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铁砂掌”炒出龙井香(追梦路上)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65104
主题
65556
回复
85184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46
“让青春扎根大地接上地气”(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0/38
人形机器人在“浙”崛起(“融”观中国)
0/29
养老护理员落“沪”记(体验·民生一线观察)
0/27
凡人微光|给妈妈的爱
0/153
今日(5月9日)汇率
0/50
李黎明:海派绒线编结如何“织就”世界级时尚?
0/48
业界人士热议:文旅行业将率先拥抱人工智能
0/48
(经济观察)从“中国游”到“中国购” 中国消费现新引力
0/44
评论:共享两岸风光之美 旅游交流不应设限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铁砂掌”炒出龙井香(追梦路上)
时间:2025-5-9 10:40
0
15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樊生华正在炒制茶叶。
章勇涛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桐坞村,茶山青翠,茶香满园。正是茶叶采摘、上市的季节,采茶工穿梭于茶海间,随着一阵阵指尖翻飞,鲜嫩的芽叶装满了竹篓。
和大家一起采完茶,60多岁的炒茶师樊生华又开始做炒茶前的准备。炒锅多少度合适?雨天采下的茶青如何处理?樊生华在直播镜头前一边炒茶一边讲解。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称于世。桐坞村是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之一,樊生华自幼生活在这里,采茶、炒茶50多年,如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自小,樊生华就跟着父亲打下手,耳濡目染中,十几岁就学会了炒茶。他还记得,父亲第一次将自己的手按在滚烫的炒茶锅里,他吓得把手缩了回去。炒茶半个世纪,樊生华练就了一双“铁砂掌”——双手骨节比普通人粗大,手掌也更厚实,手心布满粗糙发黑的老茧。
西湖龙井品质好,对制作技艺当然要求严苛。采摘下来的鲜叶,在2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经过手掌与茶叶千万次的磋磨,方才淬炼出独特的味道。炒制出一斤公认的好茶,一般需要5个小时,尤其考验炒茶人的性子。
看樊生华炒茶,是一种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将嫩绿光润的龙井茶叶倒进光亮的铁锅,双手在锅中揉搓,炒茶便开始了。根据青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樊生华不时从锅里抓起茶叶,再轻轻抖落。鲜茶逐渐成团,清新的龙井茶香弥漫开来。“茶叶好不好喝,和揉捻有很大关系,必须把握好手上力度的轻重。”樊生华说。
在樊生华的记忆里,小时候家家户户一口锅,全手工炒茶是必备技能。如今,机器制茶盛行,手工炒茶的人越来越少。樊生华觉得,虽然机器制茶能保持标准的口味和质量,也更省事,但手炒的茶,香味更浓郁持久,口感也更甘醇。
为了让这项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樊生华多年来广收弟子,还通过在职业学校讲课、给茶农培训授课等方式,分享经验心得。他说:“有人来学艺,是我最开心的事。只要他们肯学习、能吃苦,我就毫无保留地教。”
近几年,樊生华在社交媒体上开了账号,拍起了短视频,还成立了工作室。团队中负责直播、电商、宣传推广的,基本是年轻人。与此同时,他坚持自己打理茶园,忙碌在种茶、炒茶一线。“我要用我这双手,把传统技艺交到年轻人手里。”樊生华说,传承好茶文化,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记者 窦 皓)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9日07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