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阿里是时候双重上市,以及做出其他改变了

时间:2022-7-27 10:43 0 48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张勇说,阿里必须比这个时代变化得更快。

文|管艺雯 龚方毅
编辑|黄俊杰 宋玮
2019年11月15日,阿里巴巴第二次赴港香港上市,张勇发了自己就任董事局主席后的第一封致股东信,描述了阿里巴巴的新起点,和升级后的愿景 “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
当时大概没谁想得到,几个月后,2019年就会成为遥远的记忆,并且一年比一年远。
2020年写股东信时,张勇还觉得一年后 “世界大门早已重开,我们可以自由旅行”。今天发布致股东信,他笔下阿里所面对的已经是 “时代之问”。
对于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最大的改变发生在过去一年。牢牢控制阿里集团的阿里合伙人有1/4退下,这是阿里合伙人制度运行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次,主要因为蚂蚁集团的管理者们退出。阿里的三大战略也从 “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变成了 “消费、云计算、全球化”,顺序变了、最能承担 “大数据” 这个战略的蚂蚁集团也在过去一年和阿里脱离了关联。
新施行的 “经营责任制”、“多元化治理” 则将更多责任分给了阿里各板块和具体业务的负责人。各业务板块的总裁们变得更像是一个个 CEO,管理一组有完整职能的业务,并为盈亏负责。
中国最大零售集团的上市地也将发生变化。未来几个月内,如果一切顺利,阿里巴巴将从主要在纽约上市的状态,转为香港、纽约两地双重上市。如果日后从纽交所退市,它的股票交易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在致股东信中,张勇说面对巨大不确定性,这家公司“必须比这个时代变化得更快”。现在,阿里的变化开始了,时代的变化也没停。
阿里合伙人少了九个
但对公司的控制力没有改变
阿里合伙人制度的发明与诞生,是阿里巴巴在过去十几年中做的比任何单一业务决策都更重要的一件事。
2010年7月,阿里开始在内部创建并试运行合伙人制度,选拔合伙人的核心要求是 —— 在阿里工作5年以上,高度认同公司文化,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 —— 候选人需要四分之三以上的合伙人赞同才能当选,也就是29位合伙人需要至少22人投赞成票。
可以说,这个制度设计保证了阿里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保证了核心创始团队挑选的伙伴能一直保持对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不论公司股份掌握在谁手中。
根据今天发布的财年报,阿里的第一大股东还是软银集团,持股23.9%。而所有阿里集团高管和董事会成员中持股最多的蔡崇信仅占1.4%。创始人马云2020年退出董事会时只剩4.8%,之后便不再公布比例。但阿里合伙人对公司的控制权毋庸置疑。
一位阿里人士称,合伙人不定期举办会议,主要以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点讨论阿里相关事宜。
在阿里最新的2022财年报里,目前阿里的合伙人只剩29位,比上一个财年少了9位,没有新增。除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原主席王帅、公益事业群原总裁胡晓明退休外,其余7位均因蚂蚁与阿里需要切割而退出阿里合伙人,包括井贤栋、倪行军、彭翼捷、邵文澜、吴敏芝、曾松柏、赵颖。
至此,蚂蚁已经没有管理层再担任阿里合伙人。阿里年报也披露其修订了《合伙协议》,按照最新协议,合伙人应由阿里巴巴集团人士担任,从2022年5月31日起,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方人士不再担任合伙人。
目前,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数量是2014年上市以来的最小值,上市时阿里尚拥有30名合伙人。
DSC0001.jpg



阿里合伙人委员会也从6人降至5人,由创始人马云、集团执行副总裁蔡崇信、董事会主席兼 CEO 张勇、合伙人彭蕾和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组成,目前蚂蚁集团董事长兼 CEO 井贤栋已退出合伙人委员会。合伙人委员会主要负责组织所有合伙人的选举事宜。
目前这29位合伙人分为三个梯队 —— 四大板块和其他业务一共12人,负责一线业务的经营与创新;以张勇为代表的集团高管团队一共11人,负责公司整体事宜;以马云为代表的 “长老” 合伙人们一共6位,精力更多关注文化传承、公司长期战略等宏观层面。具体如下:
四大板块和其他业务共12人
  
