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东西问|陈志宏:嘉庚建筑何以惊艳百年?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7366
主题
57818
回复
76964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18
中正学院会计系全国公共会计师CPA会考 27人通过一人名列14
0/29
澳网赛场上的中国面孔(体育大看台)
0/28
通讯丨跨越万里的文化交融——记在赞比亚举办的春节庙会
0/23
通讯丨春节提前来到布达佩斯
0/24
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友谊、进步与和平的伟大力量
0/25
通讯丨中国产品热销达卡国际贸易博览会
0/119
今日(1月21日)汇率
0/47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特朗普2.0时代,中美两国如何相处?
0/27
东西问|高军:乒乓球如何架起中美民间交流之桥?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东西问|陈志宏:嘉庚建筑何以惊艳百年?
时间:2024-10-24 14:11
0
117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厦门10月23日电 题:
嘉庚建筑何以惊艳百年?
——专访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陈志宏
中新社记者 闫旭
嘉庚瓦,燕尾脊,红砖墙,坡屋顶,精美俊秀,端庄典雅。百余年前,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兴国之志从南洋归来,在投资兴学过程中亲自规划建设了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被称为“嘉庚建筑”。
在厦门,集中分布于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的嘉庚建筑,不仅成为城市名片之一,更承载了老一辈爱国侨领的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内涵。
嘉庚建筑有什么建筑风格?何以成为“嘉庚精神”的重要载体?如何将海内外的嘉庚建筑连接成为整体的跨境文化遗产?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陈志宏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厦门大学群贤楼及周边环境。受访者供图
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什么是嘉庚建筑?嘉庚建筑有什么建筑风格和特色?
陈志宏:1984年,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在《厦门日报》发表《卓越的建筑家——陈嘉庚先生》,首先提出了“嘉庚建筑”这一概念。嘉庚建筑是指陈嘉庚先生在20世纪初期捐资兴建并主持规划、设计和监督施工的教育建筑,其中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是嘉庚建筑保存至今最完整最集中的历史遗产。
集美学村。 (受访者供图)
集美学村的嘉庚建筑主要有“五片三点”。“五片”包括航海学院片(温楼、允恭楼、崇俭楼、海通楼、克让楼),财经学院片(尚忠楼、诵诗楼、敦书楼等),华文学院片(南侨一、二、三、四、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和南门等),集美中学片(延平楼、道南楼、南薰楼、黎明楼等),嘉庚纪念建筑片(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堂、鳌园等)。“三点”即科学馆、养正楼、集美农林学校旧址。
厦门大学主要有三个楼群,群贤楼群(映雪楼、集美楼、群贤楼、同安楼、囊萤楼),建南楼群(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礼堂、南光楼、成智楼),芙蓉楼群(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学楼)。
嘉庚建筑将海外侨居地的建筑元素与本地传统建筑相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华侨建筑文化在海内外传播交流与融合发展的杰出代表,折射出陈嘉庚先生在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外来文化“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襟和观念。
在规划设计方面,陈嘉庚强调建筑与地形环境的结合,力求使人工美与自然美交相辉映、和谐统一。一是依山傍海,就势而造,建筑群体得环境之大势;二是建筑群体舒展,突出主要界面的气氛渲染,以线形布局围合大空间;三是重视群体秩序,总平面组织中体现中西建筑的主从关系;四是注重外部环境景观小品设计。
在材料工艺方面,嘉庚建筑细部精美。早期建筑材料多从国外进口,20世纪20年代起,本地材料逐渐成为嘉庚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本地匠师参与下,嘉庚建筑使用本地红砖和石材等,将中国传统施工技艺与西式建筑样式融合,形成富有变化的砖石墙体形式。另外,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嘉庚建筑中,还大量使用嘉庚先生融合了闽南传统瓦片与西式瓦片工艺而创新制作的“嘉庚瓦”。
厦门大学的建南楼群依山傍海。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嘉庚建筑有何价值?
