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我们都唱他的歌:寻迹情动两岸的王洛宾记忆

时间:2023-11-30 10:38 0 34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4797f6542e8d49a082ae20cfa862aee2.jpg.jpg

编者按:海峡两岸散落着众多文化名家的故居、墓园、纪念馆等,承载着两岸许多共同记忆。“东西问”今起推出“两岸‘名’迹”特别策划,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下,通过寻访两岸文化名人踪迹、讲述学者大家故事,以期共同追溯文脉传承,共促文化发展。敬请垂注。

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电 题:我们都唱他的歌:寻迹情动两岸的王洛宾记忆

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

11547414850150473736.jpg.jpg

今夏的新疆,一辆载着前来参访的香港台胞的大巴车上,导游向“远客”们介绍起已故“西部歌王”王洛宾。没想到,一句“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起,大家都能接着往下唱。原本各自瞌睡的乘客,突然兴致高涨地齐声合唱《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歌声回荡的大巴车里,原先互不熟悉的台胞、大陆工作人员,突然好似熟识已久。原来我们都唱过他的歌!

“我们从小就唱的,小学老师就教过这些新疆民歌,我们常常唱。”国际华商协进会会长罗台秦从小在台湾眷村长大,后来赴美读博、工作,然后去香港。她终于亲历了地理课本讲过的新疆地名,又和同胞齐声合唱新疆民歌,感动得要掉泪。“这是去到美国、欧洲绝对不会有的体验。”

原来,在大陆家喻户晓的王洛宾歌曲,在台湾同样广受喜爱。他的歌是怎样越过海峡、敲动人心的?为打开这段音乐记忆,中新社记者近日探访位于河北涿州的王洛宾故居,采访了王洛宾的三子王海成和曾在上世纪王洛宾赴台时专访他的台湾音乐人杨忠衡。

“传歌者”王洛宾

王洛宾,是上世纪歌曲传唱最广的中国音乐家之一,许多关于他的报道写道:“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

王洛宾祖籍涿州,1913年生于北京。由于其父王德桢40多岁就去世,王洛宾由在涿州的二叔王德昌接回家抚养。王德昌家即现涿州王洛宾故居所在。如今故居中展出着王洛宾的音乐手稿、所获荣誉证书、奖章等历史资料。

5012948492658404349.jpg.jpg
涿州市王洛宾故居中展示的王洛宾照片等。李晗雪 摄
12557687316438916193.jpg.jpg
涿州市王洛宾故居中展示的荣誉证书等。李晗雪 摄

1931年,王洛宾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后因母亲病故、家中生活困难,王洛宾于北师大肄业,提前参加工作。他在北京三所中学任过音乐教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前往山西参加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开启了与祖国大西北的不解缘。

在甘肃、青海、新疆,王洛宾收集当地民歌素材,改编整理出《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等歌曲,后来在海内外广为传唱。20世纪90年代,王洛宾应邀赴境外演出,他在新加坡、台湾、香港、美国等地受到的热烈欢迎连自己都未曾意料。1998年,台北跨世纪之声音乐会上,美国爵士天后戴安娜·罗斯(Diana Ross),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卡雷拉斯(José Carreras)、多明戈(Placido Domingo),特别将《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压轴之作演唱。1994年,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王洛宾作品音乐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王洛宾颁发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王洛宾,是当之无愧让民族音乐远播海外的“传歌者”。

9321970603665863633.jpg.jpg
2015年11月13日,“卡雷拉斯问候天津!”新闻发布会在天津香格里拉酒店召开。卡雷拉斯即兴用中文演唱了一句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张道正 摄

上世纪中期,音像制品和互联网尚未普及,王洛宾歌曲却能“越洋跨海”,与那一时期中国人向海外的流动有很大关系。早在抗战中,王洛宾就参与了祖国大西北的文艺宣传,他的歌随之流入民间,流入抗日军队。王海成说,父亲曾告诉他,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中,有的被派往东南亚的士兵留在了当地,有的后来随部队去了台湾。他们与他们的后代再四散海外,便把王洛宾的歌带到了世界各地。

1109057858569812948.jpg.jpg
涿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从新疆收集的王洛宾曾使用过的家具。李晗雪 摄

