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共同搭建希中文明互鉴的桥梁”

时间:2025-7-3 09:56 0 9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嘉宾参观“开启东西文明互鉴之门”主题展览。

达娜厄·马兰古摄

盛夏时节的爱琴海之畔,阳光明媚,清风微拂。近日,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新址交接仪式。希腊帕特雷大学战略国际化与对外合作副校长迪奥尼修斯·曼察维诺斯祝贺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新办公场所启用,认为希中文明交往源远流长,双方相知相亲,为加强人文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肩负着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与互鉴的重要使命”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是在希腊设立的第一所来自亚洲国家的古典文明研究机构,旨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中国学界对希腊各时期文明以及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深入研究,推动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指出,在雅典设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为中希两国和世界各国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
“希中两国同为文明古国,虽历经诸多挑战,但始终致力于维护和平与稳定。”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在交接仪式上表示,近年来,希中经济合作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成为希中精神文明的纽带和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之一。当前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肩负着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与互鉴的重要使命”。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院长李新伟表示,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新址启用,将为中外学者开展长期合作与深入研究提供坚实依托。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与希腊高校和各国在雅典设立的古典研究机构积极联系和互动,并取得希腊政府的考古资质授权。“我们力争尽早启动由中方机构主导的发掘项目,并计划选派中国青年学者参与实训、推广中国的考古技术,加强中华文明在希腊以及西方的传播,在世界古典学研究中发出中国声音。”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学术意义上的尝试,也是文明对话方式的一种突破。
希腊塞萨利大学水下考古学副教授乔治·库茨索夫拉基斯对两国在联合考古领域的合作充满期待。他表示,尽管希腊在水下考古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因海域广阔,仍存在大量未被探明的沉船。他强调,系统性地记录和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些历史上贸易和航运频繁却尚未深入勘探的区域,依然是希腊水下考古的重要任务。“考虑到专业力量有限,国际合作尤为重要。”
“东西方文明互鉴最生动、最具象的体现”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迁往新址的当天还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在院内的草坪上,“开启东西文明互鉴之门”主题展览以时间为脉络,将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并置展开。从造型独特的妇好墓青铜鸮尊复制件到希腊神庙浮雕的图像,再到三星堆遗址的新近考古成果,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长河中的两大文明。
青海泉沟一号墓出土的吐蕃时期复杂王冠的首次完整修复;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唐代陶质龙首建筑构件;基于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合金技术研究成果;植物考古证实中国本土葡萄属植物资源数千年来的持续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发布了4项最新成果,展现了中国考古学界在跨学科融合与技术创新上的持续突破。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深度互鉴,也向希腊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国考古独特的研究阐释和历史解读视角。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展览、联络与教育部负责人玛利亚·特尔祖迪表示,该博物馆近年来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在展览策划、数字化合作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成为东西方文明互鉴最生动、最具象的体现”。她表示,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愿为推动希中在科学研究与文化交流领域的深入合作持续贡献力量。
仪式后举办“古典文明中的人权智慧”研讨会,旨在从文明互鉴视角深入探讨古典文明中蕴含的人权智慧,为当今世界人权保障提供启示与借鉴。希腊常驻联合国前副代表狄奥尼修斯·卡拉姆夫雷佐斯表示,古代希腊和中国关于人权概念有着相近的理解:“古代中国形成的以人为本、以德服人等重要价值观,与现代的人权价值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为全球人权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球文明倡议为不同文明加强对话沟通、互学互鉴指明了方向”
近来中希文化交流活动丰富。6月10日首个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当天,“古都文明对话”交流活动在雅典举办;6月14日,以“文明与和平:从帕特农神庙到圆明园”为主题的“古都文明对话”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希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齐聚一堂,溯源文明根脉,共议百年变局下的文化担当,探讨古老文明在当代的传承创新与对话价值。
希腊前外长、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际秩序独立专家卡特鲁加洛斯对不同文明间对话交流有着深刻认识:“前不久联合国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我参与了其中的一些主题活动。世界是多元的,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促进各种形式的对话。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不同文明加强对话沟通、互学互鉴指明了方向,我们今后应为更好地落实这一倡议不断努力。”
希腊国际关系学者佩拉吉娅·卡帕西奥塔基表示,希腊和中国的哲学先贤对和谐、道德等社会议题有着相似的理解。当前,面对不断增加的全球性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协调,更好地拥抱文明多样性,推动跨领域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弥合文化隔阂,倡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这是真正的文明宣言。”
帕特雷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希方理事会副主任帕夫洛斯·康托斯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专著即将出版中文版,他也将前往中国与读者交流。他表示,中国和希腊都是文明古国,双方过去需要借助第三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来了解对方国家的文明,目前两国学者正在共同努力改变这一现象,“随着我的作品在中国出版,我希望中国读者可以了解希腊学者对本国先贤的看法,也期待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帮助希腊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文明。”
作为促进希中民心相通的重要机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各项成果也在稳步推进。康托斯表示,由双方理事单位——帕特雷大学和中国西南大学联合开设的中国—希腊文明比较国际联合硕士项目已经开展第三期招生,首届学生即将毕业,成为理解东西方两大文明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纽带。他表示:“期待帕特雷大学与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未来同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深化合作,共同搭建希中文明互鉴的桥梁。”
(人民日报雅典7月2日电 人民日报记者 谢亚宏)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3日02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