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拉美民众对华好感度缘何不断提升?(环球热点)

时间:2025-5-17 18:38 0 4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月二十六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举办的第四十一届国际贸易博览会上,人们参观中国馆展位。

新华社记者 许咏政摄

据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委托进行的一份民调显示,拉美民众对于中国的好感度正在迅速提升。在进行调查的大多数地方,中国被认为是更为可靠的贸易伙伴、更有礼貌的大国。
民调结果折射着中国与拉美国家相向而行的合作大潮。本报记者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岳云霞、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长孙岩峰,解读中国与拉美经贸相连、民心相通的合作经验和发展前景。
■ 拉美民心相通有何基础?
“拉美民众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发展实力有了更切身的了解”
【观察】
据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报道,在一份在巴西、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进行的新民调中,有近70%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受访者以及60%的委内瑞拉受访者表示中国在他们国家的受欢迎程度正在增加。3国受访者都认为,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贸易做法更加公平、透明,中国更尊重他们。
5月15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解读】
孙岩峰: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拉美民众通过社交媒体直接看到、听到中国的真实故事,打破之前由欧美主流媒体构建的信息壁垒。拉美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更加真实,评价更加积极。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提出三大全球倡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中发出代表全球南方国家的强音,获得拉美国家更多理解和认可。此外,随着中拉经贸联系加强,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5G设备等中国企业的优质产品走入拉美寻常百姓家,让拉美民众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发展实力有了更切身的了解,提升拉美民众对中国好感度。
岳云霞:中华文明与拉美地区的古印第安文明都属地球上最古老的文明。中拉交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拉美许多国家,华裔是较早移民当地的种族之一,中拉之间具有悠久的交往历史和平等对话的文化渊源。近代以来,中国和拉美国家都属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主张和发展诉求方面具有价值共振,也在文明交往上有天然的亲近性。
如今,在人文交流方面,中拉合作积累了许多独特经验。以孔子学院为例,拉美国家目前有40余家孔子学院和10余个孔子课堂,深受拉美民众欢迎,在许多地方孔子学院出现排队申请入学的火热场景。中国与拉美国家共同举办文学、影视、旅游、学术研究等多领域交流活动,增强拉美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可,促进彼此互信和相互吸引力。
■ 中拉经贸合作有何特点?
“呈现向更宽领域、更高质量、更深合作发展的趋势”
【观察】
从拉美到中国,智利车厘子、厄瓜多尔白虾、阿根廷红虾端上中国千家万户的餐桌,巴西咖啡进入中国的咖啡连锁店,厄瓜多尔玫瑰、哥伦比亚绣球、秘鲁朱顶红等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鲜花也持续走俏;从中国到拉美,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巴西的大街小巷,中国制作的微短剧成为拉美民众茶余饭后的娱乐“口粮”,中国智能手机收获越来越多拉美粉丝……中拉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也刻画了双方民间往来的深层肌理。
目前,中国已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秘鲁和智利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拉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实施20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造了上百万个就业岗位。
【解读】
岳云霞:当前,中拉经贸合作呈现数量与质量共提升、深度与广度齐跃进的特点。一方面,中拉贸易规模在本世纪实现40多倍增长,贸易产品数量、种类增加,贸易日渐多元化,投资规模上升迅速。另一方面,中国与拉美在基础设施合作、金融合作方面进展显著,中拉基础设施合作与融资联动发展,一定程度缓解了拉美国家在国际信用评级较低、海外融资困难方面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在拉美地区表现良好,中拉金融领域合作为双方共同发展提供金融“血液”。
孙岩峰:当前,中拉经贸合作呈现向更宽领域、更高质量、更深合作发展的趋势。在合作领域方面,中拉货物贸易从传统的农业产品,向半导体、光伏、电子设备等高科技产品拓展,经贸合作从贸易拓展到投资,如长城、比亚迪、广汽等中国汽车企业在巴西投资建厂。在合作质量方面,中拉间高科技合作不断深入,在卫星、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技术正在帮助更多拉美国家打破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在合作深度方面,中国正全方位助力拉美国家的发展战略,如中国、秘鲁合作建设的钱凯港,帮助秘鲁加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并加强中国、秘鲁的物流高度对接;巴西高度重视中巴合作进行两洋铁路建设。这些中拉深度合作案例也是中拉政治高度互信、互利共赢发展的直接体现。
■ 中拉何以持续相向而行?
“符合双方发展诉求,具有天然的合作黏性”
【观察】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期间,哥伦比亚正式加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推动中哥合作提质升级。“在中哥建交45周年之际,哥伦比亚正式加入‘一带一路’这一覆盖基础设施、贸易和投资等多领域的重大倡议。”古巴拉美社报道称。报道援引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话称:“中国是多元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彼此关系,共同前进。”
【解读】
孙岩峰:中拉合作日渐紧密,符合双方发展诉求,具有天然的合作黏性。从拉美国家的视角来看,近年来,拉美国家面临着各自的发展瓶颈,迫切希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更高地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多国都提出再工业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科技创新等发展战略。在内外部因素的驱动下,拉美国家日渐认识到,中国是拉美实现经济突破的重要机遇。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中国一直以来将全球南方国家视作对外合作的重要对象,近年来不断加强与新兴市场的合作力度。拉美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经济总量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购买力较强、与中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与中国经贸合作资源丰富。对中国来说,拉美可以提供长期、稳定、安全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供应,中国能向拉美市场输送优质制造业产品、开展基建合作。拉美既是中国战略资源的供应地,也是经贸往来的理想市场。
岳云霞:会议期间通过的《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和《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为中拉中长期合作指明方向。
未来,中拉合作将更加着力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新兴领域,融入拉美国家再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浪潮,继续保持深度、广泛且正向溢出的合作关系。随着中拉民众间的彼此了解和认同不断加深,中国的发展经验将给拉美国家提供重要借鉴,中拉民众对彼此的了解和喜爱将为中拉合作夯实民意基础,注入更强生命力和民间活力。(本报记者 高 乔)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17日 第 06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