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网约车的十年:纷争、整合、嬗变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6961
主题
146978
回复
17306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26
李云泽:保险业要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
0/24
从4.5%降至3.5%!振兴银行存量存款利率下调,**能否单方面暂停“加息”
0/27
央行科技司:正在加紧出台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
0/27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助力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举办声誉风险管理培训
0/18
理财公司掀起降费大战,部分产品费率低至0
0/18
回应被罚50万元,国开行: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0/26
东莞万江举行2024年“百千万工程”政策宣讲会,搭建政企交流桥梁
0/16
21理财私房课丨市场涨、投资亏,这一导致逆势亏损的“理财刺客”需警惕
0/18
大家财险因财务数据不实再领罚单,今年前三季度亏损1.7亿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网约车的十年:纷争、整合、嬗变
时间:2024-10-23 09:55
0
10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撰文
| 文烨豪
编辑
| 吴先之
十年之前,出租车司机尚还意气风发,尤其是高架林立的一二线城市,出租车牌照堪称“金饭碗”,含金量丝毫不输当下年轻人竞相涌入的体制内。
王师傅当时手里握着两张出租车的营运牌照,每张牌照的市价高达50多万元,再加上两辆营运中的出租车,整套资产值百来万,这在当时的成都,不亚于在城里有两套房子。而每辆出租车分日夜两班租出,两辆车每天跑满两班,光靠收租每月就能带来上万元的收入。
出租车司机的日子不仅过得舒坦,还带着一股子牛气,想拉就拉,不想拉就拒载。毕竟,作为带着旧时代痕迹的资产,牌照意味着市场的入场券,外人再怎么眼馋也无从插足,如同鲁迅笔下的“铁屋子”,空气稀薄,却又无处打破。
然而,这种被强行赋予的堡垒注定脆弱——当市场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创新迟早会以某种形式突破封锁。因此,这一切在2014年发生了转折。网约车的猛然崛起,像是一场暴风雨般迅速席卷了整个行业。而传统出租车行业则风云突变,时代的车轮碾过,留下的只有些许尘土和一声叹息。
十年过去了,网约车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资本狂欢、监管收紧等进程,在此过程中,行业逐渐趋近饱和,并暴露出了平台、司乘间的多重矛盾。但与此同时,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崛起,或许正在为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新故事。网约车究竟走向何方,仍然值得关注。
网约车往事:权力下放与资本博弈
尽管诸如滴滴、快的等网约车玩家,早在2014年之前便已陆续诞生,但早期营销、地推步伐却稍显缓慢,阻力重重。
以滴滴为例,创始人程维曾带领团队奔走于各大出租车公司,力图达成合作。彼时的程维满怀信心地以为,只需两个月便可在北京轻松签下千名司机,然而现实却异常冷峻——出租车公司紧盯官方政策不放,无人愿意冒险尝试。后来转战深圳,局面同样僵持不下。
难题并不仅仅出现在公司间的合作,司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同样抗拒,彼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有的司机甚至认为网约车不过是骗流量的噱头。因此,滴滴一度采取非常手段,雇托打车来制造订单。
直至2014年——中国出行市场的分水岭。年初,滴滴获得腾讯和中信产业基金1亿美元的投资,几乎同时,快的打车获得了阿里的支持,网约车补贴大战由此拉开帷幕。
一年后的情人节,滴滴和快的这两位曾经的宿敌,在资本的推动下握手言和,而这一年间,网约车得以通过技术与资本的杠杆,摇撼了过往由出租车牢牢掌控的出行根基。
本以为行业尘埃落定之时,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拉尼克亲自找上滴滴门来:“要么接受Uber占股40%的收购,要么被打败。”以至于程维在达沃斯论坛上坦言,原以为滴滴与快的的合并是总决赛,没想到只是亚洲小组赛。
尽管Uber与滴滴的战斗最后以滴滴收购Uber中国告终,并未持续太久,但其却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国内网约车行业——改变了过往主打高端的专车逻辑,为国内网约车强行注入了大众化基因。
在此之前,滴滴基于不触碰出租车行业的核心利益的默契,主打价格高于出租车30%的专车服务。然而,随着不差钱的Uber以“人民优步”的姿态强势入侵,短短半年内烧掉15亿美元,以大幅降价30%的价格战抢夺订单,滴滴亦悄然推出价格低于出租车的快车,使乘客得以通过极低的成本出行。