    国内数字商业板块2人:事业群总裁戴珊、事业群副总裁汪海。海外数字商业板块0人。云与科技板块4人:云智能事业群总裁与达摩院院长张建锋、事业群高级研究员蔡景现、事业群副总裁陈丽娟、事业群副总裁蒋江伟。生活服务板块4人: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本地生活业务总经理方永新、高德业务总裁刘振飞、本地生活首席技术官吴泽明。其他业务2人:阿里文娱事业群总裁樊路远、阿里健康董事长兼 CEO 朱顺炎。

阿里集团管理团队共11人
他们是董事会主席兼 CEO 张勇、首席技术官程立、首席人才官童文红、副首席人才官蒋芳、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宋洁、集团公共事务线总裁闻佳、集团首席法务官俞思瑛、集团首席风险官兼首席平台治理官兼首席客户官郑俊芳、集团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资深副总裁王磊和集团董事武卫。
资深合伙人共6位
他们是创始人马云、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合伙人彭蕾、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集团资深副总裁吴泳铭和邵晓锋。
马云与蔡崇信,是这29人中唯二的永久合伙人。
其他合伙人必须在年满60周岁或者与阿里解除聘用关系时退休,永久合伙人则可以持续担任合伙人直到70周岁。即使到岁数了,该年龄限制也可以由多数合伙人通过表决来延长。
好像变化很大,好像什么也没变。
过去一年,阿里的新组织和新战略
今年5月10日,张勇在阿里亲友日上面向全体员工展开了一场分享会,谈到组织敏捷问题,他多次表达要从顶层、业务一号位、高年级同学(高管)做起,有清晰的目标、更好的效率和断然的取舍。
张勇在差不多一年前就在组织部大会上向阿里的各业务负责人们强调,“今天的阿里,仅靠我、仅靠集团的几个 O,是当不起这个家的。”
阿里的业务越来越多,彼此交缠、错综复杂,怎么建立一个灵活敏捷的组织?是张勇从2020年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晚点 LatePost》对此进行了持续报道, 2020年底,张勇认为要把中台变薄,变得敏捷和快速,省下的人力可以去进行个性化改造;到了2021年中,他开始把前一年就开始试点的经营责任制推广到更多部门;去年底,张勇又把沿用了6年的中台战略升级为全新的组织战略 —— ”多元化治理”。
“要把中台变薄” 是张勇思考如何让组织变敏捷这个关键问题的前奏,而 “经营责任制” 和 “多元化治理” 则是这个问题的一体两面,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结果。
“经营责任制”,指的是张勇在事业群(BG)层面放权,业务总裁承担更多责任,成为一个商业 Leader(即小一号的 CEO),除了对业务负责,还要管理财务、法务、人力、公关等,类似一个独立的公司,独立计算损益。
“多元化治理” 是 “板块治理” 的升级,如果经营责任制是为了让单个业务实现自给自足,那么多元化治理指的就是把多个相关业务划分在一个板块,业务有一号位,板块有分管总裁,自主管理各自的板块,重点在 “独立和自主”。
基于此,阿里在董事会主席兼 CEO 张勇和近20位事业群总裁之间,增加了4个分管大总裁,他们是戴珊、张建锋、俞永福和蒋凡,分别负责国内数字商业、云与科技、生活服务和海外数字商业四大板块,是阿里最核心的四位业务高管。
不过,阿里最新年报披露的高级管理人员里,这四位最核心的业务高管只有戴珊在列。
阿里的动物园里,蚂蚁不见了
今年阿里年报首页的 “阿里动物园” 里的蚂蚁不见了。
DSC0002.jpg



