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东西问|张军:各类科技新成果缘何在中国开花结果?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64054
主题
64506
回复
84074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6
新时代,我在中国丨在华30年的韩国中医师:上海是我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
0/5
【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0/6
数百万港人假日北上消费,对内地文旅赞不绝口
0/5
超200名国际青年在浙江义乌参与春招
0/5
新华视点|科技赋春耕 农事焕生机
0/6
何以中国|文脉耀古今!用古诗词的方式打开宝藏武夷
0/5
新华社经济随笔:机器人“摔倒、爬起”的背后
0/6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打破准入壁垒,民营企业加速布局能源领域
0/6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城市更新:微改造焕发大活力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东西问|张军:各类科技新成果缘何在中国开花结果?
时间:2025-4-23 11:11
0
47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电 题:
各类科技新成果缘何在中国开花结果?
——专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
作者 王梦瑶
在近日召开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各种机器人送水、踢球、做咖啡,可谓“机器人总动员”。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在中国开花结果,背后原因何在?未来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有观点认为,DeepSeek颠覆了国际社会对AI研发“高投入、长周期”的认知,中国在大模型领域走出了“通往罗马的另一条路”,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张军:科技创新的特点是大家不一定走同样的道路。无论是硬核技术还是数字技术,年轻人一定是主角。
技术创新对国家而言,需要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应用场景等方面的长期积累,有些领域可能在几十年内都没有特别突出的重大成果,但在积累过程中会不断创造条件。科技创新问题与企业创业相同,并非是被选择或培养出来的,要创造能够让更多年轻人“冒出来”的生态。
2025年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发布会上为科技办会的机器人“智愿者”颁发纪念牌。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的特色?
张军:中国举国体制做的是大国重器,是具有战略性的项目,这是市场上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会做的。对一个国家而言,这两者可以共存。
对于高铁这种具有战略性和外部性的项目,中国可以将科学家和工程师聚集在一起,使其在短时间内攻克有关技术。
民营企业可以从事商业性的技术创新。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从事特技业务的上百家外包企业,尽管它们规模小,但非常有活力,技术含量很高,从业人员都是年轻人。
在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的领域,民营经济在创新模式和竞争压力驱动下,具有很强的优势。
2025年4月11日,四川成都,哪吒雕塑现身东郊记忆标志性打卡点“成都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中新社记者:DeepSeek、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对所在行业发展有更新换代的意义,这样的创新为什么能出现在中国?
张军:中国有独特优势。第一,中国的人才规模非常庞大。在超大人口基数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非常多,每年有上千万的高校毕业生。
第二,中国是超级大市场,这里的任何创新都有相当大的预期规模和场景,这种优势在人少市场小的国家很难实现。
第三,中国的供应链非常发达。在中国市场造车,不需要会做所有零件,拍电影也不需要会做所有的特效技术。中国市场中互补的东西很多,需要的几乎任何东西都有人在做。
2024年11月26日,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先进制造链展馆,中信集团展厅汽车零部件一体化方案吸引参观者关注。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特殊阶段,您怎么看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张军:中国过去深度参与全球化,且从中获得发展机会。目前,全球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国际不确定性增强,中国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需要解决好国内循环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使大多数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足够的获得感,为大多数人提供更好的收入和保障。
构建内需主导的循环时,居民的福利和可支配收入非常重要,要增加可支配收入,也要适度降低储蓄倾向。人们只有不必为将来的养老、子女教育和看病担忧时,才会降低储蓄率,从而有更多的消费支出。
最近两年,中国高层越来越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今年全国两会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传递的信号都非常清楚:将来中国的财政要逐步从过去的经济建设财政转向消费财政,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民众身上,而不是投入硬件。(完)
张军。受访者供图
作者简介:张军,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致力于中国经济领域研究,在国际英文顶刊和中文权威期刊发表多篇成果。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菲律宾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