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5上合组织国家媒体合作论坛上的嘉宾。
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
2025上合组织国家媒体合作论坛的嘉宾正在做笔记。
人民日报记者 张武军摄
2025上合组织国家媒体对话会现场。
人民日报记者 张武军摄
建立更加客观公正的信息空间
塔吉克斯坦“Asia-Plus”媒体集团创始人兼总编辑 乌梅德·巴巴哈诺夫
媒体是信息交流与文化沟通的桥梁。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媒体工作者的职业操守、道德准则以及媒体的公信力正面临着挑战。作为媒体工作者,职业操守与道德准则要求我们秉持准确、真实的原则,既尊重真相也尊重受众。
10年来,类似今天这样的地区性媒体论坛持续为媒体工作者提供对话交流平台。媒体工作者齐聚一堂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加强媒体交流合作,建立更加客观公正的信息空间。
时至今日,实现这些目标仍需我们继续努力。在座各位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彼此之间有很大差异。但我们肩负着共同的使命与职责,那就是帮助受众了解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在良莠不齐的信息海洋中保持理智,共同抵御虚假信息。
刚才我认真听了《共同的家园——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愿景民意调查报告》。我非常认同中方提出的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五个共同家园”的倡议。塔吉克斯坦一直与中国保持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并将两国友好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
以天空为纽带 以航班为信使 以合作为动力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王明远
在全球加快互联互通的历史进程中,航空运输业以天空为纽带、以航班为信使、以合作为动力,为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繁荣未来贡献力量。
构建全球航线网络,打造“空中丝绸之路”。中航集团依托覆盖六大洲的航线网络,面向“一圈六廊五通道”积极构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网络。近年来,中航集团持续拓展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地区国家航线,开通了共建“一带一路”航线68条,覆盖国家29个。其中,新开通北京至阿斯塔纳、明斯克等10条上合组织国家航线,今年还将陆续开通至塔什干、阿拉木图航线,搭建起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交往的空中桥梁。
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打造向西开放新支点。中航集团将新疆作为重要的市场,持续加大运力投入,构建“疆内成网、东西成扇、干支结合、客货并举”的航线网络,提升面向中亚、欧洲的服务能力。中航集团与新疆机场集团深化战略合作,通过推动航线网络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品质提升等举措,助力乌鲁木齐国际枢纽建设,服务新疆向西开放。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美好航空出行体验。中航集团致力于打造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航空服务,以保证航空安全为基石,保障旅客出行、货主交运安心放心;以航旅为文化载体,在客舱内饰、机上娱乐等融入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媒体肩负推进民心相通的重任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社长 阿卜杜赛义德·库奇莫夫
乌兹别克斯坦将上合组织视为开放互利的合作机制、重要的多边合作平台。上合组织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国际社会赢得了良好声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媒体工作者功不可没。
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高度互信,坚定不移发展双边关系。我们视中国为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乌中在各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给乌兹别克斯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文化在乌兹别克斯坦受到广泛欢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小学生对了解中国文化和学习汉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塔什干和撒马尔罕开设了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部分高校设立了汉语中心,很多年轻人到中国高校留学。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部分高校开设了乌兹别克语课程。乌中互免签证协定将于今年6月1日生效,这一举措必将促使两国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公共媒体在多边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了广阔的信息空间。各位媒体同仁肩负着推进民心相通的重任,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我们日益加强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合作,必将为上合组织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让道路与桥梁成为共同发展的纽带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 刘 翔
作为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交集团已经与15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合作。中交集团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上合组织发展进程,聚焦互联互通,坚持绿色发展,促进文明交融。
共享世界发展机遇。中交集团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投资建设3000多个项目,修建公路超1.3万公里、桥梁200余座、重点港口150多个,成为推动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力量。
共守地球生命家园。中交集团始终坚持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在哈萨克斯坦图尔古孙水电站项目、柬埔寨金港高速项目、沙特阿拉伯红海开发项目、新疆天山胜利隧道项目中,将绿色发展贯穿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全过程。
共绘相知相亲画卷。中交集团在全球范围开展“中交助梦”责任行动,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地开展“中国书架”“中文工坊”文化交流,在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开展“大美高速通达幸福”开放日等活动,在巴基斯坦将当地小学扩建为中小学一体化学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未来,中交集团将继续秉持丝路精神,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让建设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成为促进共同发展的纽带。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为共同家园作贡献
俄罗斯《劳动报》副总编辑 瓦西里·休罗夫
“比较出真知”这句话我非常欣赏。我有幸目睹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能够进行纵向比较。
我初到中国是在1990年,当时我们《劳动报》记者参观了河北、江苏的工业和农业企业,还到访了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坚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汽车交通还不够发达,早晨自行车川流不息的景象令我难忘。
