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焦点访谈:力增单产夺丰收

时间:2024-7-20 19:34 0 23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当前,全国夏粮收获已经基本结束,夏季田管全面展开。数据显示,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夏粮产量创新高,单产提升是主因。单位面积产量375.2公斤/亩,比2023年增加9.0公斤/亩,增长2.5%。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夏粮取得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这样的丰收来之不易。


今年夏粮丰收、成绩亮眼,这份答卷来之不易,它的背后汇聚了各方的不懈努力和付出。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今年的‘三夏’生产可以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克服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实现了恢复性增产和高位增产,这是今年夏粮一个非常突出的成果。”

总结今年夏粮的丰收,用到了两个关键词——恢复性增产和高位增产。

那么,什么叫恢复性增产呢?在去年“三夏”时节,一些夏粮产区比如河南、陕西遭遇了烂场雨,造成夏粮减产。但今年,这些地区不仅完成了产量目标,还实现了增产,将去年的损失弥补了回来,这就叫作恢复性增产。

而一些在前一年就实现增产的地区,比如新疆、山东、江苏等地,今年再度增产,就叫作高位增产。


从数据上看,今年夏粮总产量的增幅是2.5%,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幅也是2.5%。可以说单产的提升,是今年夏粮增产的主要原因。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

吕修涛:“从中国粮食生产的产能提升来看,靠扩面积提产能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走提单产,提产能的路子。要遴选一批高产的品种,集成推广一批高产的技术模式,配套一批高性能的农机具,培育一批种粮能手,从而促进国家粮食产能的提升。”

今年夏粮的生产过程经历了华西秋雨、冬季雨雪寒潮、春季病虫害、夏季“干热风”等多重考验,一些夏粮主产区在播种期还经历了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为了实现提高单产的目标,各地克服了重重困难,才保证了今年夏粮的丰收。


六月下旬,河北高碑店荒辛庄村的小麦大面积机收工作已经完成,实现了夏粮丰收。不过,在去年准备播种这些小麦的时候,很多农民心里是没底的。

高碑店市耕地面积52.37万亩,2023年过水村庄154个,粮油作物受灾面积17.59万亩。当洪水退去,如何及时种上小麦,还要保证播种质量,则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洪水退去了,农田还要排水清淤,这就可能耽误播种的农时。而长期被洪水浸泡过的农田,也容易遭受更多的病害。


遇到难题还需要专业部门来解决。当地农业部门迅速组织力量,调配水泵和农机装备,对过水农田进行排水、深翻作业,与时间赛跑,保证冬小麦及时在农田里安家。为了保证小麦质量,农业部门还组织了农技专家,帮农户选取良种,并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采用更科学多样的措施管护小麦。

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农户,困难面前,各方都在努力。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管护,今年河北省夏粮产量首次突破了300亿斤大关,达到了302亿斤。


不仅仅是河北,全国各地都在加速推进粮食单产提升。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今年统一规划了“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等项目,重点支持落实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中央财政首次提前下拨16亿元小麦“一喷三防”资金,各级财政加大配套,这对增粒重、提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实现粮食单产提升的目标,还要提高应对病虫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6月下旬,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的国家粮食储备库,工作人员正在收储当地农户刚刚收获的小麦。经过质检、称重、去除杂质等环节,一车车小麦通过自动化传输线进入粮仓。现在5个大型粮仓已经全部收满。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小麦品质很不错,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有严格限定的两种霉菌毒素指标都很低。


安徽淮北国家粮食储备库负责人赵锋:“呕吐毒素标准是每一千克小于1000微克,我们检测的结果也就在100微克左右,有的检不出来。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是每一千克小于60微克,检测结果基本上在10微克以内,小麦的质量非常好。”

这两种霉菌毒素的名字也许我们不熟悉,但和它们密切相关的“小麦赤霉病”许多人可能都听过,它对小麦来说是一种致命的病害。


而安徽正是小麦赤霉病易发、频发地区。今年当地的降雨量、田间湿度都超过近十年来的平均值,当地农业部门判断今年赤霉病的发病风险很高,于是提前做出应对。


安徽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戚仁德:“四月中旬开始进行日调度,省、市、县、乡分别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和‘虫口夺粮’包保服务组,实行网格化包保服务,全程指导农户按照技术方案,用对路的农药、好的施药器械来进行防控。”

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期间,安徽省累计投入资金近7.5亿元,投入植保机械47万台、植保无人机2万架。

对病虫害的预防在各种措施之下取得了胜利。今年,安徽全省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实际发生面积比预测减少了94.5%。由于防治有效,小麦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地里的小麦产量高、质量好,还得保证都及时收到粮库里。所以收割必须及时、高效,这就考验着各地的组织协调和执行能力。

总结今年夏粮丰收,还用到了两个关键词:“快”和“好”。收得“快”,让抢收更加游刃有余。收得“好”,则大大降低了损耗,提升了单产。这个“快”和“好”可不是简单得来的,背后是国家强有力的农机装备来支撑。


今年夏收期间,各地共投入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收割机手超过80万名,其中每秒9公斤、10公斤的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已经成为今年跨区作业的主流机型,大大提升了收割效率和质量。

现代科技的加持助力在夏收的各环节中处处体现。在农业大省河南,当地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打造的河南农机云平台,成为了指挥20万台收割机高效运转的超级“智慧大脑”。

农机手的农机信息能实时更新,农户们的麦收订单能实时推送给农机手,因此在网上预约农机便捷又准确,这成为今年很多农户的选择。


随着各地夏收工作顺利完成,接下来就是紧张有序的夏种。进一步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做文章,也是今年夏种工作的核心,各地也都在摸索适合当地情况的模式。

在江苏扬州江都水稻推广示范基地的集中育秧田,工人们将秧苗通过传送带送到田边,装车后运送给种粮大户。一块40亩的秧田每天可以供应6000盘秧苗,都是通过集中育秧的方式培育出来的。


和直接播种相比,集中育秧的秧苗产量和质量都更有保障。因此从去年开始,江苏大规模推广水稻集中育秧。

除了提高秧苗质量,也可以通过提高播种密度的方式来提高单产。


在山东高密姜庄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里,一台新型具备精量播种功能的高性能播种机正在进行玉米密植机播作业。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的辅助,这款播种机可以精准按照设定的行距和株距,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等多个工序的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用这种高性能播种机可以做到精准密植,将播种量从以前每亩4200株提高到6000株。

虽然播种密度增加了,但通过采用宽窄行间隔种植以及水肥一体化等智慧田管措施,能有效消减密植对玉米生长带来的影响,因此整体产量可以明显提升。


就在今年夏种期间,全国多地出现了高温干旱的天气,这对播种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今年夏种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抗旱保播种”。


之前提到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本身就有应对高温干旱的功能,而在没有条件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地块,各地也都积极调度,启动应急预案,从水库引调水源,建立应急梯级泵站,逐级提水,将水送到地头。电力部门则开辟了绿色通道,全力保障灌溉用电。

目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处于历史高位,增产潜力主要是在提单产。今年夏粮获得丰收,关键之处就在于提高了单产。丰收来之不易,不仅要应对旱涝、减少病虫害,还要选取良种、提高收割的质量和效率。不误农时不负夏。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我们还要压茬推进,继续落实好各项农业政策,做好田间管理,进一步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