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桃花源来了“洋农人”(我在中国·行耕记)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64297
主题
64749
回复
84329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50
请查收,太空漫游指南(瞰前沿)
0/51
“空中的士”飞入现实(探访)
0/45
第十三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开幕
0/47
提前了解,五一假期出行呈现这些新特点
0/45
多措并举力促入境旅游稳步发展
0/45
营商环境“再升级” 民营经济“加速跑”
0/4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降低交通物流成本 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0/47
柬学者展望柬中合作: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双方“钻石六边”将更牢固丨世界观
0/44
瞰中国|新疆昌吉:天山雪峰映春播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桃花源来了“洋农人”(我在中国·行耕记)
时间:2025-4-26 18:57
0
9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跨国创业团第一次下田时的合影。
跨国创业团带领研学团游览状元桥。
跨国创业团带领研学团体验古法豆腐制作流程。
在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管理区白麟洲村,几位外国青年戴上草帽、挽起裤腿,在田间地头开荒耕耘。他们还制作销售非遗米粉,开发乡村研学项目……
前段时间,一档名为《我在中国当农人》的节目在芒果TV播出。节目邀请了6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组成“跨国创业团”,在中国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在多元语言、文化、认知的碰撞下,这些国际新农人发挥所长,探索适合当地的乡村创业新模式,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包容与活力。
“从‘体力活’变‘技术活’”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约1600年前,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尽描世外桃源之美。
“风光无限好”,是跨国创业团成员、美国小伙宋安居对桃花源白麟洲的第一印象。在这个四面环水的江心洲上,村舍炊烟袅袅,渔舟泊岸,山水相依。“与自然相融的美景和宁谧的生活氛围让我着迷,我们白天劳作,晚上散步看星星。”宋安居还惊讶于当地的交通便捷程度,“道路网络四通八达,回归向往的田园生活触手可及!”
参与传统农耕是这些国际青年在白麟洲的“初体验”。他们扛起锄头,在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地中开垦,晚上回到住处已筋疲力尽。慢慢熟稔各项农耕技能后,他们发现,原来当地实际农业生产并没有体验得那么费劲,而是技术含量满满。
在一片水稻试验田之中,这些国际青年结识了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水稻专家吴德志教授,学到了很多稻米生产和农业技术知识。“吴教授团队在中国各地收集稻种,通过在试验田中种植,培育了不少优质稳产的新品种,帮助农民实现粮食增产增量。”来自英国的周书亚说,除了水稻种植技术,他还了解到5G、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在当地的应用,“科技风”劲吹在中国田间。
“来到白麟洲之前,我以为这里的生产方式比较传统。踏上这片土地后,我感受到的不仅有农耕文明的沉淀,还有新技术带来的生机。大家沾着泥土、带着稻香创新,农业从‘体力活’变‘技术活’。”周书亚感慨。
“在这片热土创业的最好见证”
“桃花源里可耕田”,在桃花源的一片田地中,立着这样一句话。
随着逐渐融入当地生活,这群国际青年发现,桃花源里除了能耕田,还发展着不少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有的村民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有的村民改造屋前屋后闲置空间,发展庭院经济;还有的村民干起了乡村旅游,民宿生意越做越红火……
“做好新农人,需要把传统乡村和现代新业态融合。”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区柏铨说,“这里多元化的农业模式给了我们启发,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在这里创业。”
