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与“中国车谷”共同成长(遇见中国·湖北站)

时间:2024-11-7 08:43 0 15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①:乐弥尔在查看公司生产线。
  图②:卡腾龙在工作。
  图③:许春喜(左)在踢足球。
  图④:武汉经开区地标建筑之一——“春笋”大楼。
  李 岿摄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姚子怡摄)



武汉之南,长江之滨,被誉为“中国车谷”的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经开区”),是武汉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之一。它因中法合资的30万辆轿车项目而兴建,30多年来,已聚集了超过400家外资企业,成为湖北省外资企业最密集,拥有外籍人士、专家最多的区域之一。

依开放事业而生、因汽车产业而兴。近年来,武汉经开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外商投资和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日前,记者走进武汉经开区,听三位外籍人士讲述在此安居乐业的故事。

法国艾菲汽车零部件亚太区首席执行官乐弥尔——

“广大车企的信心不断增强”

走进艾菲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环形焊接线上,机械手灵活摆动,通过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精准定位,随后把芯片和针脚焊接到印刷线路板上,工作人员只需“一键上料”。之后经过浇注、注塑、终检等生产流程,一只只精巧的变速箱转速传感器就陆续下了产线。

作为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国艾菲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艾菲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变速箱、发动机及电驱系统传感器类产品最大的供应商之一。“目前我们在中国有两家公司,分别在武汉和上海。武汉是总公司,也是主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拥有员工300多人。”法国艾菲汽车零部件亚太区首席执行官乐弥尔介绍。

今年59岁的乐弥尔,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7年,一直从事汽车行业。“2007年,我第一次来到武汉经开区,拜访一些行业客户,当时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合资车企。这些年来,合资公司的市场份额明显降低了。”乐弥尔说,现在主要是中国本土公司在引领汽车市场发展,电气化革命是这个变化的重要加速器。

艾菲公司从2004年开始进入中国,起初是在武汉经开区租赁合作供应商的厂房进行生产。随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公司选址、买下20亩土地,自己建设厂房、搭建生产线。2008年武汉工厂投入生产,2009年艾菲中国就已经实现了盈利,2011年债务清零。

“武汉经开区集聚了10家整车企业、14家整车工厂、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整的产业配套、丰富的人才储备、较低的物流成本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是我们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乐弥尔说,在过去的20年里,艾菲集团在中国追加了10次投资,中国区的销售额也从最初的50万欧元,增长到5000万欧元,成为集团重要的业绩贡献者。

近年来,中国着力推动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艾菲公司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在电动车传感器等新产品上加大研发力度。“武汉公司现有50多人的研发团队,可以100%独立完成产品设计、开发、试验验证和生产,现在还可以支持集团其他地方的产品开发。”乐弥尔介绍。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武汉经开区经信局、科创局等部门支持下,艾菲武汉公司能够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等优惠政策。目前公司加大投资,加快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级。一款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传感器,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20%以上。

如今,担任艾菲集团亚太区负责人的乐弥尔,每个月有将近1/3的时间在武汉。“相比第一次来的时候,现在武汉经开区基础设施、道路建设更加完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好,还被列入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街上经常能够看到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小巴的身影。”乐弥尔表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集聚度不断提高,广大车企的信心也不断增强,未来集团计划在这里进一步加大投资,新增产线、扩大人员规模、加大技改投资力度,与“中国车谷”共同成长,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美商会华中分会执委会主席卡腾龙——

“在这里创业极具性价比”

清晨,美丽的后官湖微风轻拂,碧波荡漾。湖畔的绿道上,晨练的人群或跑步或骑行。其中有一名留着花白胡子、一身运动装的美国人,他便是中美商会华中分会执委会主席卡腾龙。

今年是卡腾龙来到中国的第20个年头,也是他在武汉定居的第18年。早上起床会去街边的小摊吃一碗热干面,去绿道跑步、骑行,会唱周华健的歌曲,喜欢《三国演义》,连续4次参加武汉马拉松……年届六旬的卡腾龙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武汉”了。

2004年,卡腾龙被当时的公司外派,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来到湖北省京山市。“一开始本来跟公司只签了3年外派合同,但是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都爱上了中国。”卡腾龙告诉记者,合同到期后,一家人选择留了下来。2006年,他们一家人搬到了武汉。

