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德国“网红”教授施安迪:我如何用中文科普西方古典乐?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2804
主题
53255
回复
7194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65
“费城之声”在海口奏响
0/38
中文话剧《悲惨世界》登台法国
0/39
岛内私立学校苦寻出路
0/41
“我们跨越万里来相聚”(环球热点)
0/41
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0/39
助企纾困稳外贸(锐财经)
0/42
凝聚发展共识 完善全球治理
0/41
赫哲故里渔歌新
0/36
向大海要水 解“发展之渴”(经济新方位)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德国“网红”教授施安迪:我如何用中文科普西方古典乐?
时间:2023-5-30 10:55
0
624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社柏林5月29日电 题:
我如何用中文科普西方古典音乐?
——专访德国钢琴家、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教授施安迪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于普通人而言,西方古典乐常显得“曲高和寡”。但在德国钢琴家、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教授施安迪(Andreas Stier)的讲解中,古典音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2020年,年近古稀的他在bilibili、YouTube等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安迪老师”频道,用流利的中文科普西方古典乐。目前,他在bilibili和YouTube平台已拥有43万粉丝,受到海内外朋友喜爱。
如何与中文结缘?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文化有何相通之处?围绕以上话题,施安迪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与中文结缘?
施安迪:
这很难解释,因为我从小就对中国感兴趣。
我小时候住在乡下,收集了很多关于中国的资料;后来我在韩国当交换生,某天和同学出去吃午饭时,第一次听到中文。我们当时吃的是抻面,面馆员工说的是山东话,我觉得很好听。再后来,我看到中国文字,感觉很神秘,尤其是书法写得很漂亮,就迷上了中文。当时有韩国同学稍微会讲一些中文,我就跟他们学习,学校有教汉字的课程,我就去参加。
我也说不上来为何中文这么吸引我。我也学习过日文、法文、英文等其他语言,但就是觉得中文最适合我。这可能是一种缘分。
施安迪介绍自己的家乡汉堡。图/“安迪老师”频道
中新社记者:您在近70岁时开设社交媒体账户,用中文科普西方古典乐。您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一路走来经历了什么?
施安迪:
这一想法最初是由我女婿提出的,他觉得如果德国的钢琴老师在网络上用中文教西方音乐会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我其实很不喜欢碰电脑,那时对社交媒体更是完全不了解,所以将想法变为现实并不容易。后来是我的儿子帮忙做拍摄计划,而我只负责内容讲解,才一点点把影片做起来。他为频道运营投入了大量心力。
通过这些平台,我主要是想展现我对音乐的兴趣和了解。我的理念是我们接触音乐,但不必急于求成,要学会慢慢品味。
一开始我担心,我的视频在中国会不受欢迎。后来通过后台留言我了解到,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很多人支持和喜欢听我的讲解,这令我特别高兴和感动,也给了我很大鼓励。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决定一直坚持下去,尽管做频道很累,好像自己的生活被完全占据了。
一路走来,我感觉收获很大。中西方虽然文化背景差异大,也存在一些误解,但艺术或者说音乐为我们贴近彼此提供了机会。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
施安迪与马丁‧舒曼教授同时弹奏两台不同时代的施坦威钢琴。图/“安迪老师”频道
中新社记者:在视频讲解中,您常把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您看来,两者有何相通之处?可否结合实例说明?
施安迪:
比如在讲解德彪西的《月光曲》时,我觉得这一曲目描写大自然的成分很多,就立刻想到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觉得中国诗词非常美丽,有很多诗句意境和西方古典音乐相通。
我接触中国文化已快50年了,比如中国的书籍、艺术品、书法、乐器等,都已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想通过阐明中国文化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共同之处,消除“陌生感”。
中新社记者:在很多人认知中,古典音乐常“曲高和寡”。那么普通人了解古典音乐有何特殊意义?新媒体为古典音乐普及提供了怎样的契机?
施安迪:
我们所讲的古典音乐大概是300年前到100年前所作,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也相对艰苦。古典音乐节奏上比较缓慢,就好像是慰藉人们心灵的泉水。而现代社会讲究工作效率,这会让人紧张,无暇思考,而古典音乐可以让人慢下来,慢慢感受自己内心的世界,这对平日忙碌的生活是一种很好的平衡。
新媒体为普及古典音乐提供了很大机会。通过新媒体,可以时刻看到、听到任何人的观点,也可以听到郎朗、王羽佳等很棒的钢琴家演奏。不过,新媒体上充斥的讯息量很大,节奏也快,大家还是要学会甄别,不要急于求成。
中新社记者:作为音乐教授,近年来学习钢琴的中国学生人数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学生与德国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施安迪:
现在学习钢琴在中国好像是一种新的潮流。我们学校里的中国学生很多,而我自己教的学生中,中国学生比德国学生多。中国学生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分享西方古典音乐,这是增进两国文化理解的好机会。
我觉得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亚洲学生有个共同点,就是不习惯表达自己,而德国学生从小比较强调自我的想法。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很重要。
施安迪与两位留学生共同演奏后向网友拜年。图/“安迪老师”频道
中新社记者:您曾长期担任德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的评审。应如何正确看待比赛在青少年音乐学习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
施安迪:
比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通过比赛可以了解自己,也可以了解别人的弹奏水平。我觉得年轻人之间的互动很重要,不要仅局限于自己练习,也要多和别人交流学习。
不过另一方面来讲,音乐本身是一种生命的享受,而比赛常会使人为拿到更好分数,更加注重弹奏技巧,这有点违背音乐本身的意义。我们要明白,音乐的重点还是内容本身,技巧只是帮助表现内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也不要太看重比赛。
中新社记者:德国音乐教学有何特点?中德两国应如何各鉴所长,共同进步?
施安迪:
在德国,学校里一般不会强调练习音乐达到的程度,更强调音乐的文化性。音乐与历史课一样,都属于副科,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是否学习,这也促使老师努力把课程开得有趣。
如果个人想学一种乐器并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一般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因为在德国音乐课不便宜,国家对此支持也很少。
我们不太赞成孩子很小时就已专门学习一样东西,而是希望孩子们可广泛接触一些兴趣爱好,比如芭蕾、陶艺和各种乐器等,大概十几岁时才有专门学习的概念。
音乐对人类来说是寻找宁静平衡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以音乐为媒,我们可增进理解,互相体谅。我去过中国好几次了,很想再去中国与学生们互动,为同学们演讲、上课,用中文谈谈西方的音乐。(完)
受访者简介:施安迪(Andreas Stier),1952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1983年起在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任钢琴教授。曾长期担任德国钢琴比赛评审,从事中德翻译工作多年,跟随代表团多次访问中国。受家庭熏陶,从小接触古典音乐,对声乐和室内乐也略有研究。2020年3月起,和儿子施胜凯(Robert)合作,在海内外社交平台开设“安迪老师 ”频道普及古典音乐。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