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1213,以国之名,祭以史痛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7209
主题
57661
回复
76797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46
新春走基层|多国留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国年味
0/65
“非遗+”添“彩”年货市场 “花”样十足迎新春
0/52
横琴口岸“人车两旺” 这些政策实施以来赴澳门客流量增幅明显
0/51
新春走基层·走笔|“日出之城”,与“光”同行!
0/50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丨一组数据看2024年中央企业发展“成绩单”
0/52
各地新春市集年味正浓 节前消费市场“热气腾腾”
0/47
新春走基层|攀上“地球裂缝”上的桥,感受“横竖都是第一”
0/47
5.5亿、6.7亿,攀升!快递加“数”跑为假日经济添动力
0/67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1213,以国之名,祭以史痛
时间:2024-12-13 10:57
0
79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
截至今年12月1日,
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32人,
均已步入耄耋之年。
今年12月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抹去泪水。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幸存者是南京大屠杀惨案的亲历者、受害者,
也是见证历史的活人证。
其亲身经历及口述,
是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铁证。
有关记忆传承的接力正在持续,
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渐渐接过接力棒,
前后三批传承人已达32人,
人数还在增加……
我们采访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二代、三代、四代。
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老者,
也有朝气蓬勃的“00后”。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
“愿那段黑暗的历史永远不会再来,愿世界永久和平!”
“父亲,你可以安息了,国家在进步,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年过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面对遇难者名单墙上父亲的名字,他嘴里念叨着。
12月1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亲人。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1937年,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期间,全家带着当时只有3岁的刘民生逃进难民收容所避难。“在难民区,父亲抱着我,母亲抱着妹妹。当时在户外,天气冷,我开始哭闹,结果日本兵端着刺刀,在我右腿上刺了一刀,至今腿上还留有伤疤。父亲被日军抓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刘民生表示,当时自己年幼,这段经历是后来母亲告诉自己的。
回想起童年丧父后,那些衣不御寒、食不果腹的日子,刘民生认为当下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我每个月有退休工资,最近因为棚改还分到了新房,生活质量大大提升,这也是国家富强在我这一个普通老百姓身上的具体体现。”
12月1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亲人。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刘民生感慨,南京大屠杀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我希望人们都能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实,愿那段黑暗的历史永远不会再来,让世界永久和平。”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
“不要忘记过去,更要珍爱和平!”
“那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当时我死里逃生,躲在山里不敢回家。”日前,年过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向记者回忆。
12月1日,年过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在家人的陪同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看一看遇难亲人的名字。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1937年12月,日军侵犯南京城。艾义英时年9岁,家住南京江宁许巷村。家里有最疼爱她的爸爸艾仁银、妈妈艾曹氏,还有弟弟、妹妹。妈妈挺着大肚子临产。原本平静的生活在一天之间被打破。她的爸爸、两个叔叔、一个堂哥,还有姑爹父子共计6人被日军杀害。艾义英说,艾家剩下的都是女眷,女人们带着孩子艰难度日。
新中国成立后,艾义英家的生活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8年,她参加工作,在做化学试剂的化工厂上班,经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还生了4个儿子。“我吃了不识字的苦,如果不是日本兵来,如果爸爸活着,爸爸会让我一直读书。”艾义英非常想念父亲。
今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艾义英在家人的陪同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纪念活动。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2014年12月,应日本“中国战争受害者证言集会邀请会”邀请,时年86岁的艾义英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东京等地参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会。“我跟这些日本人讲我们经历的苦难,我要跟他们讲历史真相。”艾义英说。
今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艾义英坚持在家人的陪同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看一看遇难亲人的名字。“现在困难的日子过去了,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日子越过越好。”回忆往事,艾义英近乎哽咽:“幸福来之不易,希望后人不要忘记过去,更要珍爱和平。”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二代、
葛道荣次子葛凤瑾
“四处奔走,完成父亲遗愿!”
“我的父亲把晚年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历史记忆传承当中。老人家是那样的认真和执着,深深感动了我。父亲临终前,握着我的手,再三叮嘱,要把历史记忆传承下去,要我们接好接力棒。”日前,葛道荣次子葛凤瑾在对记者讲述父亲遗愿时,流下眼泪。
今年12月1日,葛道荣次子葛凤瑾在对记者讲述父亲遗愿时,流下眼泪。2023年1月21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去世,享年96岁。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摄
南京大屠杀期间,葛道荣躲在难民区内,被闯入的日军重重打了耳光,并被日军用刺刀刺伤右腿,伤疤伴随了一生,他侥幸活了下来。他的叔父葛之燮、舅父潘兆祥和王均生3位亲人被日军杀害。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于2023年1月21日去世,享年96岁,其生前曾参加近200场各类悼念和纪念活动,还将亲身经历整理成了十几万字的回忆录《铭记历史》,将册子作为特殊的“传家宝”,传给葛家的每位子孙,人手一本。葛道荣曾说:“我没什么财产留给子孙,这份‘传家宝’,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2019年11月30日,第四届“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年过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左)带着次子葛凤瑾(右),为魏特琳女士雕像系上围巾。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葛凤瑾曾陪同父亲参加各类和平宣讲、交流、座谈活动。葛凤瑾告诉记者,自己参加过8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还在2018年、2019年两次前往日本参加和平论坛、证言集会活动。“证言集会现场座无虚席,很多日本民众用手机、摄像机进行记录。会后,我们也做了些交流,一些日本民众表示,要把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做这些事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铭记历史、传递和平之声。最终,也是在践行我父亲的遗愿。”葛凤瑾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二代、
常志强女儿常小梅
“著书阐释,和平尤为可贵!”
