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国产电影很炫很震撼(探访)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8610
主题
59063
回复
78344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149
单板滑雪有哪些“打开”方式?(秒懂亚冬)
0/84
过年回家,大学生的假期生活怎么过(民生一线)
0/62
各行各业新春开新局 如何冲刺首季“开门红”?
0/64
“赛博烟花”绽放中国式浪漫(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0/69
(新春走基层)台胞公寓里台湾音乐人的蛇年新期待
0/209
今日(2月11日)汇率
0/67
西藏拉萨香甜“卡塞”迎藏历新年
0/65
腊肉:时间里的乡愁,人情中的年味
0/66
东西问丨刘兰芳:中国传统曲艺如何传承与创新?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国产电影很炫很震撼(探访)
时间:2025-2-11 11:29
0
64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
《唐探1900》剧照。
资料图片
浴火重生的哪吒携手敖丙冲破天元鼎;鸟瞰“旧金山城”,逼真的城市空间令人赞叹;武功招式行云流水尽显英雄豪气……2025年春节档电影在视觉特效方面创新突破,让观众看得激动又过瘾。
作为展示国家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壮大,中国电影视效行业在技术水平、呈现理念、推动电影工业化等方面均超越以往,呈现出强势发展的势头。
从繁荣市场到科技创新
“项目在喂养技术,技术也在辅助项目”
全球单一市场首部票房超10亿美元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目前档期内的票房数据仍在稳定增长,其角色数量是第一部的3倍,特效镜头近2000个,主创团队有4000余人,片尾出现了近140家中国动画公司……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今天的中国电影视效团队来说,技术上已经几乎没有实现不了的画面。“《哪吒之魔童闹海》影片结尾的妖族仙界大战人数超2亿,该片的特效全部由国内团队完成,足以证明中国的视效行业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镇说。
中国电影视效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壮大带来的红利。一名视效行业从业者表示,正是有越来越多的电影项目需要视效支持,才给了中国电影视效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磨合不断提升的机会,而繁荣的电影市场,也让观众对电影的视觉呈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动力,“项目在喂养技术,技术也在辅助项目,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浙江时光坐标科技公司创始人陈奕介绍,和世界电影视效发展的路径一样,中国电影视效技术的发展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创新,运用数字特效制作摄像机拍不出来或较难拍摄的画面。第二阶段是视觉突破,视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激发想象力,制造视觉奇观,“电影视效已经不仅仅停留于单纯的技术层面,而是将技术与艺术进行了融合。”而近年来,观众已经不太满足于单纯的视觉奇观带来的冲击力,这就对视效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于故事内容和情感诉求。这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陈奕举例说,《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妖族仙界大战这一整场戏里,技术方面有非常复杂的粒子特效。技术之外,特效还实现了想象力和美学的结合,在制造视觉奇观的同时,与故事的内核结合在一起,让哪吒鲜活的人物性格得以彰显,达到了电影视效表达的新高度。
据了解,当前,AI技术在视效前端设计阶段已经开始发挥较大作用。剧本定稿后,主创团队在第一次确定影片的基本影像设计时,AI可以让主创团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几百张甚至几千张设计图,从而为主创团队提供视觉参考。
一年前,视频生成大模型Sora的横空出世,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标志性事件,那时国内还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生成大模型。“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国内的可灵、即梦等视频生成大模型。工作伙伴们感到,国内大模型在做中国题材的内容时表现得越来越好,比国外的大模型更方便、更准确。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上有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产大模型从电影视效创作者这里读取的中华文化和美学信息越丰富准确,也越接近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表达。国内大模型的发展,给我们视效工作者提供了信心和底气。”陈奕说。
从后期制作到主创队伍
“视效行业越来越被整个电影行业所重视”
随着电影产业发展,视觉特效在整个创作制作流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现实题材影片,还是动画电影、科幻电影,离开视觉特效,导演和编剧的想象将难以施展和呈现。
据介绍,电影行业对视觉特效的重视,源自2004年左右开始的中国电影数字化革新。行业发展之初,“电脑”是剧组工作人员对视效岗位的称呼,当时这一岗位在传统的影视剧组定位还不清晰,导演和制片组都把视效仅仅看成后期制作,现场拍不了的内容就交给电脑特效去想办法。
