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东西问 | 小岛康誉:“精绝国”是如何重见天日的?

时间:2022-9-23 11:11 0 315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精绝国”是如何重见天日的?

——专访“中日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考察”日方队长小岛康誉

作者 苏婧欣 朱晨曦

1.jpg

位于中国新疆民丰县的尼雅遗址是《汉书》所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故址。1988年,中国与日本合作开展“中日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考察”,从该遗址出土的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又称“五星锦”)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堪称“国宝中的国宝”。“精绝国”如何在中日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重见天日?尼雅遗址的考古发掘背后有哪些两国的交流故事?“中日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考察”日方队长小岛康誉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在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考察中担任日方队长,背后有何机缘?

小岛康誉:
1986年我到新疆参观克孜尔千佛洞,认为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遂以个人名义捐赠了修复资金。翌年,我在日本组建“日中友好克孜尔千佛洞修复保护协会”,并于1988年至1989年间向新疆文化厅捐款共计1亿多日元。

在协助修复克孜尔千佛洞时,我听说新疆共有三个重要的遗址,即楼兰、克孜尔、尼雅。其中,楼兰遗址已经完成初步考察,克孜尔千佛洞也已开始修复,唯有尼雅遗迹尚未正式进行考察。于是我便提议由日中两国“共同考察”尼雅遗址。后经批准,“日中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考察”的第一次考察于1988年10月至11月开启。我们骑着骆驼花3天时间才到达遗址中心的佛塔,大考察正式拉开序幕。

2.jpg
考察队骑骆驼深入大漠深处。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中日两国语言不同,文化存在差异,双方考察队如何进行合作?

小岛康誉:
日中双方首先通过多次签署协议,正式确认考察名称与内容、并约定考察费用和保护合作费由日方承担、出土文物归中方所有、考察成果由双方共享,遗迹的测量、发掘、研究等工作由双方共同完成。

民族、文化各不相同的国家共同进行考古活动并不容易。为此我们制定了“友好、共同、安全、高质、节约”五大原则,每当意见产生分歧时,双方都会回到这些原则并进行调整。每次实地考察开始前,我们都会在乌鲁木齐多次协商。在遗迹现场,每天晚饭后也会确认当天的考察报告和第二天的计划。

3.jpg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新疆给日方考察队留下哪些印象?日本人眼中的“西域”是什么样子?

小岛康誉:
在严酷的沙漠遗迹中考察,有人生病,有人因从骆驼上摔下来而骨折。日本没有如此广袤的沙漠,所以也有人对沙漠怀有憧憬。大部分日方队员都喜欢上了充满多民族文化的新疆,但也有人对沙漠中单调的饮食感到困扰。

与日本作家井上靖的《楼兰》、以及高僧鸠摩罗什和玄奘颇有因缘的西域,是在日本广为人知且令人憧憬的地方之一。日中联合制作的电视节目《丝绸之路》也在日本引起很大反响。不过这都是老一辈的印象,最近大家提起西域,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镇。

中新社记者: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您能否回忆一下当年文物出土时的情况?

小岛康誉:1994年我们取得了由中国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发掘许可证,这是中国国家文物局首次向中外联合考察队发出发掘许可。我们从当年的第六次考察开始对遗迹进行发掘。1995年10月12日,在第七次考察时,我们在前往遗迹北部的途中发现了从沙漠中裸露的部分木棺,与曾发现的几处裸露的墓地明显不同。在中方学术队长、时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炳华指挥下,我们谨慎地进行发掘。1995年10月14日,终于迎来开棺日。时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于志勇把盖子稍稍掀起,向棺内探查时读出“王侯合婚千秋万岁”这几个字,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双方队员都举起拳头欢呼。这便是出土了包括“五星锦”等多个珍贵文物在内的王侯贵族墓地。但为保护该遗迹,我们仅发掘了六具棺木。

4.jpg
中日双方队员打开木棺的瞬间。受访者供图

当天晚上,宿营地被异常的兴奋所包围。中方队长、时任新疆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岳峰接连和我干杯,我那天一口气喝了好几杯平时不喝的白酒。当时我想,这是自1988年日中共同开展尼雅遗址学术考察以来最好的一天,这要感谢双方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直觉告诉我,出土的是反映西域与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密切关系的国宝级文物。中国媒体对那次发掘做了大量报道。截至1997年,我们对该地进行了9次实地考察。

尼雅考察也得到日中两国多所机构的各领域专家的帮助。从发现“五星锦”开始,我们逐步探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的全貌。由日中双语书写的报告书,共3卷、重7公斤,在北京大学、日本佛教大学的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考古发掘的文物也在国际文物展上展出。出土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被中国国家文物局选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5.jpg
2018年,新疆博物馆举办《尼雅·考古·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吸引众多参观者。刘新 摄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国际考古合作?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您对未来中日考古合作有哪些期待?

小岛康誉:
21世纪被称为国际合作的世纪,但现实却是世界纷争和战争频发。我认为保护与研究世界遗产对人类来说不可或缺。不仅是考古,其他领域的国际合作也越来越重要。新疆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在今后愈显重要。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2年9月29日日中邦交正常化之后。那一年10月,我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982年我访问了新疆,所以今年也是我访华50周年,赴新疆活动40周年。在我心中,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可以实践各领域国际合作的、有数百位好朋友的第二故乡。

关于新疆,有很多日本人感到迷茫。我作为新疆的老朋友,也为日本人了解新疆略尽绵薄之力,出版了《新疆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中国新疆36年国际合作实录》等书籍,参加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举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等活动,并通过博客、演讲等,在日本介绍发展中的新疆。

日中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考察曾获众多荣誉,今年再度闪耀。2月上旬,来自日本等国的60余名外国记者走进中国国家大剧院,观看了以尼雅遗址发掘“五星锦”为题材创作的大型舞剧《五星出东方》,日本最大的中国新闻网站Record China对此进行了报道。我认为,“日中合作考古发掘”对于日中关系来说是一个积极话题。我希望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能以友好为基础,增进日中两国相互了解,增加两国的互动。

6.jpg
舞剧《五星出东方》。易海菲 摄

受新冠疫情影响,自2020年起,我没能再次前往新疆。我在新疆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以及通过颁发奖学金助力人才发展的工作也未正常进行。我乐于见到新疆朋友通过上述两项工作收获喜悦,我想这就是我心中“大爱无疆”的精神。

人与人之间很难完全相互理解,更何况是在历史、民族、思想各不相同的国家之间。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为此而努力,今后我也会继续为日中两国的相互理解奉献微力,促进我的第二故乡新疆更加荣光。(完)

7.jpg

受访者简介:小岛康誉,日本净土宗僧侣,日本佛教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代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顾问,乌鲁木齐荣誉市民,新疆大学名誉教授,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曾获中国“文化交流贡献奖”。他1942年生于日本爱知县,从1982年起到访新疆150余次,先后支持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的保护修复事业和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的考古工作,并在新疆大学设立“小岛康誉奖学金”,为新疆捐建了5所中日友好希望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