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家庭题材影视剧为何总让观众“上头”?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0708
主题
150725
回复
176937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35
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将进一步健全
0/36
“银行+保险”强强联手,合力打造“金融+航运”的上海样本
0/37
降息预期延后丨政策与监管
0/33
中共中央、国务院:严厉打击农村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0/37
招银国际“换将”,招商银行中层持续换防变阵
0/39
存美元、炒港股催生新一轮赴港开卡潮,“急速开户”中介潜藏风险
0/40
安达又上头条?安达中国与华泰财险合并背后战略解读
0/38
银行保险业最新监管指标数据出炉,去年四季度不良实现“双降”
0/38
为什么你越努力,却越赚不到钱?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家庭题材影视剧为何总让观众“上头”?
时间:2025-2-24 09:35
0
3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阅读提示
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以“家”为题材的影视剧,总能深深牵动观众的心弦,屡出爆款。日前热播的《六姊妹》,凭借温暖的内核、真实的细节、年轻化叙事,再次延续家庭题材年代剧屡出爆款的“战绩”。家庭故事与时代融合,在平凡生活中传递温情,让不同年龄层产生共鸣,是其长盛不衰的独特密码。
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四代人、六姐妹、50余年历史,日前,由此展开的影视剧《六姊妹》火爆荧屏。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截至2月21日,该剧收视率最高达4.811%,稳居榜首,持续刷新CVB黄金时段电视剧史冠纪录。该剧也成为腾讯视频最快破28000热度并进入“必看俱乐部”的年代剧。
“文艺作品需要当下性,需要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挖掘当下议题、解构投射到剧集,才能勾连观众当下的情绪,反哺当下的嬗变。”《六姊妹》艺术总监、总制片人杨晓培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剧集讲述的是过去年代发生的故事,但它呈现的内核依然是温暖的、当下的,其中不乏对每个普通人生活的观照,这是观众能够拥有代入感和沉浸感的关键。
家的故事常讲常新
《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家有九凤》《父母爱情》《人世间》《小巷人家》……影视剧中的“家”一次次以温情叩响时代共鸣。“家庭、群像、年代”,三要素聚合成了爆款生长的沃土。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以家庭为切入点进行创作,观众既能在熟悉的家庭场景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又能通过小人物的命运起伏,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搏。这类题材巧妙地将个体命运与时代潮流紧密融合,是屡出爆款的核心要素之一。但老故事、老情节,能持续吸引人,还要靠有新意的表达。
《六姊妹》以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前十年的小城淮南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田家庵区老北头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人生故事。剧中,“一家之主”何常胜与刘美心养育了六个女儿,在何常胜因车祸意外离世后,大姐何家丽同奶奶何文氏、妈妈刘美心一起承担家庭重担,先后帮助妹妹们成家立业。时代在变,何家六姊妹经历了婚恋、工作、生活、人情等命运起伏,最终在大姐带领下,团结一心,抵抗了人生风雨。
“终于在电视剧里看到不吵不闹的婆媳。”网友点评。这部剧没有以思想观念、家庭伦理的冲突作为剧情发动机,而是将大量篇幅聚焦于何家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用平实的镜头语言展开叙事,透视丰富的亲情关系。
“我们不希望将故事变成一个囿于刻板印象而强行推进矛盾产生的故事,所以在设定上,做了一些脱离常见的年代剧矛盾的改变,比如何文氏与刘美心之间亲厚的婆媳关系,两人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这种婆媳关系非常具有当下性,我们打破传统刻板的婆媳关系,与时俱进,一定程度上也是用了一种更细腻平和、温暖的视角和手法,去平衡历史真实性与戏剧艺术性。”杨晓培表示。
于细节处打动人心
在杨晓培看来,“温暖现实主义情感故事”是剧情和细节把控叠加出的结果。该剧从细节入手,构建出真实可信、富有烟火气的生活场景,无论是何家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时期必不可少的肉票、布票、毛线票,一家人难能吃到的熬猪油、何常胜上下班骑着的自行车,还是女儿长大后给家里安装的电话,都是相当具有时代符号意义的重要元素。
扎实的置景美术以及富有年代感的氛围营造,呈现出极具“毛边感”的生活气息,打破地域与时空的局限,让观众得以搭上“旧时光的列车”,随着何家人共历时代变迁,感受属于一个家庭、一个时代的平凡点滴。
“我们对不同年代的置景、道具、服装、美术都进行考究与具体呈现。美术团队、造型团队提前五六个月扎根到城市,做调研和准备,收集当地资料,发现淮南有非常独特的山水美景和人文风光。并且,我们与淮南政府部门合作,场景搭建、故事细节等方面都让最了解淮南的当地人一起把关,希望能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年代氛围,迅速进入到这个故事中。”杨晓培告诉记者,除了场景的真实外,剧集也在戏剧艺术性上力争与观众产生更多共鸣。六姊妹的经历浓缩和记录了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和重大事件。同时,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人物之间彼此关系的生长都是在人与时代的互动中自然产生的。角色在不同的社会转变节点下做出不同选择,获得相应的成长和改变,一家人的关系也随着社会家庭观念及个人成长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年代剧需要新观众
“家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与家人产生的矛盾,就像我当初想要从事艺术行业,而父母却希望我考公务员时的那种冲突,让我感同身受。”00后观众周子欣和记者说,虽然剧情发生年代离她甚远,但是故事中那些关于人生成长的经历却依然与她同频共振。
与周子欣一样,不少年轻观众表示,从何家姐妹的成长历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他们看来,虽然《六姊妹》讲的是过去的年代、过去的故事,但它呈现的内核价值是年轻的。通过何家大家庭的不同人物的故事,剧集剖析原生家庭、夫妻相处、代际沟通等现实话题,让更多年轻人从中找到共情之处。
事实上,众多成功的家庭剧都打破了代际、年龄的限制。《家有九凤》里九姐妹的嬉笑怒骂、《人世间》中周秉昆的奋斗历程,都以真挚的情感共鸣取代了对年代的猎奇,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吸引自己的看点。
“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特意注入了年轻化的叙事视角与策略,让整个故事的节奏相对明快,抛开了年代剧相对常见的沉重叙事,更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女性视角的融入使故事更细腻、平实、温暖,也能带给观众熨帖的情感体验。”杨晓培表示。
“剧中,一家人在风雨中相互扶持,用不变的爱与温情联结彼此,共同构建家庭命运共同体,深刻体现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深厚亲情。同时,剧集传递了‘远亲不如近邻’‘家和万事兴’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给观众带来积极、向上、温暖的精神力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评论道。而这些关于“家”的文化理念,是一代代传承的,形式不断变化,但内核始终如一,能否在细水长流中讲好故事,讲出血脉中流淌的文化情感,正是家庭题材影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