经过多次讨论,他们决定从当地出产的特色大米入手,将其加工成常德米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米粉看似平常,里头的门道却不少。”宋安居回忆,常德米粉制作技艺作为湖南省级非遗项目,有十余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讲究。“比如在挑选原料大米时,不能用新米,选好之后要泡米,稻米发酵后风味更足。制作过程中,还要关注加面粉的量,揉米团的时间和力度,这些都决定了成品质量。”
团队还积极开发学生研学等文旅项目。“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两天一夜的研学方案,希望学生们能够透过语文课本,来到桃花源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感受现实美景。”区柏铨说。
研学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宋安居对其中的种地环节印象深刻。“当时,我们和游客一起在田里种下油菜苗,如今春暖花开,花香四溢,是我们在这片热土创业的最好见证。”
“节目结束后,跨国创业团留下的‘归园田居’民宿小院和‘桃花源国风研学’产品都还在持续运营,希望能为促进当地乡村发展持续贡献力量。”《我在中国当农人》节目组总导演陈霏琪说。
“一场‘情感过山车’的旅行”
“英国人不容易流泪,可我却在离开白麟洲时止不住哭泣。”回忆起与村民告别的场景,周书亚动情地说。
“这段新农人的经历是一场‘情感过山车’的旅行。”周书亚直言,“一开始,我以为只是‘玩一下锄头就回家’,没想到和村民们成了莫逆之交。”
区柏铨回忆,他们刚到白麟洲时,由于缺乏物资,决定向邻居借几个鸡蛋。“当我们向隔壁的爷爷奶奶开口求助时,他们二话不说便取来满满一盒蛋,往我们手里塞,还说‘要多少就拿多少,管够!’”区柏铨当即被邻居的热情大方打动,初到异地的局促之感一扫而空。
跨国创业团还和村民们一起采摘柑橘、揽客卖菜、跳广场舞……创业阶段,村里给小伙子们提供了一辆三轮车,方便他们活动。“当我和伙伴们一起在乡间小路坐着三轮车,和经过的村民打招呼时,我们感到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周书亚说,即使现在创业项目已告一段落,他还会经常回到这里,和村民们团聚,一起聊天、串门、打麻将。
谈到对村民的印象,宋安居直言,这里的邻里关系亲密,大家互帮互助,有浓浓的人情味。“当节目结束,我们离开村子去码头时,我紧紧握着一位邻居吴叔叔的手,直到登船才松开。吴叔叔对我说,我和他朝夕相处了这么多个日夜,而他对我的思念,或许也要用相同的时间才能缓和。”宋安居感触良多,“从村民打开篱笆院门的那一刻起,我感受到了现代版《桃花源记》的真正内核。”
“很真实、很正能量的文化交流体验”
去年底,周书亚回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和家人团聚。在晚餐桌上,除了英国传统美食,还摆上了湖南甜酒和蒸包子。“妈妈听我讲述了我在白麟洲的新农人故事,表示也想去当地看一看。”周书亚说。
文化理解不是单项输出,而是美美与共,区柏铨对此深有体会。在开发常德米粉产品的过程中,他发现当地经典的做法是干拌,而马来西亚处理类似食材时,喜欢用咖喱调味,便提出了“咖喱常德粉”的概念。区柏铨经过试验,最终调制出了保留常德米粉口感,但又具有东南亚风味的全新吃法,村民们纷纷评价“吃了一辈子常德米粉,没想到还能这么吃”。“文化差异并不一定导向冲突,只要在加深了解的过程中不断交流学习,也可以碰撞出别样火花。”区柏铨说。
陈霏琪介绍,节目在海外优兔平台(YouTube)播出,让海外观众看到了中国乡村的生态治理成果和创新活力,许多国际网友评价“真实的中国村庄如此温暖有魅力”“想试着用节目中的经验,给自己家乡带来改变”……节目组还收到了很多国家年轻人的报名信息,他们表示“看到了外国人在中国乡村创业的可能性”。
对于未来想投身中国乡村建设的国际青年,区柏铨建议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在这片热土中生活,和村民们拉家常、问冷暖,你会发现这里蕴藏着的无限发展机遇。”
“我们从世界的天南地北而来,却在中国乡村稻田间找到共同语言——关于泥土的温度,创业的热情,以及人与人之间毫无保留的真诚。”宋安居正计划通过社交媒体,向世界传递他眼中的中国新农村形象,“我一定会多分享,这是很真实、很正能量的文化交流体验!”(本报记者 丁美栋 本文图片均由《我在中国当农人》节目组提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26日 第 05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娱乐新闻
生活服务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