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一天2700亿的双十一,再也回不去了

时间:2024-10-16 10:11 0 11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数读商业
从昨天开始,打开一些热门APP,都会看到满屏的促销,有时候还回自动跳转到购物APP中,让人误以为自己打开错了APP。
每当这种情况出现,是在提醒我们,双十一又来了。
今年的双十一比以往早了大约一个半周,天猫在昨天晚上开启了预售,京东也开启了大促活动。
但对于双十一的热情,正在变得越来越淡。
热情变淡
最近几年,随着淘宝天猫逐渐被拼多多、抖音抢走地盘,双十一早就没有了往日的荣光。
双十一最火爆的时间当属2015年前后,伴随着阿里巴巴成功上市,淘宝天猫几乎找不到对手。与此同时,阿里的"创新"还没有增加太多,以至于天猫的玩法尚且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
彼时,双十一严格按照时间开启,也就是0点开始,促销力度较大。很多人都是熬夜抢购,甚至为了购物熬到半夜。赶上工作日,很多消费者甚至会为此而迟到。当时流行的词是"剁手",用来指买东西太多、掏空钱包而后悔的行为。朋友同事之间,见面都问"买东西了吗?""剁手没?"。
当时双十一的增速堪称奇迹,每年的销售额都完美拟合了数学曲线。2019年4月,有微博用户表示,双十一数据几乎完美地分布在三次回归曲线上,拟合度均超过99.94%,过于完美以至于怀疑是造假。
2019年,双十一销售额达到2684亿,又一次契合了数学曲线。
DSC0000.jpg

然而,摩尔定律也有失效的一天,这样的火爆不会一直持续。2020年,天猫把双十一拆成了11天;2021年,天猫悄悄把战报的口径改了,从"销售额"改为"交易额",后者指所有成功的交易,范围更加宽泛。到2022年,天猫不再公布双十一GMV数据,只是用一句"今年双11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简单概括。
实际上,按照百度指数,2019年,双十一的热度就已经开始下降了,并且已经连降了6年,甚至不如2014年的搜索热度。今年虽然比以往更早开始,但除了广告满天飞,几乎看不到太多人讨论。当初的盛况,肉眼可见的消失了。
DSC0001.jpg

双十一不新鲜了,这固然是重要原因,消费者没有以往旺盛的消费欲望也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电商不断做加法,透支了消费者的热情。
换汤不换药
2017年双十一期间,红极一时的papi酱发布了一条吐槽双十一的短视频。
视频主题是不知道该怎么计算优惠后的价格。"跨店满200减20,淘宝优惠券30,店铺优惠券满999加购指定商品减300元,20元定金两倍膨胀,组战队50万淘气值瓜分4000元……"这一系列的玩法,想要算清楚优惠无比困难。
其实,从玩法变复杂这一刻开始,双十一就变味了,消费者也在逐渐流失。一旦流失的用户,想再拉拢回来,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从做法看,天猫依然并没有太大的意愿做出这样的努力。
今年,双十一启动时间明显早了很多,但很多玩法依然得到了保留。定金玩法还是重点,天猫之所以这么早开启双十一,是因为目前主要是"下定金"阶段。
除了定金,天猫还为88vip会员发放红包,还有跨店满减,其中,88vip的满减是满7000减560,满3000减240,店铺满减包括"每满300减50"和官方立减15%。此外还有店铺会员、店铺优惠券等等。
除此之外,阿里依然没有放弃"拉人头""耗时间"的游戏,今年目前上线的是"能量值"。邀请好友、浏览15秒、浏览10个商品……甚至还有去芭芭农场施肥、逛逛淘宝人生等等。最终可以得到几块钱优惠券。
站在天猫的角度,最近两年,双十一已经开始做减法了。比如,双十一鼎盛时期不减有满300减30,还有满200减20,分别对应不同的店铺。但这种小的修修补补之下,双十一的玩法内核依然没变。
定金玩法其实一直饱受诟病,为了提高定金玩法的积极性,天猫打出了"全程保价"。但定金除了不能参与满减,对很多人来说,不如凑满减优惠。
真正开始凑满减了,这些玩法杂糅起来就会产生很多情况。比如定金尾款不支持88vip消费券,有些店铺不支持或者不全部支持88vip满减。再加上一个变量——店铺满减、会员优惠、充值优惠等等,就会导致凑出优惠的算法非常复杂,买的东西一多,根本没办法排列组合找到最优惠的方案。
而看广告攒能量值、组战队等小游戏更加"空手套白狼",通常都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得到十几甚至几块钱的优惠。
想要让消费者真的回归消费热情,让消费者不断浪费时间凑单、凑优惠是不合理的。最近几年,拼多多之所以把阿里打得节节败退,原因是打法简单直接,拉人头打钱、百亿补贴。除非能继续简单粗暴,否则,双十一还是会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无法扭转。
进退两难
然而,双十一已经回不去了。
遥想最初的玩法,双十一就是店铺参加,平台补贴,简单直接有效。这个IP做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简单,但随着规模越来越大,阿里做加法的逻辑就开始让这个购物节增添了更多使命。
之前在"集五福"的文章中我们就曾提到,阿里旗下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在不断做加法,不断让消费者尽可能多地消费。同样道理,双十一的IP越有价值,就越要让更多店铺加进来,让消费者多消费。
随着双十一流量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到2021年,参加的品牌方达到29万家,这么多店铺需要"雨露均沾"。早期的玩法,流量普遍集中在头部品牌,对于参加的中小卖家,每年一度的集中售卖确实会增加商家的备货压力,而且分不到太多流量。因此,天猫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让更多的品牌被发现、被消费,这样才能增加收入。
DSC0002.jpg

