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10月28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新研究表明雄蚊子有时也会吸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9164
主题
149181
回复
17534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79
人社部: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个人养老金产品
0/81
河南明日(22日)发放5000万元零售餐饮类新春消费券
0/79
西安一银行未经授权批量开通养老金账户续:陕西金融监管局已按程序调查
0/79
营商环境周报(第149期)|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开发利用,对保险公司开展监管评级并实施分类监管
0/82
2024年广东社融增量2.4万亿元 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在粤落地见效
0/83
江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 全国多地省联社改革稳步推进
0/91
广州农商行再申请拍卖银行!陷吕奕诈骗案,追债金额超80亿
0/79
广东:连续三月个人房贷正增长、活期存款同比多增
0/81
如何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架桥铺路”?CIPS业务规模突破600万亿背后,有哪些大变化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10月28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新研究表明雄蚊子有时也会吸血
时间:2024-10-29 09:34
0
219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10月28日(星期一)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研究确认干细胞移植不会增加癌症风险
自从50多年前首次成功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到血癌患者体内以来,研究人员一直想知道这些干细胞是否会产生致癌突变。一项针对最长寿的移植受者及其供者的独特研究表明,接受供者干细胞的人似乎并未增加发生这种突变的风险。
本周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最新研究关注与癌症相关的特定基因突变。此前人们认为,这些突变可能使造血细胞在移植受体中具有生长优势,随着受体年龄的增长迅速分裂和繁殖,最终可能发展成白血病。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Center)进行了第一批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2017年,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决定联系这些移植的受者和供者,收集他们的血液样本,以比较细胞的衰老方式。
研究小组收集了32人的血液样本,即16对供体和受体,这些人在7至46年前接受了移植。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高度敏感的技术对已知与骨髓癌相关的突变基因进行测序。
研究小组发现,在所有健康的供体中,甚至那些年仅12岁的供体中,细胞都发生了突变。捐献者年龄越大,突变就越有可能出现在他们的血液中,但总体上突变频率仍然很低,仅为百万分之一的碱基对。
随后,研究人员比较了11对供体和受体的突变模式,这些供体的血液样本是在移植时收集的。研究人员在供体和受体中发现了相似的突变模式。平均来看,供体每年发生2%的突变,而受体每年发生2.6%的突变。这表明,移植受体的细胞衰老速度与供体相似,且突变的风险并未增加,这些突变可能使他们更易患上血癌。
《科学通讯》网站(www.sciencenews.org)
新的研究表明雄蚊子有时也会吸血,带来传播疾病风险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雄性蚊子可能也像雌性蚊子一样嗜血。这颠覆了以往认为只有雌蚊叮咬、吸血和传播疾病,而雄蚊仅啜饮花蜜的观念。
这一发现表明,雄性蚊子并非完全无害,它可能在疾病传播中起到一定作用。
研究人员在最近提交给预印本网站bioRxiv.org的报告称,通常对血液不感兴趣的雄性环跗库蚊(Culex tarsalis)和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在湿度较低且无法获得糖分的情况下会吸食血液。
之前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血液对雄性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是有毒的,科学家认为所有雄性蚊子都缺乏消化血液的能力。然而,在最新的实验中,吸血的雄性环跗库蚊的寿命与不吸血的雄蚊相当,甚至稍长一些。
在自然界中,埃及伊蚊是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但也可传播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而雌性环跗库蚊可传播西尼罗河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等相关疾病。研究人员发现,雄性环跗库蚊可以感染西尼罗河病毒,并像雌性一样在唾液中产生传染性病毒。
研究人员怀疑雄性蚊子可能在疾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但表示需要重新审视雄性蚊子不以血液为食的观点,并研究在极少数情况下雄性蚊子是否能够传播病毒。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银掺杂技术让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变得更加强大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QBSI)与仁川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共同研究了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他们开发了一种在太阳能电池中掺杂银(Ag)的新方法,以抑制阻碍电池性能的缺陷并促进晶体生长,从而显著提高效率,为商业化铺平道路。
