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巴西汉学家沈友友:澳门是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沟通的桥梁

时间:2024-12-19 22:39 0 13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旅居澳门的巴西汉学家、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乔治·西内迪诺(中文名:沈友友)撰文指出,回归25年来,澳门在中国与葡语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这种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澳门庆祝回归中国25周年之际,回顾这座城市为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所做的一切并非冠上加冠。事实上,四百多年来,澳门逐步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澳门协助建立了东西方文明之间前所未有的人文纽带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澳门在过去的25年里不断保护和发展东西方交流的文化遗产,还可以被看做是对以前四百多年文化交流的提升。
早在中国明朝万历年间,首批欧洲汉语词典和教科书正是在澳门问世;这里有了第一批掌握语言、认真研究中国文化的西方汉学家;汤若望和利玛窦等人正是从澳门出发,去寻访一个真实的中国。
在清朝时期,澳门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另一项重要贡献。现收藏于葡萄牙东坡塔国家档案馆的“汉文文书”,又名“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现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一部分。“汉文文书”主要形成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其主体是清代中国官员在管治澳门过程中,与澳葡议事会文书往来而形成的档案,由中文档案连同原件的葡文译本和发文底稿共3600多件文件组成。2017年,葡萄牙东波塔国家档案馆与澳门档案馆以“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1886年)”之名联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并被正式收录。一方面,“汉文文书”展现了中国官僚机构的运作情形——这当时是西方世界感兴趣甚至钦佩的对象;另一方面,从“汉文文书”中我们可看到对中国文化及其重要的价值观——以文治国、通过谈判解决冲突、对战略目标的务实追求等。
在二十世纪的澳门,土生葡人继承并发扬了将澳门打造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平台的事业。这个族群是在澳门出生的葡萄牙人后裔。其中一些人掌握中文,以译者的身份成为葡语汉学的先驱。另一些人用葡语小说记录澳门不同社区之间的关系。这些土生葡人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葡语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此外,一些来到澳门的葡语国家新移民,他们作为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学习和翻译了一些传统的思想和文学典籍。他们从在澳门的生活经历中得到灵感,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传播给他们各自的国家。
澳门回归中国25年来,在向葡语国家传播中国知识方面出现了新的契机。一个显著的成果就是双语学习者的培养。随着当地高等教育的加强,有五所澳门高校开设了中葡双语课程,每年培养几百名毕业生。除了语言学习,一些老师和学生还致力于在葡语国家推广中国文化,尤其是文学,同时也会在澳门传播葡语国家文化。值得注意的是,澳门的大学正在努力与这些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在外交、学术和人文交流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
中国有句话:“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这个号召之下,很多参与同葡语国家交流的专业人士正在致力于进一步加强澳门的桥梁作用,支持葡语国家奠定各自汉学研究的基础。毫无疑问,这涉及到培养更多以葡语为母语的中葡双语专家。澳门未来可以继续在翻译和出版古典与现代汉学书籍方面发挥作用,填补葡语国家大学体系中汉学研究的空白。值此澳门回归中国25周年之际,希望澳门今后在促进中葡文化交流的事业上硕果累累,屡创佳绩,进一步发展其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桥梁作用。(编译:鲁扬)
(作者沈友友是巴西汉学家,目前担任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