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搜索是一个典型的化繁为简的功能,钉钉上有那么多的功能,只要足够好用,用户有可能把它当入口级功能来使用,而不会再费力查找各种产品,翻阅各种聊天记录。
AI专属助理建立在“懂你”的基础上,钉钉恰好有能让AI读懂你的数据和知识,例如“你最关心的事”功能,可以收集近 7 天钉钉端内全场域的数据内容,包括聊天、文档、待办等。
沿着产品设计向下,点击事项即可了解该事项的最新进展、重要节点、相关信息,点击相关信息,可以溯源到当时的群聊、文档等,更具体地还原用户的工作场景。同理,还可以设置“你关注的人”“帮你记”“帮你回复”等功能。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功能是“帮我回复”,相当于有了一个回复机器人,根据选择生效的组织和回复人员的范围和知识库,智能回复可能快速准确地解答沟通遇到中的问题,节约一些标准化又费时间的工作。
钉钉AI,才开了个头
To C工具类AI应用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原生于LLM浪潮中的新兴应用,一类将LLM能力融入现有软件中。
结合行业视角观察,虽然部分新兴AI应用快速流行、周访问量能达到千万次以上,但从用户数变化趋势和用户单次访问停留时长角度,用户粘性和付费意愿等仍然有待验证,而现有工具软件用户基础稳固,融合AI有望带来客单价和付费率的提升。
钉钉本身就是to B 与 to C 用户融合的一款产品,用户在不同的 AI 工具之间轮转解决不同的需求,如搜索、创作、记录、总结等,钉钉AI的第一步,也是整合了常用的 AI 生产力工具。
钉钉AI会员可能不是最好用的纯工具类产品,但可能是最懂你的AI辅助,大多单一AI产品只能基于有限的输入,输出一个差不多的结果,钉钉AI能够最大程度把问题缩小,再结合个人本身的数据给出相应答案,当然,钉钉AI也支持联网获取信息,并不需要担心钉钉AI会陷入局限。
C端工具软件的商业模型基于量(付费用户数)和价(ARPU),而付费用户数又取决于用户基础和付费转化率,因此用户数、付费率、APRU三个维度将决定钉钉AI会员能否立住。
未来钉钉有望自研或引入更多第三方AI能力,这是完全可预期的未来,从生态的角度看,用户数量越多,使用频次越高,使用程度越越重,对平台产品的粘性就越强。
随着钉钉内网络密度、协同密度的增加,深度用户对信息处理、知识使用的需求在爆发式增加,365 会员在免费版钉钉基础上,为深度用户提供更多的知识消费工具,做深信息、知识网络的沉淀与消费价值。
让一部分人先用上AI工具,再带动更多人、更多企业使用AI,或许自下而上的推力,更能推动大模型应用的普及。(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张帅,编辑 | 盖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