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年味里的中国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8703
主题
59156
回复
78441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国际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55
西班牙推动无人机上舰
0/53
马来西亚龙年新生儿不增反降 华裔议员忧生育率下降
0/50
日本北海道札幌突降暴雪致交通严重受阻
0/52
泰国断网打击跨国诈骗 寻求封堵涉“星链”漏洞
0/36
“让机器人成为生活的好帮手”
0/29
两岸同胞欢庆元宵佳节
0/50
春潮涌动“千岛之国” | 大使随笔
0/30
“中国是一个温暖的国家”(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0/32
三个视角“打开”元宵节(文化中国行)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年味里的中国
时间:2025-2-12 14:09
0
42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过好春节意味着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家家户户幸福生活、老老少少开心快乐,就是人间美景。”
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凝结着中国人民的集体情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包括春节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继承传统而富有灵魂,因与时俱进而富有生命。透过乙巳蛇年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我们感受春节的意蕴在悠远积淀中历久弥新。
年味更浓了
在传承和发展中厚植春节文化内涵
除夕夜,一棒“铁花”冲天而起,拉开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晚的序幕。
“打花打花,越打越发”,打铁花是流传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传统年俗活动。
山西晋城,大年初一,司徒小镇里上演了打铁花经典剧目《千年铁魂山西情》,展示“万点星辰开”的浪漫景象。司徒村打铁花匠人焦国太说:“泼铁花、转铁花、摇滚铁花……现在,老手艺又吃香了!”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年俗传统。祭灶、扫尘、贴春联、吃团圆饭、阖家守岁、邻里拜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蕴含着中国人“和顺和睦、以和为贵”的文化理念,承载着中国人“天人和谐、万物共生”的美好愿景。
当舞龙舞狮翻腾跃动,当剪纸窗花映红游子笑靥,当木版年画点染丹青,当“福”字墨香氤氲……传统的年味就在这些喜庆祥和的符码中升腾。
“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越来越强。久久寻觅、反复回味的年味,正是浸润其中的文化味道。
“攥在手里”还要“与时俱进”。当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交融,当古老智慧与数字文明激情碰撞,春节文化在坚守中嬗变,在破壁中重塑,穿越千年的文化符号成为当代中国人集体参与的新生活,凝聚成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新记忆。
浓浓的年味与满满的科技范儿相遇,民俗新姿展风华——
与“AI财神”互动、赏人形机器人玩转京剧……北京海淀新春科技庙会给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新春体验。
灯火璀璨、如梦似幻,春节假期,无人机和烟火表演点亮江苏无锡拈花湾夜空,相关视频“圈粉”海外,惊艳世界。
“南北互换”、举家出游过大年,文旅融合漾春潮——
在黑龙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北上”的游客白天赏冰、夜幕观灯,品味“双福临门”“年年有鱼”等春节主题冰雕的美好祝福。
过年期间,河南洛阳洛邑古城景区内华裳溢彩,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在隋唐大运河新潭码头遗址边开启了“穿越之旅”。
历史风韵里融入当代风尚,文创年货潮起来——
“双手捏住年画,我们‘接福’。”在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户外广场的非遗年货大集上,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刘钟萍带着游客体验木版年画制作。
“早睡早起”“脱单神器”……在刘钟萍的创意下,Z世代的流行语出现在传统木版年画中,社交属性、情绪价值、独特风格齐拉满。
真正的传统从来不是固化的,而是流动的江河。春节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是一代代中国人全心参与,形成的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图景。时代向前,年味出新,春节文化“一池春水”生机勃勃。
年味更暖了
让千家万户都能过上平安喜乐的团圆年
团圆,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内核,中国人心中最暖的年味。
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不分南北,不分老幼,人们都会想方设法与亲人欢聚一堂。春运这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诠释着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温情守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运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新时代以来,我国多措并举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春运形势发生显著变化。
今年春节,在上海务工的刘明慧和丈夫开新能源汽车返乡,全程行驶约600公里,中途充了两次电。“高速一路通到县城,沿途服务区充电桩很多,充电速度也越来越快。”刘明慧说。
平安回家、温暖过年,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如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已超600万公里,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个。
无论身居何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团圆。今年春节,“反向春运”热度不减。
在江西萍乡北站,王凤莲按照纸条上写的车次信息,早早守在检票通道前。今年春节,她选择到深圳找孩子们过年。“阿姨,您可以拿着‘叫号牌’在座位上休息,等到牌子振动再来检票。”萍乡北站把餐厅的叫号服务引入候车室,让老年旅客优先检票上车。
北菜南运、南果北送,山东蔬菜端上香港居民餐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温暖光明送达千家万户……优供给、畅流通、保安全,袅袅升腾的人间烟火气,酿就新时代春节的暖心味道。
万家团圆时刻,依然有许多人在为别人的幸福而坚守岗位。各地纷纷推出细致举措,让大家都能温暖过年。
