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东西问|崔守军:中拉友谊跨越山海,深入侨心

时间:2024-11-18 14:14 0 13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中拉友谊跨越山海,深入侨心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崔守军

中新社记者 金旭

3e6134e5066d400fbbe8b3f6bc64877c.jpg.jpg

早在16世纪下半叶,“中国之船”就已穿梭于海上丝绸之路。首批华工如何抵达拉美国家?华侨华人在中拉关系史中扮演何种角色?又如何续写中拉友谊新篇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崔守军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国与拉美国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首批赴拉丁美洲的华工如何通过“马尼拉大帆船”开启美洲华侨历史?

崔守军:早期华工和华商前往拉丁美洲,与“丝绸之路”的开辟相关。中国的丝绸早在汉代就向西输出,沿着“丝绸之路”,经中亚过西亚,远销至希腊、罗马。自明朝起,中国的丝绸又向东输出,由太平洋经过菲律宾,抵达墨西哥,最终扩散至整个拉丁美洲。

在16世纪后期,西班牙统治菲律宾,西班牙商人每年从马尼拉启航,将中国商品运往美洲的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再经陆路转运至美洲其他地区,因此人们也把这些搭载中国货物的远洋贸易货船称为“中国之船”。这条航线成为16世纪至18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跨太平洋贸易通道之一,建立起了东亚、东南亚、美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推动下,很多来自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工匠、手工业者、商人等经海路前往菲律宾,他们中有些又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航线辗转到达拉美,为中拉早期人员交流开辟了先河。在明朝晚期,一些在菲律宾的华工乘坐“马尼拉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到达墨西哥,并创建了美洲历史上第一条唐人街。这些华工被称为早期华侨,他们在美洲主要从事手工制造、农场劳动、矿山开采和海上贸易,逐渐在拉美各地落地生根,揭开了美洲华侨史的序幕。

ff0542698dbb4a1d93542e21ee691df1.jpg.jpg
2023是有巴西“唐人街”之称的圣保罗25街作为商业区开埠145周年。当地时间9月23日至24日,巴西侨界联合圣保罗25街商家联合会在圣保罗25街商业区举行盛大的中秋游园活动,吸引数万民众参加。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摄

中新社记者:华侨华人带去的生产技能、节日习俗等对拉美国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文化交流如何促进当地民众对中国的认识?

崔守军:拉美地区不少国家的发展与建设都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参与。19世纪初,一批中国茶农带着茶树种和树苗在巴西里约植物园种茶授艺,使得巴西成为继中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产茶国。一些华工在巴拿马参与开凿运河,修建铁路;一些华工将种植稻米、甘蔗、蔬菜等方法传授给秘鲁、古巴等国的民众,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例如,秘鲁华侨戴宗汉为了解决北部沿海旱地种植缺水问题,不断改进灌溉方式和耕作技术,最终实现稻田的自流灌溉,使秘鲁北部变成全国第一产米区。

此外,拉美华侨华人还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针灸、推拿、艾灸等疗法时至今日仍受到推崇。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同样受到欢迎,在秘鲁,中餐馆的菜单上常见炒饭(Chaufa)、豉油鸡(Sijaukay)、馄饨(Wantan)等源自中餐的菜肴,成为当地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拉美社会和民众而言,华侨华人的集体属性,即民族身份,要比个人属性更明显。住在国社会通常会通过华侨华人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方式来构建对中国的形象认知,如他们所展现出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符号”。

dfda557546de41e08a5494ce9e683f17.jpg.jpg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2日,秘鲁首都利马的唐人街。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社记者: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在拉美开拓事业。他们的职业结构和行业分布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崔守军:20世纪早期,一些拉美国家因地形复杂,商品流通不畅,大部分华侨华人抓住机会从事零售业、经营小商店,为当地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餐饮业因成本较低,难以被模仿,而且对于经营档次没有硬性要求,既可以开高档餐馆,也可以开街边小店,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侨胞创业的优选。洗衣业同样也是一个启动成本较低、较容易积累财富的行业。

dc4f47985b0f4685b0746159be408700.jpg.jpg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27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唐人街”上的中国店铺。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在拉美拓展事业,他们的职业结构和行业分布逐渐多元化,向制造业、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科技创新、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扩展。特别是在墨西哥、巴西等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这一转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同时,由于华侨华人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拉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华裔多接受高等教育,凭借自身努力在知识技术领域大放异彩,成为学者、政治家、医生、工程师等行业精英。

随着中拉关系持续深入发展,华侨华人获得更多投资机会,逐步涉足石化工业、塑胶行业等。此外,拉美国家矿产、水电、石油资源丰富,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些资源导向型的企业开始在拉美投资建厂,还有一些国有企业承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为当地带去大量技术型人才。

中新社记者:一直以来,拉美各国都涌现出了很多华裔参政面孔。拉美华人的参政热情如何?如何才能更好提升华人影响力?

崔守军:近年来,拉美地区的华人在政治上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参与热情。由于华人社区的壮大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对当地社会的融入,华人参政不仅是提高自身地位和话语权的途径,也有助于搭建同祖(籍)国的友谊桥梁。

已有多位华人曾在秘鲁、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担任过高级行政职务,例如曾任苏里南总统的陈亚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任总督何才等。此外,还有华人通过自己的特殊身份,增进住在国与中国的友谊。例如,秘鲁著名侨领何莲香为推动两国1971年建交作出重要贡献,被称为“中秘建交的使者”。

如今,越来越多的华裔参选或当选市议员、州议员甚至国会议员。他们积极为华人社区争取到发声机会,在反对种族歧视和提升社会福利等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为更好融入当地社会,提升影响力,华侨华人还可通过社团、商会和基金会等形式建立稳固的社区组织,开展更多跨社区的联动合作,并积极参与医疗服务、救灾援助、教育资助等公益事业,展现社会责任感。

其次,华侨华人也应积极与主流媒体和政界交流对话,增进当地主流社会对华人社区的理解,以消除误解,赢得尊重。同时也要鼓励华裔青年参与当地的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增强政治参与感。

中新社记者:今年正值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十周年。在您看来,华侨华人能为中拉合作交往发挥哪些作用?

崔守军:10年来,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经贸合作、政治互信和人文交流是三大支柱,而华人华侨则是推动这三大支柱的重要纽带。截至目前,已有22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希望借鉴“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发展理念,来促进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

华侨华人具备语言、文化、商业等多重优势,相信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更加积极、广泛地参加当地的经济贸易和文化活动,举办中华文化节、组织中文学习班等体验活动,以增进彼此理解,为中拉合作发展、文化交流增添新活力。(完)

1db24cbd01404d0c836a857c4b1dfab4.jpg.jpg
崔守军。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简介:崔守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拉美研究中心主任,获聘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学者”。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领袖计划”(IVLP)访问学者,欧盟委员会“玛丽·居里国际交流计划”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发展中国家、地缘政治和国际组织等,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受聘多个国际机构、国家部委和企事业单位咨询专家和顾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