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苦了商家累了骑手,平台补贴不能只为“出风头”

时间:2025-7-10 09:35 0 11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据上游新闻消息,近日,一场由淘宝闪购引发、多个平台参与的外卖“补贴大战”在社交网络刷屏,不少网友晒出“一杯奶茶到手不到3元”“一顿大餐只花6块”的“战果”。平台“撒券”补贴,让三米长的订单小票、过千的订单号成为新一轮外卖“奇观”。短时间内订单如海啸般涌来,平台数据指数级增长,在流量与热搜的背后,也有不少参与者在默默承受着这场“狂欢”带来的代价,背后产业链每个环节也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上游新闻:《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到底谁在买单?》)
这场“补贴”大战,源自各平台对即时零售市场的新一轮争夺,目标是通过短期高频补贴诱导用户产生路径依赖。当下,即时零售正从满足餐饮需求,迅速扩展至覆盖生活全场景,其“快”与“省”的核心体验,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电商与线下零售的边界。可以预见,不断增加补贴频次、持续扩张补贴品类、发力提升供应链效率,将成为未来各大平台竞争的主要方向。消费者以及能快速适应这一新渠道生态的品牌商家将是最大受益者。
平台投入的确起到了做大蛋糕的效果,但也要看到仓促开打的闪击战尚有不足:部分商家“被”参与,免单过多易致浪费,外卖骑手没直接补贴只能“跑单堆量”。
平台开战,消费者第一个“躺赢”。几块钱一杯奶茶、咖啡,下单即可得。有网友感叹:“冰箱塞爆了”“喝不动了”,消费者们从调侃“加入商战”,到戏谑自己“血糖都升高了”。虽然在平台补贴下,消费情绪释放,但0元购,加上人山人海的门店,很容易让顾客在下单之后放弃取货。因为单子太多跑不过来,有的货品更是直接“无骑手接单”。消费者喝不动、外卖员送不了,于是有不少店铺打烊后晒出“大战”后被丢弃的、完全未开封过的食品,如此浪费显然值得多方反思。
消费者疯狂“薅羊毛”,短时间内的爆单,反馈到商户端的体验并不一样。某大型连锁品牌咖啡店表示,单杯利润虽降,但巨大销量却显著推高了整体营收与总利润,并且可以增加与消费者触达的机会。可对于供应能力有限的单个小店来说,无法短时间提高供应量,利润还变薄,显然会影响收入。记者采访到的一家牛肉面馆老板就表示,为了迎合平台价格策略,不得不在菜品分量上做“妥协”(减量),“不这么做,根本撑不起高频订单的成本。”不少网友就发现,平时自己爱点餐的一些小店在补贴期内选择暂时关店。由此看来,这场补贴大战,部分商家只能图个热闹,其分担的压力仍大,如果补贴战持续打下去,连锁店尚可支撑,单体店、小店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被挤压,行业可持续性发展有待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连接商户和消费者的骑手,其实也并未从这场大战中获得更多收益。宁波一位骑手驿站负责人表示,“订单量确实涨了50%左右,但收入远未到翻倍的程度。平台这轮补贴更多是面向消费者,骑手端没有直接补贴。”骑手只能靠“跑单堆量”,强度上来了,但单价仍是原来的单价。此外,平台对骑手端派单系统的调度,也加剧了其工作负荷。当这种稳定运行机制与百亿补贴活动发生碰撞,就出现骑手进店做饮料的“奇观”。
在新一轮争夺战中,谁赢、谁输,还远远未到下结论的时候,一场关键战役的数据不意味着平台方的全部能力,更像是双方“秀肌肉”的动作。平台靠补贴“出风头”,却苦了部分商家,也累了不少骑手,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我们乐见平台竞争给消费者让利,但未来竞争的关键,不仅在于扩大市场规模,更在于把握平衡。除了让消费者得实惠,更要让商家有利润,让骑手增收入。光凭一次次撒优惠劵,平台不一定能留住爱观望的消费者。这场极限压力测试过后,反思声音不断涌现,也提醒各大平台,注意优化活动机制,引导理性消费,避免疯狂浪费,防止商家和骑手“被”参与。在合规的框架下,希望平台引流大战,能赛出更健康的生态、更有韧性的供应链、更有责任感的企业担当。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