暂缓上市一个月后,蚂蚁集团成立整改工作组,落实主管部门提到的监管要求,如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放贷主体、申设金控集团等。
期间,蚂蚁集团和持股约33% 的阿里巴巴之间的切割持续进行。小到内网拆分、员工转岗——差不多在去年底,阿里员工要转岗去蚂蚁,需要先离职再入职。再往上,内部也不乏蚂蚁管理层要与阿里合伙人做切割的传闻。
今年9名蚂蚁高管不再担任阿里合伙人是最新进展之一。7月25日,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终止《数据共享协议》,今后两家集团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协商数据共享安排的条款。该协议有效期原本至2064年。去年年底,蚂蚁集团停止就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向阿里巴巴支付年费,这桩持续7年的商业安排终止。
一位阿里巴巴前员工说他印象最深的 “切割”,是去年年底蚂蚁做了单独的内网,“蚂蚁窝”。以前阿里集团和蚂蚁员工用同一个内网,“阿里味儿”。员工都在那里发帖、回复,头像下会标注是哪个业务的,比如蚂蚁集团、阿里集团、菜鸟之类。内网独立后,阿里员工不能上蚂蚁窝,蚂蚁员工不能上阿里味儿。
或许为了更好体现独立性,阿里巴巴在2022财年年报里说,马云有意逐渐减少且随后限制他在蚂蚁集团的直接及间接经济利益,且不以马云及其关联方从中 “获得任何经济利益的方式” 进行。今年,阿里还上线服务跨境贸易收付及汇兑的 Alibaba.com Pay,和支付宝国际版竞争。
是时候双重上市了
阿里2022财年年报透露的另一个重大资本市场安排是寻求在香港联交所 “主要上市”。
这两年中概股最常见的回港上市方式分别是 “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和 “双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二次上市” 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网易、哔哩哔哩等,“双重主要上市” 包括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知乎、百济神州等。哔哩哔哩先阿里巴巴一步寻求在港主要上市。
据多位资深市场人士介绍,两种上市方式的最大区别是二次上市的监管及合规要求相对低、上市流程相对简单、耗时也更少,公司上市后,可以被纳入指数,如恒生科技指数,进而可以获得机构投资者的配置。其主要上市地交易的股票可以按比例转换到港交所继续交易。
缺点则是二次上市的股票暂时无法纳入港股通,内地投资者不能直接交易。跟阿里巴巴体量相近的腾讯,目前超过11% 的流通股在内地投资者手里、价值约2257亿元。一位境外资本市场人士提到,2019年赴港二次上市的阿里巴巴曾认为自己可以推动港交所将其纳入港股通,但未能如愿,或许也是促成阿里巴巴申请在港主要上市的动机。
对于已经上市的中概股来说,“双重主要上市” 除了可以更快被纳入港股通,其他特性看起来都是 “缺点”:合规要求更高、治理结构要求更完善、信息披露要求更详细、首发上市地的股票不能转换、需要充分满足两地监管机构的申报、审计和其他各项规定。
但过去一年多,美国加速推进《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的会计合规要求、以及美国证交会(SEC)明确表示,不满足该要求的外国公司将在三年过渡期后退市。
届时公司股票不可以在美国流通,甚至不能转去粉单市场(瑞幸退板后的去处)交易。当一个公司失去主上市地,公开市场融资也会受到更多限制。
他推测阿里巴巴可能还多考虑了一点:回港上市时,港交所没有明确 “双重主要上市” 公司失去境外上市地位是否还可以沿用境外上市时的治理架构,如 VIE 协议控制、同股不同权、合伙人制度等。为了尽量少调整治理架构,阿里选择二次上市。
今年1月1日,港交所启用新规定,如果一家中概股公司从美国退市,它可以在港交所沿用美股上市时的多项治理架构,以降低上市门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