伴随着古装片、玄幻片的兴起,视效部门逐渐从前期筹备阶段就开始参与概念设计和拍摄方案的制定工作。而视效部门重要性的进一步彰显,得益于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国产优质科幻片的出现。“科幻电影需要完整地规划未来世界如何运转,每一场的道具、服装都要靠特效设计、制作和呈现,视觉特效成了整个剧组运转的核心,也让这个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名视效行业从业者说。
“20年来,国产片尾出现的中国本土视效团队名单越来越长。如今,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影在正片前面出现了视效指导、视效总监、视效导演的名字,反映出视效创作者已经从之前的后期制作岗位,走入电影主创队伍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价值。”陈奕表示。
以《唐探1900》为例,该片有1100多个视效镜头,剧组在山东德州乐陵影视城1∶1搭建了一座当年的旧金山城。该片视效指导许明军介绍:“影片创作过程中,由于视效组要准备扫描建模,摄影组需要和我们讨论拍摄的具体细节,视效团队的围读开始得比演员们还要早,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全程参与。拍摄阶段,我会在现场实时与摄影组、动作组沟通,拍摄时必须将视效方案与动作方案结合。”
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视效技术提质增效,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2021年,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电影特效技术发展。鼓励引导各方面资源投入公用性特效底层技术研发。落实促进科幻电影发展联系机制,通过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带动电影特效水平整体提升。加强对特效行业联系、管理、服务,提高特效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
2024年下半年,国家电影局指导开展电影行业新技术新工艺试验和推广应用资助项目,电影视效技术作为重点扶持的领域,在最终评审出的10个项目中占据6席。
“无论从管理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当前,我们都切身感受到视效行业越来越被整个电影行业所重视,这进一步提振了视效行业信心,加速了行业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表示。
从人才培养到梯队建设
“当前行业所急需的,是拥有交叉复合能力的人才”
视觉特效行业是科技硬实力的代表,近年来,视效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着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春节档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再次让国内视效水准迈上新台阶。上百家国内特效公司规模化作战,有的公司擅长做雨水,有的擅长做粒子特效,有的擅长做角色……集合起来一起完成一部大片。分工更精细、产业链更完整,这为更多电影创作者提供了牢固的工业支撑。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视效行业也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境。
一些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视效行业痛点之一在于,优秀的人才往往会被游戏公司挖走,造成人才流失。各大电影奖项评选中视效相关奖项设置缺失,让从业者难以获得荣誉感。
此外,剧组预算周期分配也是视效团队的痛点。“很多剧组的预算都用在前期主创班底,有时会出现预算分配不均问题。到了后期面临上映周期压力,没钱又没时间,还要做好,我们往往承受相当大的压力。”有从业者表示。
也有从业人员提出,行业未来实现跃升的关键在于从业人员审美力的提升,“我们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普遍偏理工,可能懂计算机、懂图形图像学,但是电影毕竟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对审美的要求包括对艺术的理解、对电影的理解、对戏剧的理解等。当前行业所急需的,是拥有交叉复合能力的人才。”
在陈奕看来,近年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小屏幕”消费对大银幕造成了巨大冲击。“作为电影人,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大银幕的价值和魅力到底在哪里,它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陈奕认为,视效从业人员需要更充分地发挥大银幕在沉浸感和细节表现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真正创作出能给观众带来美学享受和情感升华的优质作品。
“今年的春节档给现在还在坚持大银幕创作的视效工作者打了一剂‘强心针’。观众对我们提出的其实是更高的要求,我们电影人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大银幕上呈现出更有艺术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第二个,也是更难的问题,就是视觉效果如何为故事内容和情感诉求服务,这永远是视觉特效的根本。”陈奕说。
从业人员表示,当前,国内视觉特效行业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如何培养将整套视效体系都能真正执行下来的团队,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将是行业未来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人民日报记者刘阳,实习生马泽祥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汪哲平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1日07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