也许可以说,王洛宾歌曲的流传,自始便寄托着游子对故土的怀想。优美旋律中,质朴的中文歌词轻唱着弯弯的月亮、溜溜的跑马、红红的脸蛋、如梦的家乡,怎不是游子追寻的“往事踪影”呢?也许,这也是其人其歌如此受海外华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歌曲跨越海峡

“我们小时候,这些歌几乎全台湾每个人——我说每个人并不夸张——都会唱。《康定情歌》《青春舞曲》……尤其《在那遥远的地方》。小学的音乐课、电视广播,都有这些歌。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是王洛宾写的。”曾作为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采访过王洛宾、现“音乐时代剧场”艺术总监杨忠衡说。

8316959810859968144.jpg.jpg
1993年王洛宾(左一)在台举办记者会时,杨忠衡(右一)采访王洛宾。杨忠衡供图。

知其歌不知其人,这是为什么?

在台湾,王洛宾改编的歌曲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入选中小学音乐教材。据王海成介绍,这与王洛宾早年在青海认识的友人丑辉瑛有莫大关系。丑辉瑛后来成为台湾地区“立委”,她听到传入岛内的西北民歌被改得稀里糊涂(如《达坂城的姑娘》成了《杭州的姑娘》),便自费整理出版《西北民歌集》,让《青春舞曲》等民歌有了准确版本。这些歌能入选教材,歌集功劳甚大。

不过,早时既无今日的“著作权”意识,又处战争乱世,即便在大陆,也是歌儿传开、大众却不知作者。许多王洛宾改编整理的歌曲,作者栏署的都是“西北民谣”“维吾尔族民歌”。

让台湾民众初识王洛宾的,是台湾艺人凌峰。1987年,凌峰带着摄制组、冲破台湾当局限制,来大陆拍摄风土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他们在大江南北拍摄各地锦绣山河、民俗人情,为台湾民众带去故土熟悉而新鲜的风貌。片中寻访了多位大陆文艺界名人,其一便是西部歌王王洛宾。1989年,香港女作家夏婕又在台湾报纸发表了关于王洛宾的文章。正是这几篇生平故事感动了三毛,引出后来三毛与王洛宾的交往。

5481312545227256974.jpg.jpg
凌峰重温昔日记录王洛宾访台的历史影像。刘双双 摄
5341954718608467179.jpg.jpg
王洛宾珍藏的三毛相片。李晗雪 摄

王洛宾真正被广大台湾民众所知,是1993年3月,王洛宾应凌峰主持的台湾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赴台。他是两岸开放交流后最早赴台的大陆名人之一。在台湾民众的盛情欢迎下,王洛宾停留了足足三个月,掀起轰动一时的“王洛宾热”。

“你好,在那遥远的地方!”

杨忠衡还记得,王洛宾刚来台时的新闻发布会上,黑鸦鸦围了好几重人。王洛宾坐在中间,表情严肃,因为多数媒体的设问,全与三毛有关。“王洛宾不但回应以沉默,还看得出有点赌气,眼睛时常抛向远方,让记者们有点尴尬。没有采到焦点题材,大家才赫然发现,对这位神秘音乐家还真所知有限。”

很早就开始收集华人音乐作品资料的杨忠衡,当时虽还是初出茅庐的“菜鸟”记者,却因此得到机会挤到最前,提出关于王洛宾歌曲创作背景的问题。“他听到关于音乐的问题就变得兴奋,手舞足蹈。”

次日,杨忠衡介绍王洛宾的报道“一枝独秀”,很多人这才了解王洛宾是如此重要的音乐家。随着接下来艺术活动的开展,“王洛宾在台湾的后续,可用现代媒体常用的‘爆红’一语形容。”

16032249885843546467.jpg.jpg
涿州市王洛宾故居中展示的王洛宾照片和《在那遥远的地方》歌谱手稿(复印件)。李晗雪 摄

1993年4月25日,“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之歌”音乐会在台北隆重举行。主题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总共演唱了四次,分别由台湾政治大学校友合唱团、歌手腾格尔、王洛宾本人及台湾歌手殷正洋演绎。观众气氛高涨,王洛宾也激动极了。随后,多家电视台、学校争相邀请王洛宾前去受访、讲学、演出,青年音乐家文教基金会创办人崔玉磐还提出筹资制作一套王洛宾自述自唱、有手稿歌集在内的有声回忆录。由于邀约太多,原定一个月的参访时间大大延长。王洛宾说:“台湾的观众和这儿的天气一样热。”

频频的荧幕露面,让台湾民众认熟了这位“西部歌王”的面容和标志性牛仔帽。据说,当王洛宾坐的车与其他车辆并排时,会有人拉下车窗,大声打招呼:“你好,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餐馆吃饭,只见菜不停地上,东道主觉得奇怪,服务员解释:“你们是没点,是我们经理送给王老先生的!”

