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73款产品停售!惠民保深陷“死亡螺旋”? | 银行与保险

时间:2024-7-25 11:28 0 23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gif

DSC0001.jpg

文/《清华金融评论》白浩辰
近日,一则关于73款惠民保停售的研究引发热议。伴随疫情影响消退,社会公民对补充医疗保险的需求趋于常态,惠民保也面临续保率走低、赔付率风险溢满的困境,有陷入“死亡螺旋”的趋势,惠民保在普惠与盈利之间进退两难。
自2015年末“深圳市特⼤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推出,惠民保已问世8年。试水初期,惠民保经历了一段不温不火的发展周期。2020年,随着新冠大流行的蔓延,社会公民的医疗需求与日俱增,社会医药支出与医疗费用水涨船高,而病疾覆盖面广、赔付力度大的重疾险、百万医疗险适用人群多为中高收入人群,而对于老年人、次标体、带病体等下沉市场人群的覆盖力度不足。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30年,全⾯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政策一经推出,各地均纷纷效仿深圳模式推出补充医疗保险,一时间惠民保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次年,原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提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概念,即人们熟知的“惠民保”,并将“惠民保”范围从城市扩大至省份乃至国家,强化了“惠民保”的覆盖面。
惠民保以其低门槛、保费低廉、对价公平、区域定制化等优势以及政府背书、政策配套的“金字招牌”深受广大消费者所青睐,保费规模从2020年的17亿元到2021年的97亿元,再到2022年的124亿元,实现保费规模的“三连跳”,一举成为保险“顶流”产品。
内外因素“双杀”形成“死亡螺旋”
然则水火既济,盛极将衰。把握了发展红利的“惠民保”也势必要迎来红利消退的阵痛期。参保率饱和,续保率连年走低,赔付率风险溢满等“并发症”纷至沓来,无不为惠民保的持续发展敲响警钟,而究其背后原因有如下几点。
DSC0002.gif

第一,惠民保热度随环境影响逐步消退。在疫情期间由于社会公民医疗需求旺盛,惠民保产品呈现需求繁荣状态。而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社会生活趋于常态化。部分参保人医疗需求与疫情影响同步消退至正常状态,惠民保续保率也随之下滑。
第二,健康参保人群感知不足。惠民保以低保费、高保额在推广初期吸引了大批的参保人群。但由于医疗支出有限,与产品推介中的百万保额关联性普遍偏低。而随着保单周期结束,部分以健康群体为主的参保人感知不强,获得感偏低,而加之大部分惠民保项目并没有与当地医保系统之间开通一站式结算直赔方案,参保人理赔效率大打折扣,继而导致续保率水平持续下行。
第三,健康体比例下滑,惠民保赔付率进退两难。惠民保参保的主要群体分为健康体和非标体。在健康体人群投保、续保意愿降低的背景下,以老龄人群、既往症人群为主的非标体参保占比逐年递增。非标体人群具有出险概率大、赔付额度高的特点,在以均一费率投保的前提下,由于保险资金池共通,会出现健康体贴补非标体的现象,而随着部分健康体的停保推出,资金池面临极大亏空,此时保险公司就需要提升下期保费来维持资金池平稳,而保费提升继续压降存量健康体的参保体验,再一次造成了惠民保产品内的非标体人群的“提纯”,继而形成保险“死亡螺旋”。
通过提升赔付门槛、降低赔付额度压降赔付率看似是一条可行之路,但事实绝非如此。一方面,如浙江省医保局和原银保监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当地惠民保项目须达到90%以上的协议赔付率。其余多省也均下发类似要求,惠民保涉及普惠金融,是国家金融发展的侧重,其意义和作用远大于盈利,因此赔付率不可大刀阔斧砍掉,而产品设计即便对精算、宏观经济等多方面顾全,仍无法对社会事件、突发疾病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影响考量周全,因此将赔付钉住在90%~100%或一个特定区间内并不现实。另一方面,无论从何处着手压降赔付率,都是对现有参保客群的再一次倾轧,资金池将承压加剧。
73款产品退出市场,“一省多保”转向“一省一保”
在内外因素双杀的保险死亡螺旋面前,部分进退两难的保险公司选择了第三条路——停售,根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闲团队发布《“以退为进”:惠民保产品研究与观察——基于73款停售惠民保产品的分析》研究报告表述,截至2023年11月15日,我国保险市场共73款惠民保产品停售,占总数的25.7%。
养老保险公司是停售的主力军。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禁止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并明确业务范围超出规定的养老保险公司应当在3年之内完成变更。养老保险公司承保和参与的惠民保产品受政策影响做出动态调整。对养老险来讲,该办法出于对养老保险公司专业化的要求,旨在优化养老险公司长周期资金管理能力。对惠民险市场来说,养老险公司出清惠民保产品也有利于推动市场产品迭代及加快转型融合。而各地方政府着力推动辖区内惠民保产品融合也是产品停售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4年,“徽康保”“皖惠保”等一系列安徽省地方惠民保产品渐次退场,统一并入“安徽惠民保”。此外,北京、福建、湖南、黑龙江等省份和市区也均加快推动惠民保产品的统筹合并。据报告表述,73款停售产品中,城市定制产品的停售率高达50.61%,而省级统筹产品仅为20.83%,这表明惠民险产品统筹层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营表现,统筹层级高的产品具有明显优势。这基于保险产品的“大数法则”,共保体的合并和扩容对其中单家商业保险公司成本产生明显摊薄,并扩大了辖区内惠民保的客户集中度与保费基数,大大提升了惠民保产品的可持续性。而随着地方改革的深化,统筹级别中枢有望进一步上移,“一省一保” “一城一保”的现象方兴未艾。
总体来看,73款惠民保产品的停售是政策影响与市场需求下的正常现象,部分过气、同质的产品合并或退出推动了补充医疗保险的统筹整合,遏制了惠民保市场的无序竞争,优化了市场推陈出新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客户群体的集中度及资金池的实力。
而究其背后原因,如何提升续保率、有效开拓参保客群?如何在策略上平衡普惠主旨与资金稳定?如何大力发扬惠民保对医疗保险的补充效用,防止政府背书过度导致惠民保成为第二个医保?更是制约惠民保发展的主要瓶颈和亟待探讨的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协调配合,积极探讨落实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保险业的人民性。
本文编辑丨 白浩辰
责编丨秦婷、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DSC0003.gif

DSC000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