从卖家传递到在用户端,阿里便需要尽可能"细颗粒度"地挖掘消费者。要让消费者多待一会,一定不是买完就走,也不是只买那么几个店铺。因此,一方面,消费者就不能太简单完成优惠券目标。如果优惠券是满300减30,就不能让300元的商品参加这个活动,因为这样对增加消费无益。另一方面,留住消费者,除了商品,只能尽可能增加游戏,拖住使用时长,要让消费者多看几个店铺、多拉几个人。
阿里挖掘IP价值的逻辑,带来的后果就是,消费者体验感下降,逐渐流失。随着消费者流失,卖家的生态也会变坏,形成恶性循环。
对比黑五,之所以能做这么多年,很大程度上就是玩法简单。商业奉行的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就是一句话讲清楚商业模式。简单直接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之所以说双十一回不去了,是因为近几年,购物节已经失去了狂欢的基础。早期双十一的成功,吸引了平台跟进,所有平台都想要造节。促销常态化消解了双十一的购物需求。直播电商则是进一步降低了购物节的冲击力。多数头部主播拥有极高的议价能力,在日常的带货过程中,通常已经给出了较低的价格,购物节再度压缩的难度太大。
具体到天猫身上,淘天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损失了很多卖家,也损失了很多消费者。现如今,为了实现GMV增长,就需要尽可能增加优惠的投入。但资本市场对盈利要求愈发苛刻,而且失去了天然流量,想要再靠增加补贴投入拿回,代价要高得多。今年一季度,阿里净利润下滑了96%,带来了铺天盖地的唱衰。
双十一这个IP已经在走下坡路,今年的购物节看,阿里既没办法彻底推翻之前的逻辑,也没有让渡更多利润的必要,换来的参与热情大概率也不会像十年前那般,如此便只能强行狂欢。
2007年的11月11日,我收到了同桌递过来的棒棒糖,他告诉我,"今天光棍节,习俗是吃棒棒糖。"这是我对这个日子最早的感知。
一直到2012年的这一天,我跟同学一起去看了《失恋三十三天》,这是"光棍节"最后的荣光。
后来"双十一"取代了"光棍节",让这个节日彻底与光棍无关。现如今,形势逆转,光棍越来越多,双十一越来越淡,或许,未来某一天 "双十一"要把这一天还给"光棍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