CZTSSe太阳能电池由铜(Cu)、锌(Zn)、锡(Sn)、硫(S)和硒(Se)组成,是一种资源丰富、低成本、环保的太阳能电池技术,正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它们使用资源丰富的材料代替传统太阳能电池使用的稀有金属,具有适合大规模生产和价格竞争力强的优势。然而,传统的CZTSSe太阳能电池由于电子-空穴复合,效率低,电流损耗大,难以实现商业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小组采用了一种用银掺杂太阳能电池前驱体的方法。银抑制了锡(Sn)的损失,有助于材料在低温下更好地混合。这使得晶体生长得更大更快,减少了缺陷,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在这项研究中,他们系统地分析了银在前驱体中不同位置的掺杂如何改变太阳能电池中的缺陷和电子-空穴复合特性。结果表明,银能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防止锡的损耗,最大限度地抑制缺陷。
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锡掺杂在错误的位置实际上会干扰锌和铜合金的形成,导致锌残留并形成缺陷团簇。这可能导致电子-空穴复合损失增加和性能下降。由此,研究小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见解: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取决于银掺杂的位置。
该论文在线发表在能源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能源与环境能源》(Energy & Environmental Energy)上。
2、研究人员开发出能一小时内检测癌症的低成本设备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UTEP)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便携式设备,可以比现有方法更便宜、更快速地检测结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研究小组认为,这种设备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有帮助,这些国家的癌症死亡率较高,部分原因是医疗诊断存在障碍。
该研究发表在《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杂志上,这是一本专注于微尺度和纳米尺度设备研究的期刊。
最常用的商业癌症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即ELISA,需要昂贵的仪器才能正常工作,并且可能需要12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来处理样品。这种延误在农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因为病人的样本必须用专门的仪器运送到大城市,这导致了更高的癌症死亡率。
UTEP的研究团队研发的设备是一种微流体装置,能够使用极少量的流体来执行多种功能。该设备采用了一种创新的“聚合物池纸(paper-in-polymer-pond,PiPP)”结构,将患者的血液样本引入微小的孔中,并放在一种特殊的纸上。这种纸在几分钟内就能捕获血液样本中的癌症蛋白质生物标志物。随后,该纸会改变颜色,颜色的强弱表明检测到的是哪种癌症以及癌症进展的程度。
目前,这项研究主要集中在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上,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设计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天文学家在太阳系边缘之外发现了神秘的新天体
斯巴鲁望远镜(Subaru Telescope)在已知的柯伊伯带(KBO)之外发现了新的天体,表明太阳系边缘的结构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这一发现可能会重塑我们对行星形成过程的理解,并推动对地外生命的探索。
自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斯巴鲁望远镜一直在观测外太阳系,其观测结果用于支持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宇宙飞船对太阳系外边缘柯伊伯带的近距离探测。
截至今年10月20日,这些持续进行的观测已经发现了263个柯伊伯带天体。其中,有11个天体位于柯伊伯带的公认边缘之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已知柯伊伯带外缘之外存在天体,但此次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在相对较小的搜索区域内发现了大量天体,不能视为偶然或误报。此次发现的11个天体似乎代表了一类新的天体,它们在一个“环”中绕轨道运行,这个环与已知的柯伊伯带之间存在一个空旷的“间隙”,在这个“间隙”中几乎没有天体。智利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阵列观测到的许多新生行星系统外围都有这种环隙结构的记录。
天文学家表示,除了已知的环外,柯伊伯带可能还存在第二个环,“如果这一点得到证实,将是一个重大发现。原始太阳星云的范围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大得多,这将对研究太阳系中的行星形成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2、机器学习与纳米技术相结合:质谱分析技术的重大突破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革命性的机器学习驱动的方法,可以使用先进的纳米级设备精确测量单个粒子和分子。这一突破可能会推动各种粒子和分子质量测量设备的发展,这对于识别蛋白质至关重要。它还具有绘制完整蛋白质组的潜力,即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集合。
蛋白质对生命至关重要,驱动着几乎所有的生物过程。了解哪些蛋白质在何处产生及其数量,可以揭示生物体健康的重要信息,为疾病诊断提供线索,并提出新的治疗方法。然而,现有的方法尚无法完全表征蛋白质组。
描述这项名为“指纹纳米机电(fingerprint nanoelectromechanical)”质谱分析新技术的论文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作者称:“我们现在谈论的是单分子水平的质谱分析。如果我们拥有一种具有足够高通量的单分子技术,就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测量数百万种蛋白质,从而真正了解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的完整蛋白质组。”
研究人员指出,新的指纹纳米机电技术“正朝着一种被称为原生单分子质谱法的替代方法发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逐一观察大型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而无需将它们切碎。”(刘春)
延伸阅读
人形机器人有了团体标准:按下肢运动、上肢作业等分4个等级
字节跳动计划在欧洲设立AI研发中心
带纸尿裤直播24小时,车企大佬都怎么了?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