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中华书简”背后的建造智慧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64825
主题
65277
回复
84887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38
“五一”假期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
0/39
东海崛起“指尖经济”,穿戴甲闯出新赛道
0/25
中国味道丰富欧洲农食产品市场
0/29
2025阿拉伯旅游展聚焦加强互联互通
0/29
探索德国柏林创新社区的孵化“密码”(国际视点)
0/26
日本:百年老店陷入倒闭潮
0/26
中国美国商会:近半美企将中国列为主要投资目的地
0/24
织就非中友好的同心结(环球走笔)
0/23
外媒:中国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中华书简”背后的建造智慧
时间:2025-5-6 13:22
0
41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国馆外观如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
馆内展出的三星堆文物复制品等展品。
馆内大屏用汉、日、英三种语言欢迎各国游客。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走进日本大阪梦洲世博园区,中国馆如一卷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静静矗立其中。由于中国“五一”假期与日本黄金周部分日期重叠,来馆游客最近明显增多,中国馆开启满负荷接待模式,排队入馆的游客队伍绕了好几个弯。
占地3509平方米的中国馆,是大阪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建筑主体钢结构构件超3700件。从2024年2月开工,到2025年3月底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再到上个月正式开馆,中国馆率先通过各项许可验收,建出了“中国速度”、展现了“中国质量”。
据了解,中国馆将开放至10月13日。这座“中华书简”如何建成?背后有哪些故事?记者专访了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全过程咨询及参建团队。
“绿”,提供中国方案
选用竹简板等环保建材,建筑更加节能实用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围绕的主题是‘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项目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运营,都坚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的原则,推进废弃物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院长、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总负责人孙建超说。
建材环保。竹子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元素,也是可再生建筑材料,具有生长周期短、易降解、传热系数低等优点,是中国馆的绝对“主角”。
孙建超介绍,中国馆采用竹简墙体,并在外侧设计了间距约1.2米的78组格栅柱廊,如同竹帘一般,营造东方园林的意境。这样不仅丰富了空间体验,还能起到一定的隔热、降噪作用,实现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建造可逆。考虑到后期拆除的便利性,中国馆采用了装配式可逆化建造设计,钢结构、竹简外墙、屋面阳光板等重要构件材料在国内采购生产,分批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式安装。
“这种建造方式采用全螺栓连接,而不是传统的焊接,可以减少施工产生的废弃物,也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建设工期可缩短20天左右。”孙建超介绍。
建筑节能。一方面,屋面采用轻透阳光板,增加自然光引入;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气流组织、采用智能照明和节能电梯等,减少能源消耗。
孙建超告诉记者,为了贴合中国馆曲面屋顶的效果,270多块阳光板具有一定柔性,进行拼接还得确保防水、抗风等安全性能。他们进行了多次加压淋水试验,并在屋面下方增设排水沟,通过檩条高差将水“倒出”室外,疏堵结合。
“韵”,镌刻中国印记
展陈融入建筑,释放中华文化魅力
中国馆内,一边是从天花板蜿蜒而下的“文字长河”,展现汉字演变历程;一边是“蛟龙”号深潜体验舱、珍贵月壤样品等展项,呈现中国创新实践,亦古亦今。
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德不孤,必有邻”,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馆的外立面竹简,以金、篆、隶、行、楷5种字体镌刻119句名篇,涵盖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项目团队将书法艺术呈现在竹简外墙,内部空间结构则以8组弧形竹简为展陈载体,借用坡道将“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串联在一起,疏密有致、明暗有度。
“设计理念上,我们希望摒弃传统的封闭式‘黑盒子’展馆,让展陈在建筑内、建筑在展陈中,二者融为一体。”孙建超说,中国馆设计的西庭院曲径通幽,与世博园区的静谧花园对望,让观众在游览中与自然对话,体验“天人合一”的中华文明鲜明特色。
深烙中国印记的不止于此:象征天圆地方的大圆盘上,敦煌艺术神韵融入二十四节气循环往复的自然律动;虚拟技术与实景结合的田园画卷中,世界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耕织图》,在四季变化中描绘农家的田园生活场景,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强烈的中国元素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新”,凝聚中国智慧
建造采用新技术,展陈提供新体验
中国馆以“中华书简”为设计灵感,外观与内部结构存在许多不规则的流线型形态,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难以适配。为此,项目建设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展现了中国建造的智慧与实力。
设计方面,通过多专业协同,运用参数化建模与三维结构分析技术,对节点构造、曲面定位、幕墙翘曲等复杂问题开展系统建模与精细论证,确保结构安全、造型精准。
中建五洲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中国馆的钢结构制作、预组装等施工,总工程师段永军告诉记者,展馆主结构以大直径圆管柱为支撑,总用钢量约1116吨,多处不同曲度的弯扭构件和复杂节点带来挑战。
如何攻克?先是确保构件尺寸精准。“钢板是平的,为了弯扭出设计所需造型,我们要制作专用工装夹具,进行构件仿形,再结合相应设备将钢板顶压贴合到夹具上。”段永军说,他们还应用了三维扫描技术,提前核查构件尺寸,将偏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如何确保构件安装到位?相比横平竖直的建筑施工,中国馆构件造型各异且数量多,前后、左右、高低位置各不相同。段永军介绍,项目团队结合空间定位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构件编码及方向标识,区分不同位置的安装要求,有的复杂构件甚至需要定位十几个吊装点。
为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中国建研院原创研发了中国馆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实现建筑材料从生产加工、运输、装配式组装,直至最后拆除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新”,既体现在建造技术上,也体现在展陈体验中。走近中国馆的三星堆文物复制品展柜,观众通过触摸屏,可以360度旋转、放大文物影像,了解其独特构造。“文字展柜的本质是文化传播枢纽,中国馆通过‘情境化引导+智能交互+全龄友好’的创新模式,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孙建超说。
中国馆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设计咨询、材料供应、建筑施工、设备制造等上下游环节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抱团出海”模式,“产业链、供应链完备且稳定,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孙建超说。
以主体结构采用的钢材为例,按照相关要求,需要采用符合日本工业标准的钢材,但如果在日本采购,周期长达六七个月。“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国内有不少大型钢厂都符合日本的钢材生产标准和加工资质,建设周期缩短约一半。”孙建超说,通过绿色低碳、文脉传承、技术突破,中国馆展示了中国建造的强大实力,也让世界看到一个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中国。(记者 丁怡婷)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6日07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华人世界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