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刘郁:存款利率自律定价机制调整对债市偏利好

时间:2024-12-4 11:54 0 11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经纬12月3日电 题:存款利率自律定价机制调整对债市偏利好
  作者 刘郁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
  从背景来看,控制银行负债成本过高是存款自律定价新规发布的主要原因。年初银行业已经历了第一轮高息存款整顿。4月初,禁止银行手工补息政策落地,各类存款单价有所下降,对公定期、对公活期、个人定期、个人活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行一定基点。但加权计息负债率降幅有限,整体来看,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处于压缩周期,一定程度上造成银行负债成本问题。
  为保证银行盈利能力与稳健运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通过规范非银活期存款定价、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等举措,对银行负债成本进行管控,进而化解银行管理自身利率风险,降低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
  但也应注意到,对非银机构而言,若非银的存款性价比下降,同业存单等或成替代;对公客户若回报受影响,可能转投资管产品。对银行来说,虽负债“价”可控,但“量”同时可能面临下滑,最终或仍需提“价”补“量”。
  对债市的影响而言,存款利率自律定价机制调整长远来看或使得非银资金利率中枢会趋于稳定下移。无论是同业存单还是政金债,在市场交易行为的驱动下,均有可能运行至偏低点位。而在“防空转”(防止资金空转套利)政策背景下,资金利率的底线相对明确,且会与政策利率维持一定正向利差。
  由此可预见,未来“非银活期存款”或将逐渐流入资金融出市场。随着非银资金供给逐渐充裕,非银与银行间的资金分层现象有望被消除,类似情景在今年4月禁止手工补息政策实施后也曾出现。
  对于对公存款而言,“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引入可能催发票息资产需求。“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引入实质上意味着市场缺失了一类稳定的高息资产。原本可通过存款服务协议锁定一定期限的高息存款,如今其利率将随政策利率波动。
  在存款稳定高息优势丧失的背景下,利率下行进程中,债券的资本利得增厚效应使其性价比凸显。故而,与今年4月情形相仿,随着自律机制逐步落地,预计会有新一批资金从银行表内流入银行理财、债基、货基、保险等债券类资管产品。
  对于这些非银资管产品,由于存款利率下调,短久期下沉与高等级长久期策略可能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那些能够获取相对高票息的资产或许都将迎来显著行情。
  事实上,11月以来,信用票息行情已率先启动。信用债表现强劲,信用利差普遍收窄,市场积极抢跑高票息品种。展望12月,考虑到当前央行对流动性的呵护力度持续较强,若年末政府债增发期间债市产生波动,央行极有可能通过追加投放甚至降准等方式,有效平抑债市波动,维持债市的相对稳定与健康发展态势。
  因而综合来看,新一轮存款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的调整,对债市偏利好,有助于降低非银资金利率中枢,加速信用票息行情演绎。(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谢婧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