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8月8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孤独的人更容易做噩梦

时间:2024-8-9 09:26 0 24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8月8日(星期四)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1、大堡礁周围海洋温度创近400年来最高记录
据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气候研究人员表示,今年早些时候,大堡礁周围海洋的温度达到了近四百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人为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
通过对大堡礁22个地点的珊瑚骨架核心进行钻探和化学分析,研究人员追踪了历史上的海洋温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自19世纪工业革命起,该地区的海洋温度逐步升高,尤其是在过去20年中温度急剧上升,过去407年中温度最高的六年有五年发生在2016年及以后,这与重大的珊瑚白化事件相吻合。
研究特别关注了今年1月至3月期间的年平均温度,这时大堡礁周围海洋温度达到顶峰。根据最新的珊瑚骨架数据,此期间珊瑚海(Coral Sea)的表面温度比1618年至1899年的平均温度高出1.73摄氏度。研究人员通过模拟有无历史温室气体排放的地球气候,确定若无人类活动,这种海洋变暖趋势将不可能发生。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发现可能促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考虑今年没有把大堡礁列为濒危世界遗产的决定。
2、从北欧海盗到贝多芬:你的DNA可以帮你找到远古亲戚
过去十年间,科学家已经完成了超过1万个古人类的基因组数据,这些数据中的大部分来自很久以前的人类,几乎不可能与现代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然而,随着古代DNA研究人员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合作加深,近几百年的古人类基因组数量已显著增加。
科学家现在在寻找现代人与古代人之间的联系。解开这些联系可为历史上个人身份及其后代的迁徙提供信息。此类研究还有助于为那些信息被遗忘或模糊的人群补全家谱历史。
尽管如此,这些联系并非总是意义重大。订阅基因检测服务的消费者可能会忽视这一点,这些服务声称能揭示他们与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人(如北欧海盗或中国青铜时代的农民)共享的DNA。这些信息的相关性易被误解,有研究人员担心这些信息可能被滥用。
当两个或更多个个体之间存在来自同一祖先的未发生重组的完全相同的DNA片段时,这种片段被称为同源相同片段(IBD)。长期以来,消费者基因公司利用IBD片段在其数据库中匹配亲属,如拥有共同曾祖父母的远房表亲。但对于年代久远的基因组而言,这些联系就不那么有用了。
古代人与现代人之间的IBD匹配何时能成为家谱信息仍不完全明确,这取决于人口规模、匹配模式及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通常而言,追溯到300或400年前,即使来自同一人群的不同个体可以有不同的家谱。因此,与这一时期的古人共享的IBD片段可能揭示出某人与他们的关系——最有可能是拥有更久远共同祖先的迹象。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最新研究显示,孤独的人更容易做噩梦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孤独的人更容易做噩梦。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孤独和睡眠障碍均被认为是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它们与心脏病、中风及早逝的风险增加有关。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心理学杂志》( Journal of Psychology)上,研究人员指出,压力是孤独与噩梦发生频率和强度之间联系的关键因素。其他可能将孤独与噩梦联系起来的因素包括沉思——担忧和焦虑——以及过度觉醒,后者描述的是一种异常警觉和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与压力类似,沉思和过度觉醒都是与孤独相关的心理状态。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人际关系缺乏的潜在负面影响,而且与孤独的进化理论相符,该理论认为,归属感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2、科学家利用黄金制成软电极:可将神经和电子设备连接起来
虽然黄金难以被制成长而细的线,但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研究人员已成功制造出黄金纳米线,并开发出可连接到神经系统的软电极。这种电极具有与神经类似的柔软性、可拉伸性和导电性,预计可长期在体内使用。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希望能制造出既具有良好导电性又具有类似于身体柔软度的电极。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这种软电极不会像硬电极那样对组织造成伤害。林雪平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生物材料领域的顶级专业期刊《Small》上发表的研究中,开发了嵌入弹性材料中的黄金纳米线,这些纳米线是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制造出了柔软的微电极。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已经成功将黄金纳米线与非常柔软的硅橡胶结合,制成了一种新的、性能更佳的纳米材料。这种材料结合了高导电性和极高的柔软性,是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与人体完全兼容。”
研究团队已证明这种柔软且有弹性的微电极能够刺激老鼠的神经并从神经中捕获信号。
对于将软电子设备嵌入人体的应用,材料的长期耐用性至关重要,理想情况下是终身使用。研究人员已对这种新材料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并得出结论,其至少可以持续三年的使用,这比迄今为止开发的许多纳米材料的寿命都要长。
研究小组目前正致力于改进这种材料,并制造出能与神经细胞更紧密接触的更小型的不同类型的电极。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物质与反物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新实验挑战传统物理学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重子反重子对称实验(BASE)团队提升了反质子冷却技术,实现了更快、更精确的反质子测量,挑战了现有的物质-反物质对称理论,并可能重塑我们对宇宙组成的理解。
为什么宇宙中只有物质而几乎没有反物质?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BASE团队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实验突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反质子的质量和磁矩,这可能有助于揭示物质和反物质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对称性。他们设计了一个陷阱,可以比以前更快地冷却单个反质子。
大爆炸之后,宇宙充斥着高能辐射,不断产生物质和反物质粒子对,如质子和反质子。这些粒子对碰撞后湮灭,转化为纯能量。理论上,物质和反物质的数量应该完全相同,随后再次产生和湮灭,这意味着宇宙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物质的。
然而,存在一种不平衡——一种不对称,因为物质对象确实存在。产生的物质只比反物质多一点点,这与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相矛盾。因此,物理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扩展标准模型的方法。为此,他们还需要对基本物理参数进行极其精确的测量。
这是BASE这个国际合作项目的起点。物理学家们希望对所谓的自旋翻转——质子自旋的量子跃迁——进行超高分辨率的测量,用于单个的、超冷的、因而能量极低的反质子。
为了测量准备单个反质子并达到这样的精度是一项极其耗时的实验任务。BASE团队现在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2、新模型显示气态巨行星的形成比以前认为的更高效、更迅速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行星形成模型,展示了原行星盘中的扰动如何快速形成气态巨行星。这一过程比以前认为的更有效,并且与最近对遥远的气态巨行星的观察相一致。
我们的太阳系中,太阳居中,周围依次是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然后是小行星带、气态巨行星木星和土星,接着是冰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最后是柯伊伯带和彗星。
但我们对自己的太阳系了解有多深?先前的理论认为,巨行星是由碰撞和积累形成的星子以及随后数百万年的气体积聚而形成。这些模型无法解释远离恒星的气态巨行星存在,也无法解释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形成。
慕尼黑大学(LMU)和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MPS)的天体物理学家开发的是第一个包含行星形成中所有必要物理过程的模型。他们证明了原行星盘中的环状扰动,即所谓的亚结构,可以触发多个气体巨星的快速形成。这项研究的结果与最新的观测结果相吻合,表明巨行星的形成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有效、更迅速。
通过这个模型,研究人员展示了毫米大小的尘埃颗粒如何在湍流气体盘中积累,并阻止了这些尘埃在恒星方向上的流失。这种积累极大地促进了行星的成长,因为突然间在一个紧凑的区域内可以获得大量的“建筑材料”,存在适宜行星形成的条件。(刘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