陈志宏:嘉庚建筑作为“嘉庚精神”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嘉庚先生的个人品德、家国情怀和教育理念,还展现了他独特的建筑设计思想和审美。陈从周教授曾评价说:“陈嘉庚先生的思想与艺术境界是乡与国,乡情国思跃然于其建筑物上。”
因此,保护好嘉庚建筑,对于“嘉庚精神”的传承传播、凝聚社会共识和教育引领等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价值方面,嘉庚建筑是嘉庚精神以及陈嘉庚教育事业、建设理念的重要物质载体。作为近代南洋侨界的杰出领袖,陈嘉庚为中国教育、政治、经济、公益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嘉庚建筑见证了陈嘉庚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在华侨史、教育史、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方面,嘉庚建筑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地域化的表达。嘉庚建筑特有的空间和色彩构成、平立面构图、材料的肌理和质感、结构形式、建造工艺以及细部构造和图案等表现出来的艺术性,体现出近现代建筑美学与技术的统一。嘉庚建筑引入西方构件和建筑形式,运用本土材料和传统技艺,展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合。
文化价值方面,嘉庚建筑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不仅展现了陈嘉庚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理念,还通过建筑形式的变化呈现出不同时期的文化演变。如今,嘉庚建筑分布于海内外并不断得到传承创新,展现了跨时空的文化互动和多维度的文明对话。嘉庚建筑作为近现代教育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交流融合。
社会价值方面,嘉庚建筑是嘉庚先生兴办教育的历史见证,象征华侨文化和兴学救国思想,也是华侨社会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的象征。保护嘉庚建筑,有助于增进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联系。
中新社记者:华侨大学承担了大量嘉庚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如何进行针对性保护,为嘉庚建筑增添生命力?
陈志宏:华侨大学设计团队近期承担了多项嘉庚建筑的修缮设计工作,包括陈嘉庚墓(鳌园)、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园与归来堂、集美农林学校旧址、集美乡村师范学校旧址、集美区乐安学校旧址、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南门等。
在修缮过程中,团队重视历史信息的挖掘与保护,通过对建筑历史、现状及价值的深入研究,力求在保留建筑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修缮。
团队首先开展了详尽的历史研究和现状测绘勘察,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核心价值。同时,对嘉庚建筑的组团布局、地形关系、平面形式、屋顶构造、立面设计、墙身组合形式及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团队还通过访谈资深文史专家,获得大量宝贵的历史细节和口述资料,这些信息为修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确保修缮工作既符合建筑的原始设计理念,又充分尊重其历史价值。
针对每座嘉庚建筑的具体损毁情况,设计团队制定了精确的修缮方案,确保修缮后的建筑与原结构相符,最大程度保护了建筑的原貌与风采。
中新社记者:如何将海内外的嘉庚建筑连接成为整体的跨境文化遗产?
陈志宏:除了厦门侨乡,陈嘉庚先生还在海外开展教育事业,在新加坡参与创办道南学校、倡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一系列华文学校。这些校园建筑也具有鲜明的嘉庚风格,被列入新加坡国家古迹。
新加坡道南学校旧址。 (受访者供图)
分布在海内外的嘉庚建筑,展现了陈嘉庚先生从家乡闽南到东南亚开创教育事业的历程。从集美学村起步,逐步扩展至东南亚地区,嘉庚先生创办的一系列学校,构建了一个跨地域的,涵盖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这一过程也展现了嘉庚建筑风格的源流关系及演变过程,从闽南传统建筑形式到融入西方建筑元素,再到适应东南亚文化环境,体现了文化的融合。
在空间布局、功能设计、人物历史和重大事件上,海内外的嘉庚建筑有紧密关联,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讲述了完整的嘉庚教育以及建筑发展故事,甚至许多建筑至今仍承担着教育功能,成为传承嘉庚精神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嘉庚建筑通过其紧密的历史、功能和文化联系,呈现为一种整体关联性的文化遗产。
不同国家共同参与历史文化叙事的构建,可以促进跨国文化遗产的合作保护,进而推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通过对海内外嘉庚教育建筑遗产的跨境联合保护,能够搭建起新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渠道。
以嘉庚建筑为代表的华侨华人建筑文化遗产,是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奋斗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文化与不同文化交融互鉴的重要物证,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包容。此外,这些建筑遗产作为华侨社区的文化中心,通过组织传统节庆活动等方式,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平台。(完)
陈志宏。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简介:陈志宏,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分会学术委员,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地域建筑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出版专著《闽南近代建筑》《马来西亚槟城华侨建筑》(海外华侨建筑文化丛书),主编《建筑记忆与多元化历史》(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 第二辑)、《漫游厦门》(走进建筑遗产丛书)等。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