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09999999999
本站在线客服
“青岛的魅力让我对这里充满信心”
收起左侧
发新帖

“青岛的魅力让我对这里充满信心”

时间:2024-10-22 09:42 0 1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青岛美亚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柯敏·豪老师介绍学校情况。本版图片均为魏 尧摄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办事人员在为企业服务。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阳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实验室设备。


青岛明德双语学校副校长(中)孔繁奇在介绍学校教育理念。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东青岛已累计13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十榜单。作为一座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始终处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大量外国专家被这座城市吸引,定居、工作于此,为这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
前不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指导、青岛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2024走进魅力青岛”调研活动在青岛举行。本报记者实地走访,看外国专家如何融入这座城市,爱上这座城市,投入这座城市火热的生产、生活中。
“在这里工作非常有成就感”
美国人克里斯还记得,最开始选择来中国的时候,母亲跟他说,“你可能待不到三个月”。没想到,这一待已经是九年多了。
如今,作为青岛明德双语学校的一名外教,让他感触最深的事情之一是:“中国人、美国人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不同之处是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很喜欢去了解这些历史。每次回到美国,我都要跟大家讲述这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有多爱这样的生活方式。”
克里斯坦言,第一次接到来青岛的邀请时,他甚至还要专门打开地图。但当他乘高铁前来,看到美丽的城市和刚刚起步不久的学校,便被吸引住了。“我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跟大家从最基础开始,把这件事情干起来。”
来青岛工作,对于很多外国专家来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过程。
在海信集团,来自日本的视像科技画质设计专家藤根俊之告诉本报记者,今年2月,他在日本经人介绍,来到了海信。作为一名已经从事电视画质设计工作20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他感觉这家中国公司要做的东西和自己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很有吸引力。
来自韩国的冰箱制冷系统设计专家严苍元告诉记者,他是在韩国一家很大的招聘网站上看到的相关信息,一开始他还感到有些犹豫,但此前有朋友已经来到中国工作,给他介绍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状况,他才下定了决心。
“在来海信工作之前,我还没有在海外居住和工作的经历,但无论是青岛还是海信,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好的选择。”严苍元告诉记者。在海信,公司会提供充足的人员、设备支持,让他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和项目组一起改善。“在这里工作非常有成就感。”
海信集团创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微告诉记者,在海信,人才引进从来都是“一把手”工程。自2010年以来,海信开启了在全世界揽才的新模式,集团领导班子带队赴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召开人才恳谈会,接触并招聘产业领军人才。他举例说,海信光芯片领域的八位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和两位省级人才工程专家,全部来自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以才引才政策。
刘微说,海信还非常重视以才引才,发挥人才的“朋友圈”作用。创新人才识别的路径,拓宽人才来源的渠道。
严苍元也认为,外籍专家的口口相传,会吸引更多人来到青岛。他以自己为例,如今每次回到韩国见到以前的同事们,都会忍不住夸海信的各个方面,所以那些专家们都认为这是一家非常好的企业。
这些年来,青岛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前来定居,当地也为外籍子女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切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我们希望培养出具有勇气的全球公民,帮助建设一个和平的世界。”青岛美亚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柯敏·豪老师告诉记者。这位来自南非开普敦的老师,是美亚来自31个不同国家的教师队伍的一分子。他们用各自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教学风格,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学习环境。
校园里,从一楼的彩色教室到三楼的宽敞走廊,角角落落都充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
培植吸引全球人才的土壤
阳光洒在大厅里,照着墙上挂着的时钟,北京、伊斯兰堡、明斯克、莫斯科、杜尚别、塔什干……这里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2020年12月,在科学技术部、外交部等多个部委支持下,在青岛正式成立。
展台上,是在这个中心支持下完成的各领域合作成果。从航海模拟器,到创伤救急止血颗粒等医疗用品,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的多种产品,品类十分丰富。
墙上,挂着“科技”“文化”“经贸”三个词。中心主任赵中元告诉记者,这正是中心工作的三个方向,自成立以来,这里始终致力于做各行各业开展国际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企业不需要再自己组建专业的团队,通过嫁接平台的功能,利用我们当地的协同中心就可以实现快速的国际合作。”
来自上合国家的人才,在中心帮助下,与青岛开展越来越多的互动。比如,中心协助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惠觅宙院士团队,与青岛企业海氏海诺合作“透明质酸片段B-HA外用产品和注射液”产业化项目,已经落地开工。
更多的合作正在全面铺开。截至2024年上半年,与俄罗斯工程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等30余家海外高校、院所、机构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心着手建立的全球人才库与技术库,主动搜寻并甄别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技术人才。赵中元告诉记者,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云超市,已经储备297名海内外有效专家名单,储备10491项有效尖端技术。
在30公里之外,青岛农业大学在招揽外国人才方面,已经进行了诸多探索。
“与‘北上广深’对比,青岛有什么优势呢?外国人才凭什么来我们这儿?”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孙庆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告诉记者,学校引进外国人才,不仅仅依赖于丰厚的待遇,更注重以学科建设为核心,通过构建人才支撑平台、实施精准引育策略以及优化服务体系,打造出一片人才荟萃的沃土。
比如,青岛农业大学的草学学科是山东省唯一的草学学科,青岛农业大学也凭借着草学、马业科学等特色学科建设的优势,吸引外国人才,如今已汇聚25位外籍专家在校。
来自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的教授尼古拉·戴安娜·坎农,是两校联合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协调者之一。她告诉记者,“我喜欢沿着青岛的海岸线漫步,游览这座城市的各个景点,了解这里的人们。这座城市本身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岛的魅力让我对这里充满信心,我期待看到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在这里蓬勃发展。”
与青岛一起向未来
对于许多外国专家来说,青岛的发展水平、中国同事的水平时常让他们感到惊讶。
青岛松下电子部品(保税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关亘去年才来中国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对中国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认为这里的人才质量非常高。
新关亘介绍,公司有7位来自日本的专家,他们会在青岛工作三至五年时间。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松下一直以管理著称,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也要不断革新,比如,他很希望能将在中国市场上得到验证的新经验反馈给位于日本的总部,提出新的建议。“在中国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变化都比日本要来得更快,我们希望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让我们的理念追得上中国的发展速度。”
在来青岛之前,青岛松下电子部品(保税区)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石上武士在多个城市工作过。
“我感觉到中国同事都非常有干劲,很积极向上、很热情地在工作,很多工作推进起来非常顺畅。”石上武士告诉记者,他感觉青岛为代表的海外工厂的技术能力已经不亚于日本本土。
对石上武士来说,感受很深的是青岛的营商环境特别好,不同的政府部门都会主动到企业来问询,是否有什么困难,政府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
与中国同行,帮助青岛变得更好,成为诸多外国专家的共同心声。
来自塞尔维亚的篮球老师菲利普,已经在中国教学好几年了。他告诉记者,在教学中他发现孩子们最大的问题是对手机的过度沉迷,不少孩子用手机替代了当面聊天,很多孩子都戴着眼镜。“我希望用体育来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多运动、多社交。”
来自南非的老师马可告诉记者,此前,他在读博士期间的课题就是研究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是如何崛起的。
“光在这个区域周围就有六所大学,还有我们这样的国际学校,这是多么优质的教育集中地。”马可感慨,仅仅明德学校所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教育资源就超过了很多城市,而他在看到这里的发展蓝图和未来前景后,真的希望投身其中。
“我们要与青岛一起向前。”马可说。(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0月22日   第 05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