这场从专车到快车的过渡,标志着网约车对传统出租车市场的彻底颠覆——订单量飙升的快车,以压倒性的用户需求重构了出行市场的游戏规则,并反向拉动了出租车和专车的需求。
至此,5年不到,出租车从对网约车玩家爱搭不理,到竞相涌入,再到去滴滴总部维权,抵制专车快车对自身生意的冲击。但最终,官方对网约车的合规论断,带走了悬在网约车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出租车亦被迫低头,成为了网约车体系中的一部分。
归根结底,网约车的发家与繁荣,本质上是出行服务的权力下放:一个曾经封闭、垄断的市场,当被技术和资本撕开裂口,权力的转移自然不可避免。
上下半场,绕不开的补贴
如果说,2016年滴滴收购Uber中国,标志着国内网约车上半场的结束,那么2021年滴滴的“禁闭”,则意味着网约车下半场的开始。
而纵观上下半场网约车玩家的牌局,补贴始终是难以绕开的关键手牌。
背后的逻辑在于,网约车行业的“护城河”本质上并不深厚,谁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服务,比如更低的价格、更快的接单速度,谁便能迅速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抢占市场份额。
补贴打法虽相似,但行业格局却有着显著差异。
第一重差异在于竞争背景。2014、2015年的补贴大战立足于新兴市场,看似是挥斥真金白银的跑马圈地,但实际上是两大支付巨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围绕用户支付习惯展开的暗自博弈。因此,彼时的网约车补贴的激烈程度远超一般商业竞争。
据老牌网约车司机张晓(化名)回忆,当时司机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收入两三万元,而乘客打车则是“公交价”,大妈大爷去隔壁菜场买菜都是打车来回,甚至一度演化出司机雇乘客打车来赚补贴的现象。
相比之下,网约车下半场,行业已然成熟,用户打车、支付习惯亦已培养,因此补贴战显得谨慎许多。
毕竟纯粹的“烧钱”,虽能在短期内吸引用户,但缺乏持久性的商业模式支撑,意味着平台方始终需要为这种“虚假”的价格低廉买单,长期下来,难免会陷入恶性循环——补贴终有尽头时,但迁移成本几乎为零的用户,可以轻松地一键切换到下一个更便宜、更快的平台。
第二重差异,则在于网约车司机的供需。
2014年前后,国内网约车司机寥寥,整体供不应求,彼时若网约车玩家不祭出高额补贴,司机自然会流入其他平台,导致打车越来越难,用户亦将逃离。国内最早涉足网约车赛道的易到,就是因为补贴未能跟上节奏,最终丢掉了先发优势。
可网约车下半场,随着黑天鹅的到来,不同行业人群涌向网约车赛道,使赛道愈发饱和,供需随之倒转——网约车平台,逐渐建立起了“你不跑总有人跑”的底气。
正如前述所言,硬抗价格战,对现阶段的网约车平台而言并不容易。新一轮补贴战,拼的就是谁能更有效地降低用户的成本。
以曹操出行为例,2021-2023年,其出行服务司机收入及补贴分别为72亿元、62.85亿元、81.46亿元,占据着总营收的大半壁江山。在此背景下,网约车司机逐渐沦为被克扣、压榨的一方。
毕竟网约车行业本质上是一门规模经济行业,规模越大,越能降低获客、运营成本,从而建立竞争优势。而这,亦是一众趁机起家的中小平台,离不开高德的一大原因。
正如光子星球曾在中谈到,于平台而言,乘客和司机就像天平的两端:不断在乘客端加码,就意味着司机端权益的不断受损。也就是说平台对乘客的种种讨好行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把成本转嫁给司机的“慷他人之慨”。
尽管期间,在宏观语境的引导下,有部分网约车平台宣布减免租金或下调抽成比例,但司机对其感知并不算强烈,变化仿佛只是蜻蜓点水。
以鞍马出行为例,滴滴解禁后,或许是为了避免司机回归滴滴,其曾推出过早晚高峰激励活动,但一位司机告诉光子星球,其每天出车16小时,才勉强跑完冲单奖励所要求的35单,拿到奖励金。
在此背景下,司机群体逐渐“黑化”。最近,网约车强制加价、支付空返费等乱象在社交媒体掀起广泛讨论。在刚过去的酷暑中,部分司机甚至开始向特惠订单的乘客额外收取“空调费”。这股对抗情绪,正在司机群体中悄然蔓延。
网约车行业从初兴到繁荣,表面上由资本补贴和商业模式驱动,但贯穿始终的,还有一条不易察觉但极其重要的暗线——技术升级。
过去数年间,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悄然重塑了出行行业的成本结构。相较于燃油车高达每公里几毛的成本,电动车的每公里成本仅几分钱,运营成本低了一个数量级。十倍差距之下,司机不再被油价和高昂运营成本束缚,淡季中的“空跑”成为可以承受的常态,大幅提升了网约车的接单效率及司机的盈利空间。
而这股技术驱动的力量之所以容易被忽视,正是因为它深植于汽车行业整体升级中呈现,而非构成网约车平台间的显性竞争因素。
然而,随着Robotaxi的爆火,技术升级的暗线正在浮出水面,并为新一轮网约车战事引入了除却司机供给、平台补贴之外新的竞争维度——自动驾驶技术的竞赛,正成为行业新的角逐点。
中国的萝卜快跑,试图依托自动驾驶大模型(ADFM)进军海外市场;特斯拉的Cybercab延续端到端的FSD系统;老牌玩家Waymo则坚定站在激光雷达技术一方。这些路线之争,既关乎技术的优劣,亦关乎商业层面。
这意味着,除却无人驾驶对于网约车商业模式的颠覆,未来的网约车战事,亦将不再仅围绕司机供给和平台补贴展开,谁能端出更快、更省、更稳定的方案,谁便能在这场马拉松中取得优势身位。
微信号|TMTweb
公众号|光子星球
别忘了扫码关注我们!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