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中正学院教师出席研讨会 探讨华文数学教学转型

时间:2025-7-31 15:18 0 29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标题:中正学院教师应邀“咱侬研讨会” 剖析华文数学教育与教学转型契机

菲律宾中正学院讯:2025年7月10日至12日,由“咱侬文化协会”主办“第三届咱侬研讨会”于马尼拉王城区(Intramuros)的“华裔文化传统中心Kaisa Heritage Center”隆重举行。研讨会聚集东南亚华人社群之文化工作者、教育者及青年代表,共同探讨语言传承、教育创新与文化韧性等议题。

本校两位资深教师应邀担任主讲者,发表专题演讲,分享华校教学经验与教育的时代变迁,引发与会者高度关注与热烈回响。

华校中文数学的危机与转机——蔡景选老师

7月11日(星期五),本校中文部数学主任蔡景选老师以《“唐人区”华校的数学教育现状》为题,深入剖析菲律宾华文数学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因应之道。

演讲开场,蔡老师巧妙运用“咱侬话”(Lannang-Ue,菲华闽南语)带领与会者重温数字、几何图形与数学符号,示范如何透过方言协助记忆乘法表,引人入胜,现场互动热络。他指出,本校中正学院至今仍坚持开设华校传统三大科目——中文、综合与数学,并与时俱进革新教法:从过去手写教案、黑板板书,转向运用PPT动画、AI演示及智能互动白板,使抽象数学概念可视化,测验亦全面数位化。

然而,蔡老师直言当前华文数学教育正面临“双重消亡”危机:一方面,兼具语言能力(闽南语或华语)与数学专业的师资极度稀缺;另一方面,菲国学生整体数学素养普遍落后于东盟邻国(引用 Maria Cynthia Bautista 与 Mark Vincent Aranas 研究数据)。他以“维恩图”形象说明理想师资需兼具语言与学科素养,并呼吁华社重视的“1+2+1 华文师资培育计划”中应纳入数学专业课程,方能维系华校数学教育的延续与发展。

教学转型从“听话”走向“对话”——施明君老师

7月12日(星期六),本校拥有四十年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施明君老师,以《时代变迁下的教育风景》为题发表专题演讲,深刻对比世代学生的学习特质与教学策略的演变。

施明君老师以自身桃李芬芳的经历开场,感性分享学生回校告知“老师,我也成为教师了”的欣慰。她指出,早期学生具“尊师重道”特质,视抄写背诵为自然;而当今数位世代学生则倾向批判思考,常追问“为何要这样学?”强调此非叛逆,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表现。

面对学生注意力碎片化、娱乐数位化的现状,施老师示范如何将“打地鼠游戏”、Wordwall 互动平台融入语文教学,提升学习动机与课堂参与,并主张教师角色应从“知识权威”转型为“学习引导者”。她以“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作结,鼓励教育工作者持续调整教学思维,在新旧交替中开创希望之路。

研讨会彰显文化传承使命

本次研讨会不仅呈现菲华教育者对语言与学科教学的深刻反思,更突显“咱侬”社群在全球化下的文化韧性。中正学院两位教师的实践经验分享,为面对在师资断层与数位冲击中的华校教育指明可遵循路径,获得与会者高度肯定。

Lannang Symposium Jeffrey and Connie.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