再度与中国结缘,已是2018年。我来到浙江杭州,这里已是另一番模样。城市里高楼林立,拥有现代化的机场、港口,快捷的高速公路、高铁及便利的空运。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这充分表明,中国人民不仅能够吸收外国的优秀经验,而且能够发展和完善这些经验。
参加此次上合组织国家媒体合作论坛,是我第三次来到中国。上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本身就表明中国已经成为思想的创造者,能够将各国团结在有发展潜力的合作项目中,这对当今世界尤其重要。
在2024年的“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的共同家园。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建设这样一个共同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持续为全球能源治理变革贡献力量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姚 焕
中国电建积极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上合组织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家园。中国电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在11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执行项目合同3700余份,在10余个上合组织国家承建电力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超过10吉瓦,新能源投产装机规模超过100万千瓦,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为全球能源治理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打造共同繁荣的合作家园。中国电建致力推动上合组织国家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不断发展,牵头成立“国际新能源解决方案平台INES”,负责开展中国—哈萨克斯坦等10余个能源技术合作,牵头或参与编译可再生能源行业标准1200余项,形成系列研究产品,持续巩固和深化与各国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同筑美美与共的人文家园。中国电建坚定不移推进属地化运营,雇用的乌兹别克斯坦当地员工占比超过70%,为塔吉克斯坦培养一大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注重融入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塔吉克斯坦捐建3所学校,与乌兹别克斯坦当地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备忘录,推动人文交流的“同心圆”越绘越大、民心相通的“朋友圈”越来越广。
媒体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扇窗、一座桥
伊朗《德黑兰时报》总编辑 穆罕默德·萨菲
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联系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我们却一度依赖西方媒体的报道来了解彼此。受意识形态影响,西方媒体时常从怀疑甚至敌对的角度来报道非西方国家。他们的报道忽略客观事实,充满刻板印象。这不利于我们相互理解、彼此合作。
媒体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扇窗、一座桥。媒体不仅要让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更要让读者感同身受。媒体应当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促进各国人民相互共情、彼此关爱。而扭曲事实的媒体则在人心之间筑起高墙,使弱势群体保持沉默。在很多国际问题上,部分西方主流媒体采用转移视线或扭曲事实的报道方式。
基础设施差距较大、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媒体合作相对有限,以及西方软实力的长期主导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消除这一现象,需要上合组织国家媒体继续合作,加强互联互通。首先,可以建设强大的地区媒体网络,促进上合组织国家间媒体机构与工作者的直接交流合作,并建立定期对话机制。其次,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翻译技术来克服语言沟通障碍。最后,我们需要遵循相同的媒体道德准则,强调报道的准确性、平衡度,共同抵制虚假信息。这将有助于加深上合组织成员内部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做好国际传播,要追求真实、传播美好
新疆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石 锋
在媒体融合创新的时代,我们创新方式,生产更多融媒产品,努力讲好中国新疆故事。
我们坚信,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技术如何迭代、身处哪个地方,作为新闻工作者,做好国际传播,要追求真实、传播美好。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和媒体,罔顾事实、造谣抹黑新疆,完全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为此,我们《InXinjiang》视频栏目采访了40多个国家的近100位外籍人士。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巴斯托市市长保罗·考特尼来到新疆后,直言被一些报道欺骗了,“新疆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再如,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到访新疆后,呼吁大家来这里实地看看……
这些“反转”一再说明,恪守真实、力求客观有多么重要,这理应是我们媒体人在当下国际舆论场中应有的道义与担当。
关于传播美好,故事也讲不完。今年2月,我们开展了“网红新疆四季行”活动,偶遇了被新疆阿勒泰的粉雪深深吸引的俄罗斯滑雪教练玛丽娜。“我每天都会向世界各地的学员分享照片,呼吁他们来体验这片纯净的雪域。”玛丽娜说。
在新疆,美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记录这些真实的瞬间,传播这些美好的故事,是我们媒体人的使命与追求。
架起心与心的桥梁,绘制文明互鉴的新画卷
新疆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 石 磊
我们愿意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媒体一道,在先进技术赋能国际传播、促进文明对话交流方面进行更积极的探索与合作。
一是加强内容共创,消除误会偏见。国际舆论场中,一些人试图给新疆贴上“冲突”“压迫”的标签。单纯的事实澄清难以打破固有认知壁垒,必须用技术重构叙事逻辑。我们希望可以与各国加强远程协作,通过互联网完成选题策划、素材共享与剪辑合成,实现报道素材的全程可追溯。
二是加强内容分享,推动文化交流。我们策划推出音乐综艺节目《今天谁在录音棚》,邀请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歌手共同参与录制,舞蹈类节目《新民族舞大会》邀请俄罗斯、日本舞者同台竞技。我们希望与各国媒体加强节目交流,以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三是加强技术合作,提升传播质效。生成式人工智能、5G和4K超高清制作等新技术新应用正在深刻推进媒体变革。去年以来,新疆广播电视台4K·5G超高清转播车等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在4K超高清节目制作转播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我们希望与各国媒体一道,共同探索先进技术在新闻报道、节目生产中的有效转化。
新疆有句谚语:“不是所有远方都需要跋涉,只要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应成为价值的塑造者。让我们以技术为笔、以真诚为墨,绘制文明互鉴的新画卷。
(人民日报记者李明、郭玥、章凯风、何昭宇、张晓东、郑琪、李博文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7日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