8714948600698490096.jpg.jpg
1994年2月27日,王洛宾先生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旧址)举行《纯情的梦—王洛宾自选作品集》的首发会。标志性的面庞和着装,这位西部歌王被世人熟知。韩世源 摄

在台湾,王洛宾也见到了许多老朋友,帮他出版民歌集的丑辉瑛、北师大的校友、青年时代的老师……有一天他在台北一公园散步时,偶遇一位白发老人,聊天时,发现对方曾是在山西前线抗日的退伍军人,战斗中腹部受伤,从风陵渡回到潼关治伤。而那时王洛宾正好在风陵渡运送伤兵,听闻对方的经历,他激动地说:“说不定我还背过你呢!”

两个老人谈得热火朝天,王洛宾为此写了一首诗——《两岸》。“紧握双手,默默无言,顿时心中,更没有什么两岸!”

15747710494210093215.jpg.jpg
王洛宾所作《两岸》手稿。李晗雪 摄

王洛宾在台期间,杨忠衡还获得多次机会专访他。杨忠衡回忆,“采访时,他往往带着有点悲情的严肃,但是熟络后,他就变得像个老顽童。以他的浪漫个性,我敢臆测,他若活到一百岁,照样可能谈恋爱。”

1994年,杨忠衡与伙伴创办了《音乐时代》杂志,并请北京特约主笔赵世民继续撰写专文,让台湾民众知悉王洛宾回大陆后的情况。一直到1996年,王洛宾离世。

“不管华语乐坛将来有多辉煌,像他这样的人,他所经历的时代故事,乃至作品里的人性与感情厚度,恐怕永远一去不返。”杨忠衡这样感叹。

在歌里,我们从未离故土很远

2016年,由台湾作者撰写的王洛宾传记图书《掀起你的盖头来:王洛宾永远的青春舞曲》,在台湾多家艺术机构支持下出版。据介绍,写成此书也是当年为王洛宾制作有声回忆录的崔玉磐老先生心愿。王洛宾已离去多年,但他带来的触动从未消散。

去新疆参访的中华两岸(香港)文创观光协会创会会长方秋云,与记者聊起对王洛宾的记忆时,展示了一张她儿时跳新疆舞的照片。小学五六年级时,她与同学被选拔出来跳新疆舞,戴着新疆花帽、梳着两条长辫“扭脖子”,还以新疆舞出去参加比赛。这次来到新疆唱起王洛宾的歌谣,真是回忆满满。

2335546892442354219.jpg.jpg
方秋云儿时跳新疆舞的照片。方秋云 供图

台胞们说,新疆从来就不遥远。在学校的地理课里、在从小会唱的王洛宾歌谣里,这里的风土与人情,早已是“熟悉的遐想”。当终于踏上这片土地,不能不满心快乐和感动。

正如台胞罗台秦说的,这是去到异国永远不会有的亲切体验。故土所以不同于他乡,正是因为浸润其中的回忆、情感、熟悉的父老乡亲与生活传统。王洛宾用音乐记录了西北同胞的生活,听歌的中华儿女或是那种生活的亲历者、或因此更加向往和热爱祖国的一方疆土。新疆的少数民族同胞应该和歌里唱的一样热情爽朗吧?当台胞们来到当地,发现果真如此!大西北从来就不遥远,在歌里相熟多年,所以一见如故。

3141091278417735329.jpg.jpg
王洛宾晚年照片。李晗雪 摄

王洛宾临终前,曾在病榻上题下“愿透过歌曲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这是这位饱经坎坷而始终达观的老人留给世界的话,也是他毕生的追求。在两岸之间,在世界上各个有华人的地方,王洛宾的歌曲,无疑穿越时空把祖国的美、故乡的美带给了听众,无论走得多远,都永不褪色。(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