司令部、大会堂、中共中央东南局、修械所等10余处旧址静静矗立。

10944a8ff422436d891f2555e6f5fa31.jpg.jpg
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司令部)展陈的叶挺办公室。张强 摄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叶挺的办公室仅十余平方米,一桌一椅,极其简朴。就在这里,他运筹帷幄,指挥部队浴血奋战。

6153ee4251a14284bf4acdf2905d1122.jpg.jpg
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司令部)展陈的叶挺住室。张强 摄

“叶挺在这里指挥了一系列对日伪顽的斗争,发展壮大了新四军队伍。”中共泾县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二级主任科员梅艳说,据资料记载,截至1940年底,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2700余次,毙伤敌军5.5万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壮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5103159f90a5453596235e6ed38eda3b.jpg.jpg
叶挺的军衣(复制品)。张强 摄

1940年10月,一场关键战役在此打响。日军调动一万多人对皖南实行大规模“扫荡”,企图摧毁新四军军部。叶挺深入研究战场地形,创造性地运用游击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术,指挥新四军成功收复泾县县城等地。这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泾县保卫战,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53ed94e44bf44871a9ce03082b66501d.jpg.jpg
蒋介石第一次给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的嘉奖令。张强 摄
f15c30d17f3e4f0e87b6bb1201ec9f16.jpg.jpg
叶挺使用过的物品(复制品)。张强 摄

硝烟弥漫中,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故事同样动人。叶挺发现离云岭20多里的宣纸产业因日寇入侵濒临绝境,他立即安排组建宣纸生产合作社,召集流散造纸工人回乡生产。

09fb9070edce43299403104f6fffa3b7.jpg.jpg
“三丈三”宣纸捞制现场。尹建生 摄

同时,还借助国际组织力量,拨出资金扶助种植宣纸原料檀树,在泾县茂林镇办起制碱合作社。这一举措不仅拯救了宣纸传统工艺,也解决了抗日宣传用纸问题。

0217072a64dd4a61beece4185db2953e.jpg.jpg
《抗敌报》告别号原件。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供图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内,一份泛黄的《抗敌报》告别号原件静静陈列,其中一篇社论写道:“当我们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幸福新中国之时,我们一定能够重温今日依恋的情景,而欢欣鼓舞于新中国的诞生!”字里行间透露着坚定的信念。

薪火相传 富民之路

2c8cd44c197a496b926e10a87d56dca7.jpg.jpg
游客在新四军军部旧址(司令部)参观。付敏 摄

1961年,新四军军部旧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还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如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内3200余件藏品中,武器、物品、文史资料等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71e103ccfc4a4a769c9edb11e11496e9.jpg.jpg
游客在新四军军部旧址(司令部)参观。付敏 摄

“为增强宣教效果,我馆推出情景式思政课,打造沉浸式课程体系。今年我们还特别推出两大专题展览。”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副馆长臧佳琪说,近年来,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人数持续增长,今年已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

5e3ad5096ded43299a6a0a2f6876d00a.jpg.jpg
坐落在安徽泾县云岭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前的叶挺雕像。(无人机照片)张强 摄

“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讲解内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互动性,让新四军的革命故事更生动地走进观众心里。”臧佳琪说。

2019年12月,泾县云岭红旅小镇正式列入安徽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该小镇规划面积约4.65平方公里,计划建设包括小镇客厅、红色培训基地等系列红旅特色产业。“云中美人雾里山、铁军精神在皖南”的形象定位,将红色文化主题与山水、村落资源完美融合。

4ff6cf61a6b94d20b468a2edaf697054.jpg.jpg
航拍云岭红旅小镇。(无人机照片)云岭镇宣传办供图

2020年,云岭村被中组部列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随着村级建制调整,云岭村与新兴村合并为云岭社区,开始探索一条红色资源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其中,云岭社区整合资金新建红色云岭文化展示长廊、新四军精神主题广场,完成新四军文化墙绘工程。

在云岭红旅小镇,游客可以换上军装“当一回新四军”,体验活字印刷技术,亲手制作一份《抗敌报》。夜幕降临后,云岭的红色故事仍在延续。云岭社区打造“夜游云岭”品牌,构建涵盖“夜食、夜娱、夜游、夜宿、夜行”“五位一体”的乡村夜景和产业形态。

b8b034126ecd4bd091bbef9b937c5dcc.jpg.jpg
云岭锅巴手艺人正在制作锅巴。云岭镇宣传办供图

红色旅游不仅带来了人气,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24年云岭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18万元。该社区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与多家企业合作参与项目建设。

云岭锅巴、切糕等土特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借助“微商城”平台走向全国市场。云岭锅巴等特色农产品还登上“安徽供销年货大集”。

8141b814d10843a3ae51a2ff22b8734e.jpg.jpg
安徽泾县云岭镇章渡老街航拍图。(无人机照片)张强 摄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8公里外的章渡老街,正重新焕发生机。过去,这里因为吊栋阁,被称为江南千条腿、永不倒镇,曾为泾县第二大商埠,繁荣了几百年。抗战期间又成为新四军转运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后因为这里水运的结束而逐步凋敝。

9fa2a616447543a08e01c70cbf88f84c.jpg.jpg
安徽泾县云岭镇章渡老街航拍图。(无人机照片)张强 摄

2021年6月,上海海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驻章渡老街,重新打造泾溪水镇。“当时我们来章渡老街的时候,这里房屋倒塌、杂草丛生。我们看中的是这里有千年古镇的底蕴,又是一个有着红色印记的有革命故事的地方。”上海海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美云说。

章渡老街有新四军总兵站、“周恩来上岸处”等红色旧址,新建有“新四军在章渡”纪念馆,正在打造“周恩来登岸纪念园”旅游景点。

6e601118a1cc4b489f5dc696caa7cfc3.jpg.jpg
安徽泾县云岭镇章渡老街航拍图。(无人机照片)张强 摄

郑美云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完成章渡老街40多栋房屋的修缮、改造,一期已投入使用。“今年‘五一’期间,我们的客房全部满员。”

在宣纸故里泾县,千年技艺亦焕发新生。中国宣纸小镇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从“造纸卖纸”到“以纸载文”。2024年,中国宣纸小镇游客量达41万人次,同比增长64%,带动相关产业就业约850人。这里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宣纸文化的窗口。

6c441430b8e542799af2a0c9b57cfc6b.jpg.jpg
马来西亚游客在中国宣纸小镇参观宣纸捞纸技艺。张强 摄

游客在非遗体验馆可亲手体验捞纸、晒纸等工序;夜晚则可欣赏沉浸式新媒体互动表演《只缘身在纸山中》……如今,泾县全域正加快推动宣纸产业与红色文旅、节庆等跨界融合,激活古老非遗新活力;发布“纸墨古镇·红色记忆研学”旅游线路,将当地重要革命旧址、宣纸文化园等文旅地标串珠成链,使非遗探索与红色文化巡礼紧密结合。

今日云岭,叶挺桥静卧如初,叶子河水流淙淙。当年《抗敌报》上憧憬的“独立自由幸福新中国”已成为现实。红色记忆已融入皖南的青山绿水,在一张宣纸、一口锅巴、一首红歌中代代延续。

作者:张强 付敏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