“最初没有手机支付,必须刷公交卡乘车,但我没有公交卡。有好几次,我还没来得及投币,车上一些素不相识的本地人就帮我刷卡了。”卡腾龙说,武汉人的热情好客,让他感到家的温暖。

卡腾龙刚来的时候,整个武汉只有一条地铁线路、两座长江大桥,他每天上班的通勤距离很长。现在武汉已经开通运行的线路达到了15条,跨江大桥达到了11座,出行无论是选择公交、地铁还是自驾都很方便。更为重要的是,武汉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好了。

“我所居住的武汉经开区,市民家门口有了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口袋公园、江滩公园,一条条绿道串联起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景区,可以尽享‘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卡腾龙说。

2016年,卡腾龙从原来的公司退休后,自己开办了一家居家养老公司。2021年以来,看好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他又投资管理了博梵(武汉)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卡腾龙说,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环保设备设计、生产、制造的外资企业,他们近3年来每年的销售收入都在翻番。

“在武汉经开区创业极具性价比。外国人在这里无论是开办企业,还是工作、生活,都十分便利。”卡腾龙表示,武汉经开区不断精简外资外贸企业邀请外国人来华申报材料,优化审核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政务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置外国人单一窗口,服务外籍人士办事需求。

去年12月1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也称“五星卡”)正式签发启用,卡腾龙是首批领取“五星卡”的外国人之一。今年8月初,他的妻子也拿到了“五星卡”。

卡腾龙的大女儿在武汉生活了10年,她到美国读大学时,将一面中国国旗挂在宿舍里。“当她提到家乡时,她指的是武汉。”卡腾龙笑着说。

武汉长江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许春喜——

“我们很有参与感和归属感”

在武汉长江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们正在上着一堂堂特色课:美术教室内,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绘画、陶艺、服装设计;机器人课上,学生们通过学习编程灵活操控机器人……这所学校有260多名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是武汉市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放学铃声响起,新加坡籍心理辅导老师许春喜带着足球队的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开始当天的训练课程。“学校不仅开设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国际化课程,还有足球、篮球、排球、机器人等特色项目。”许春喜介绍,他自己兼任足球教练,去年带领学校高中男子足球队在国际学校联盟比赛中首次夺得冠军。

今年51岁的许春喜,10年前带着全家从新加坡搬到武汉,定居在武汉经开区。他和妻子李家琳都就职于武汉长江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他们的孩子也在此上学。“武汉经开区是武汉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合资和外资企业众多,来此工作的外籍人员普遍有子女上学、住房安居、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许春喜表示。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在建设国际化宜居环境方面持续发力,引进和集聚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长江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爱莎国际学校等国际教育学校;建设万科金域蓝湾、金色港湾等国际社区,提升外籍人士归属感;协和医院车谷院区、同济医院军山院区、武汉亚心总医院等5所三甲医院均设立了国际窗口。

许春喜一家就住在沌阳街道金域蓝湾小区。这个小区拥有外籍居民200多人,分别来自美国、巴西、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刚来的时候,小区里的路牌、标牌只有中文,外籍居民颇感不便。”许春喜说,在他们的建议下,社区很快换上了双语指示牌。社区还招聘了精通英文的社区工作者,组建了对外籍居民发布信息的微信群,群内通知也是使用中英文双语。

社区还经常组织文化交流、美食鉴赏等活动,邀请中外居民参加,比如中秋节做月饼、端午节包粽子等。“这些活动拉近了外籍人士和中国邻居们的关系,让我们很有参与感和归属感。”许春喜表示。

“10年前,当我跟妈妈说要去武汉时,她沉默了很长时间。现在我的家人们都爱上了武汉,我带他们去过黄鹤楼、晴川阁等景点,吃过热干面、小龙虾等特色美食。”李家琳说,武汉经开区这些年变化也很大,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手机软件可以直接叫到无人驾驶出租车;随处可见绿地和公园,生活舒适;还有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窗口,无论是出行还是办事都十分便利。

中超联赛球队——武汉三镇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就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每周末,许春喜不仅会和来自各国的同事们、学生家长们约一场足球赛,还经常身穿武汉三镇队的球衣,专门到现场去为球队呐喊助威。在他心里,这就是自己的主队。(本报记者 范昊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07日   第 10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