“来来来,到这儿就是回了家,大家别客气!”大年初二,四川彭州濛阳街道物流大道西段59号的“暖心之家”蔬心驿站里,工作人员王芝萍招呼货车司机们用餐。“司机师傅们奔波保供不容易。”王芝萍介绍,这里为货运司机群体提供住宿、洗澡、洗衣、用餐等服务。
在千百年积淀中,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的情感纽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新时代以来,人们在温暖过年中更能体味家的进步与国的发展。
年味更正了
以党风政风之变引领社风民风之变
年味千万种,清爽干净是最本源的味道之一。清风长拂、清气长存,映照着清正过年的文化底蕴。
然而,作为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却一度成为个别党员干部搞不正之风的“窗口期”:“拜年礼”“送红包”,个别领导干部最终倒在了“礼尚往来”的陷阱中。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3周,短短600余字的中央八项规定出炉,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
加强作风建设如何改变中国?春节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近年来,每年春节前,党中央都会专门印发通知,强化正风肃纪,节日期间的党风政风变得更加清爽。有干部坦言:“现在大家卸掉了迎来送往的重负,收获的是内心的安宁、家庭的温馨。”
党风政风的净化,带来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重塑,带动社风民风渐善渐淳,也让春节风气向上向好。
“压岁钱是长辈给予晚辈的新年岁礼,不是亲友之间互相攀比的‘面子钱’”……1月26日,广西防城港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发出“遏制攀比压岁钱 移风易俗过大年”倡议书。
今年春节,28岁的防城港市市民陈怡伶对变化感触尤深。“结婚后每年过年给小孩发红包就要花掉3000多元,对我们来说‘压力山大’,发少了又怕影响亲友关系。今年大家发的都是几十块钱的红包,你来我往没啥压力,压岁钱回归祝福的本真。”陈怡伶感慨。
近年来,勤俭过节的观念深入人心,宴请聚会更加注重实惠,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得到遏制,“管够不浪费”“吃好不奢侈”渐成时尚。
“春节剩宴”到底能不能吃,哪些食物不适合二次加热?“宁剩荤,不剩素”“叶类先吃完”“根茎适当存”……面对过年期间餐食丰盛吃不完的情况,许多媒体推出暖心帖文总结剩饭剩菜处理“口诀”,帮助大家减少浪费、吃得安全。
以文化人,以廉润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实践,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是传承崇礼尚廉文化的重要载体。
“张英尚俭,张廷玉崇廉。张英在《聪训斋语》中说,天子知俭,则天下足,一人知俭,则一家足。张廷玉在《澄怀园语》中教导子孙,居官清廉乃分内之事。”正月初一一早,安徽桐城市市民李军就带着读初中的儿子打卡六尺巷廉洁文化陈列馆,讲述和这条小巷有关的廉俭礼让典故。
桐城市利用六尺巷等特色廉洁文化资源,打造“行走的廉洁文化课堂”,编制“寻迹访廉吏”“家风传正气”等清廉旅游路线图,让游客在欢度佳节的同时,感受廉洁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守得住“廉关”,过得好“年关”。年味越来越正,奋进中国有了更为质朴安稳的心灵港湾。
年味变“洋”了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让世人在感受“何以春节”中,读懂“何以中国”。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春节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印证了“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
春节走出去,在多姿多彩的文明百花园中美美与共——
对世界来说,春节是一扇风景独特、美丽生动的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勤劳团结的中国人民在这里,日新月异的中国也在这里。
从古典与时尚交织的“马面裙”,到充满东方韵味的旗袍,再到唐装丝绒马甲与宋锦禅意提花裙……“新中式”穿搭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不少海外博主晒出自己的“新春装扮”,以一种直观而感性的方式,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春节的喜庆氛围。
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挂起,各式花灯流光溢彩。俄罗斯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里熙熙攘攘,不少当地市民和游客专程前来参加新春庙会。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学生谢尔巴科夫乐在其中:“通过亲身体验,我真切感受到中国春节承载的深厚底蕴和美好寓意。”
四海欢庆,五洲同乐。日本东京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地标披上“红装”,许多国家政要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确立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参与到这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中。春节如同纽带,让各国民众跨越地理距离,共绘和合共生美丽图景,为人类文化多样性增添熠熠光彩。
来中国过年,在“身临其境”的春节文化中共情共鸣——
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免签“朋友圈”、持续优化签证政策,外国游客来华的热情愈发高涨。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国年,与中国民众相知相亲。
浓浓文化味,别样中国行。在浙江丽水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哈萨克斯坦小伙扎尔加斯屏息悬腕,用羊毫笔在洒金红纸上写下一个“福”字:“这是我第一次写毛笔字,第一次写春联,感觉非常新鲜有趣,很有成就感!”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春节文化之所以能够跨越山海为世界所认同,正在于它串起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情愫、构筑起跨越国别界限的心灵空间。
透过红红火火的中国年,世界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深邃,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承载的和谐、包容、团结、共享等理念,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新春致辞中所说:“蛇象征着智慧、坚韧和新生。在当前全球所处的这个艰难时刻,让我们在这些品性的指引下,重振致力于和平、平等和正义的决心。”
跨越时间,春节是文化的传承发展;跨越国界,春节是文化的连接共享。一个喜庆祥和、热气腾腾的中国春节,向世界传递着文明日新的时代力量。
新一年一个好的开端已经开启。(本报记者何思琦、李洋、徐杭燕、郑洋洋、李俊杰、杨颜菲、姜晓丹、祝佳祺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2日 01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