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来菲半年,我重新认识了“绑架”这个词

时间:2025-7-15 17:19 0 22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布眠月

【菲龙网专稿】凌晨刷到《菲龙网》公众号的新闻:菲律宾警方刚救出一名被绑的中国商人,12名嫌犯落网,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菲律宾人。睡意瞬间消失。来菲律宾工作刚半年,这种“某某被绑”的消息,已从最初朋友圈的骇人听闻,变成了微信群隔三差五的哀叹背景音。

绑架,已成为一门产业化的“黑色生意”

起初听闻“绑架产业”,还以为是夸张说法。但半年观察和听闻,却让我不得不信——它已运作得如一条高效、冷酷的生产线。

- 分工明确,链条完整: 有专门的“业务员”紧盯目标——尤其是在菲经商、工作的华人;有“运营团队”提供藏匿点、车辆,甚至真假难辨的制服;有“客服组”负责与家属谈判勒索,甚至配备会讲中文的“心理安抚师”来稳定人质情绪。


- 警匪勾结,触目惊心: 最令人心寒的是“警察”角色的深度卷入。嫌犯或伪装警察,或干脆就是“本色出演”。菲律宾内政部长阿巴洛斯2024年就公开承认警方内部涉案,不乏高级警官。也就是说,我们缴纳的税金,竟在供养掏自己腰包的绑匪!


- 规模膨胀,赎金惊人: 根据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菲律宾绑架案达92起,同比增长近30%。2024年针对华人的案件更暴增40%,赎金总额高达数亿美元。2025年刚过半,13起绑架案中就有8名中国受害者。这绝非零星个案,而是系统性风险。

朋友曾开玩笑:“你一个工薪族,一年工资还不够绑匪起步价,怕啥?”我苦笑:“他们搞‘团购’,三单起绑,我怕凑人头。”虽是戏言,却折射出在菲华人普遍的隐忧。

绑匪的逻辑简单粗暴:华人“钱多”(或显得有钱)、社会支持弱、信息相对闭塞,且重情面怕事,往往选择破财消灾而不报警——这成了滋养犯罪的温床。

连菲律宾警方都承认:犯罪分子选择在高级餐厅、公寓区甚至保全森严的酒店门口下手,就是在试探执法边界,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国家的边界,其实很“软”。

挣扎与无力:应对的困境

面对严峻形势,并非毫无行动。华人社团在“钢铁大王”郭从愿惨遭撕票后,三十多家联合发声,强烈要求政府彻查、改革执法体系、终结“免罚文化”。中国驻菲使馆也持续发布安全提醒,介入个案协调。

菲政府则推出了一些象征性举措:撤职个别官员、成立联合打击小组、与华商建立合作机制。然而,这些努力在庞大的犯罪产业和系统性问题面前,犹如雨季里用塑料袋接水——聊胜于无,远非治本之策。

作为刚来半年的普通打工人,我的应对苍白而被动:出门加倍警惕、藏好住址、社交媒体近乎停更、压缩社交圈、减少非必要外出……核心就是让自己“隐形”,祈祷别进入绑匪的视线。这种如履薄冰的生活状态,与当初来菲寻求发展的憧憬,相去甚远。

绑架阴影正吞噬着菲律宾的营商环境与国际声誉。投资者却步,游客退潮,媒体唱衰,中菲政府间互信也遭遇严峻考验。若连公民基本安全都无法保障,其他领域的合作恐成空中楼阁。这片土地需要在动荡中重拾秩序,我们这些在此奋斗的普通人,更渴望在不安中寻回一丝久违的安全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