“我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女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这样的身份促使我将这段悲怆的家族记忆、民族记忆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晓这段历史真相。”202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常小梅追寻着父亲的足迹,参加各类和平主题活动。
今年12月1日,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中)和其他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一起祭奠在惨案中遇难的亲人。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常志强出生于1928年,他聪明乖巧,深受长辈们喜爱。家庭的温暖、童年的幸福,却在1937年冬戛然而止。
常小梅介绍:“南京沦陷后,我们家厄运降临。一个日本兵端着刺刀,一刀戳向我祖母的胸口,顿时鲜血如注。我父亲最小的弟弟被摔到了地上,哇哇大哭,日本兵拿起刺刀,对着他的屁股就是一刺刀,挑起来抛出去几尺远。当父亲把小弟弟抱到我祖母面前时,祖母挣扎着要给孩子再吃口奶。此时,祖母已不能说话,眼泪不断流淌着,渐渐垂下了头。”
“这是父亲一生中至暗的一天,其父亲、母亲和4个弟弟被日军残忍杀害。后来,他的姐姐因感染斑疹伤寒去世,我父亲沦为了孤儿。”常小梅说,在父亲晚年时,她经常陪伴他出席各种活动,才渐渐了解了事情的全貌。
常小梅告诉记者,在她记忆里,父亲一直很严肃,很少有笑脸。“上小学时,别人都有爷爷奶奶送伞,我向妈妈问起爷爷奶奶的事。妈妈嘱咐,‘你爷爷奶奶都被日军杀害了,不要在你爸爸面前提这个事’。”多年来,一家人刻意回避着“南京大屠杀”这几个字。只要一提起,常志强就会茶饭不思、陷入痛苦,甚至喃喃自语。
在常小梅看来,战争带给家族的重创和伤害,用爱治愈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历史真相需要代际守护,和平理念需要深入人心,和平的环境需由所有人共同创造。
2018年10月,常小梅(右)和父亲常志强的合影(资料图)。2022年12月2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去世,享年94岁。常小梅 供图
困惑、回避、触碰、理解、传承……常小梅着手整理资料,把父亲的一生之痛写成《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以家族的经历向世人阐释为何要远离战争,为何和平如此可贵。2020年1月,书籍出版,并翻译成数个语种对外发行。
为何一遍遍心痛,还要一遍遍讲述?常小梅说:“作为幸存者的后代,我有义务传承这段家族记忆,记录那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和伤痛。作为中华儿女,我更有义务传承这段民族记忆。”她希望唤起更多的人,不因时间久远而遗忘,牢记曾经的屈辱和苦难,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三代、
夏淑琴外孙女夏媛
“告诉孩子们,以史铭志!”
“时光荏苒,我的外婆已90多岁,传递历史的重任转交到我们身上。外婆一遍遍讲述的悲惨遭遇,我也会一遍遍讲述给我的下一代,讲述给年轻人。”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告诉记者。
今年12月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左三)在外孙女夏媛(左二)等家属的陪同下,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遭遇惨绝人寰。“当时我是家里老三,家里九口人被日本兵杀死七个,我身上被戳了三刀,我4岁的妹妹躲在被子里面没有被日本兵发现……”夏淑琴老人曾向记者讲述。
1937年,夏淑琴8岁,一家有九口人。南京大屠杀发生时,她的外祖父聂佐成、外祖母聂周氏、父亲夏庭恩、母亲夏聂氏、大姐夏淑芳、二姐夏淑兰、小妹妹夏淑芬七口人被日军残忍杀害,只有她和当时4岁的大妹妹夏淑芸侥幸活下来。夏淑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中,至今仍留有疤痕。
今年12月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后,心绪难以平静的幸存者夏淑琴先行离开,对参与后续活动的夏媛叮嘱道:“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来参加几年,以后就都靠你们了。”
“我外婆非常勇敢,她曾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也曾反诉日本右翼作家侵犯名誉权。”这些年,夏媛参加了许多向中小学学生志愿讲解的工作,她感到传承历史真相的工作责任重大。
图为夏媛(右)和外婆夏淑琴(左)的合影(资料图)。夏媛 供图
2022年8月15日,夏媛及其儿子,从夏淑琴手中接过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证书。“证书交到我手上时,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以前都是我陪着外婆去参加各种活动,她每去讲述一次,就像伤疤再揭开一次,心理创伤很大,现在她年纪大了,就由我们来接替她。”
“历史教训太过惨痛。讲述不是为了传递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夏媛说:“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里,孩子们非常幸福。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让孩子们了解这段历史,告诉他们以史铭志、以史为鉴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四代、
陈桂香曾孙蒋秉錞
“和时间赛跑,用镜头记录更多的幸存者!”
蒋秉錞是一名播音主持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今年刚刚加入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队伍,正与团队走访拍摄幸存者群体及其后代。
少年时期的蒋秉錞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曾祖母陈桂香,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活动(资料图)。2024年3月5日,陈桂香去世,享年99岁。蒋秉錞 供图
“我不能让自己的认知局限于自己家里人的故事,我想了解更多幸存者的故事。最初,我想拍这个片子,是我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中国青年的责任和义务。”
“在世幸存者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我们作为传承人,也是在与时间赛跑,这也是我和团队抓紧去拍摄的原因。”
202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蒋秉錞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活动。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老人们饱经战争创伤,但晚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我这个‘00后’很大的触动。我希望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记录他们,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展现他们的人生,保留他们的记忆,为和平发声代言。”
“不敢忘!不能忘!”
如今,
新生代接过传承历史记忆、
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2024年12月1日,一群孩子在纪念馆“哭墙”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姓名描新。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阳光下,
孩子们为遇难者名单墙描新。
只要记得,
这段历史记忆便活着。
作者:程励 唐娟 朱晓颖 徐珊珊 泱波 孙权 葛勇 张传明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